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7章 资源重商主义(2) (第2/3页)
事实上,“人均”这两个字,在经济学中是最接近真相、最重要、也是最有力度的几个词语之一。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通过管制能源价格来支持外贸加工口,从而使得许多贸易加工业务对GDP贡业让中国陷入了GDP能耗高而国民人均资源消费低的窘境——比如我们给外商电精炼铜加工费才几美分一磅,这类业务基本全部是依靠电能而对GDP的贡献极低,甚至可以看作中国控制能源价格补贴出口! 可以说,通过样的补贴出口,中国是在以自身的资源在补贴全世界!——要知道,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28亿多吨标准煤,其中有多少是中国人自己消费的所以不要说中国的GDP能耗太高,其中大部分是高耗能出口产品的贡献。 但问题是…… 享受到了廉价商品服务的西方大老爷们会告诉你这其中参差么……显然不会! 那一大堆连基础学术研究都没做明白,却拿着丰厚润笔费,小日子更是已经过的何不食rou糜的国内砖家们,会把中间的真相捅破,从而惊醒这只已经被扒了两层皮的老黄牛么?……事实证明,也并不会! …………………… 后世的华夏,经过无数次惨痛教训后,终于提出了要出口高附加值产品……那么所谓高附加值是指什么? 简单啊! 本质上就是指出口产品中少含一点资源,多一些劳动创造的价值! “高附加值”在用词上回避了资源,但实质正是指向资源——同样价值总量的商品,附加值低那就是基本上在出口资源附加值高那就是基本不含什么资源。 比如美国卖给我们的产品:半导体芯片、计算机软件、设计等等,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资源含量的! 就拿后世炙手可热的芯片来举例,如果单从资源角度来说,不就是一堆沙子 单位数量稍微多一点的电能 相对用量大一点的淡水资源么——但从货币价值来看,这玩意可是千倍万倍于它的资源价值! 总之,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在尽量让资源流人自己国家,限制资源流出,看重资源在贸易中的地位,而中国在取得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后,也从原来大量出口资源换取外汇转变到非常关注海外资源的开拓了。 后世中国限制稀土金属的出口还引来了WTO诉讼,历来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的国家次却反对中国限制出口的政策——原因就是外国需要我们的资源流出。 而各国对于资源的采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补助,就如我国现在要支持开拓海外资源一样。 “资源重商主义”说到底就是鼓励资源流入、限制资源流出的思路——这与历史上的重商主义是一致的,只不过关注的对象从贵金属变成了资源;各国追求资源的净流入追求资源的贸易顺差,并且通过资源流入的贸易改变世界的财富格局。 在后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响亮的口号了,而各国在台面下怎么做却又是另外一回事——资源重商主义就是一种对于资源的彻底的保护主义,而一个国家不断地推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的背后,实际上是要他国开放自己的资源。 贸易中的资源不平衡远远不像贸易顺差、逆差的数字那么明显,公开讲资源重商主义在国际政治上会处于被动,谁也不会说破阴谋,谁也不会放松谋求资源——资源的竞争就与战争一样兵不厌诈。 最后,如果上升到熵的高度来理解资源,各国的资源重商主义实际上谋求的就是熵利益,因为资源的效用可以统一使用熵的概念来衡量,资源可以统一成为熵源,通过自身的熵增创造效用。 毕竟,按照熵只能增加的原理,世界的资源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也是各国自之间的生存压力和生存竞争的核心所在。 总之,在等价贸易的幌子下,熵的变化是极不对等,给世界各国所带来的熵效益也极为不同。 ……………… 此外,杨铸跟当下主流观点还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他从来不认为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科技能成为资源的“永动机”! 说起来可能会引起不少的争议,毕竟随着全球资源紧缺、枯竭的问题日益明显,在媒体的大肆鼓吹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学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新资源以替代枯竭的资源。 但在杨铸看来,这话不能说没道理,但在诸如可控核聚变、全基因替换模型等核心技术短时间不太可能有突破性进展的这几十年里,盲目地把科技当成救世主,无疑是一种极为幼稚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在盲信之前,你先理清资源与科技的辩证关系再说。 要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个连小学生都清楚的基础定律——科技固然可以拓展资源的版图,但既有的资源量是恒定的,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看似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增多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实质上只不过是利用科技带来了可利用资源的增量而已。 而那些声称科技可以解决一切资源问题、声称资源可以无限再生、循环利用的人,其实是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熵增原理——熵是自然界有序度的度量,反映了可利用的资源水平,熵增效应不可打破,就意味着不可能让一切资源再生,因为熵回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说回到原来的状态要额外消耗能量。 别的不说,后世华夏曾经引起全球轰动的“人造淀粉”技术,为什么即便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依旧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里? 很简单,制造一克人造淀粉所需要的能量,远远超过这一克人造淀粉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而且不管技术怎么改进,中间巨大的能量损耗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问题来了,除非是遇到特殊情况,又或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能够提供用之不竭的能量,否则单从现有的资源调控角度来说,谁会浪费那么多能量去大量生产当下其实并不稀缺的淀粉? 同理,虽然杨铸无比仰慕袁老这位无双国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老人家培育出来的海水稻,也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因而只能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之用 近年来,环保主义者鼓吹现代科技对于农业的积极作用,生物燃料的优越性,却忽视了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依赖性。 要知道,生物燃料由粮食转化而来,在生产粮食的过程中,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运输等,都要用到石油…… 撇开中间产生的污染问题不谈,你猜猜为什么现代农业又被成为“石油农业”? 没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转化而来的现代化肥,你觉得全球普遍营养流失率超过40%的贫瘠土地上,能种出多少粮食? 没有那些以石油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塑料薄膜、矿物油、现代农药,你觉得以现在的生态环境,那些作物又能从病虫害的手里,抢夺出多少为己所用的农产品? 在这个逻辑下,那些用粮食生产出来的生物燃料,又能有什么真正的环保可言? 真要是严格说起来,在现在的主流技术下,大肆推广生物燃料,反倒是一件“1 1 1=1”的超级傻事,杨铸之所以大力在漂亮国鼓吹那些概念,并且大力推广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各种新能源项目,本质上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