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各怀心事 (第2/2页)
湖,将为天下人所不齿。 其二,所谓艺高人胆大,这样的大阵仗,众人齐心合力,除却魔道,捍卫人道,亦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 因此,八大门派除了峨嵋派,皆纷纷响应,轻装快马,相约会合地点,浩浩荡荡地向昆仑山进发。沿途有众多小帮派,接济钱、粮、给养,更是士气高昂,意气风发。 为何八大门派中,独独峨嵋派不积极响应呢? 峨嵋派的掌门人是谁?花千寻的母亲。她难道要向自己的女儿下手吗?情何以堪! 峨嵋派的掌门人,自从与孪生jiejie争夺情郎花梦荻而不成,并遭到孪生jiejie的迫害,直接导致自己与花梦荻倍受折磨。虽然后来峨嵋派的掌门人逃脱了困境,并成功地复仇,亲手击杀了自己的孪生jiejie,可是自己的情郎也在那场复仇行动中,为了保护自己而送了性命。从那天起,峨嵋派掌门,心灰意冷,便再未涉足江湖,发誓与古刹青灯相伴,直至终老。 如今峨嵋派掌门亦收到了盟主申无害的江湖令,她无意出山,向世上唯一的女儿花千寻下手,同时亦未向门下弟子宣布接到盟主江湖令一事。 峨嵋派掌门选择了闭关不出。 峨嵋派中亦有消息灵通的弟子,听到江湖的传闻,前来向峨嵋派掌门请示。可是峨嵋派掌门以闭关为由,一概置之不理。 峨嵋派中亦有些耐不住寂寞的弟子,怀着各种目的,私自下山。峨嵋派掌门亦未加阻拦,只是长叹一声,由她们去了。 赵家朝廷的东宫内,太子召集了高级幕僚连夜议事。 “江湖中的大事,想必你已有所耳闻,本宫想听听你的建议。”东宫太子气定神安地向幕僚问计道。 “昆仑山脉,本不在我朝境内,如果大举进兵,实为不妥。且不论,虎视眈眈的耶律军会不会误认为假道伐虢,再起战端。单论,我朝与魔道中人激战,免不了会产生人员、物资的损失。如果到那时,耶律朝廷,乘机向我朝大举进兵,我朝将如何处置呢?”高级幕僚进言道。 东宫太子点点头。 太子的高级幕僚继续进言道:“吴铭轼何许人也?太子保举的,与耶律军争夺锁龙关的前敌勇将。他能率领数百江湖人士,在前线与耶律大军万余人周旋,互有胜负,且不落下风,可见其勇猛与智慧。这样一员猛将,为何会堕入魔道,必有其不为人知的原因,太子殿下切不可轻信江湖中的传言。” 太子点点头,向自己的高级幕僚投来赞许的目光。 受太子的激励,高级幕僚继续言道:“如今,吴铭轼并非太子殿下的心腹大患,反而是福王不得不防。他必会因此事在朝堂之上,借题发挥,向父皇参本,诋毁太子。这才是不得不防的当下的最为重要的事情。” “此事该如何处置呢?”太子问道。 “事不宜迟,依在下之愚见,此事不可在明日朝堂上公开辩论。太子殿下今晚需面见父皇,提前上奏,并陈述原由。”高级幕僚言道。 “该如何向父皇表奏呢?”太子问道。 “吴铭轼只是受命于太子密令,深入耶律军后方举事。并非江湖之传言。他日,待吴铭轼成事之后,便是我朝收复失地之时。有此太子深夜上奏,官家必会于明日早朝压下此事,择日另议,便能避免福王的中伤。”太子的高级幕僚进言道。 太子皱着眉毛,言道:“此事是不是赌得有点大。” “依在下愚见。 第一种可能:假如吴铭轼真为江湖所言,堕入魔道。 其一,以吴铭轼失败作为假想: 以他目前的实力,大概率,难以抵挡人类的总攻击,而灰飞烟灭。到那时,只怕是江湖人士亦是实力大损。本来这些江湖人士就非朝廷所掌控,平日可没少给朝廷增添麻烦。待这些江湖人士得胜返回之时,太子密令心腹边关守将,又庆贺胜利为名,一举剿灭之。到那时,所有相关人士已死,死无对证之下,无人能出面指证太子。太子当可以剿灭乱党为名,向朝廷请功。 其二,以吴铭轼胜利作为假想: 假如吴铭轼凭借其聪明与智慧,战胜了这帮江湖人士。而太子殿下,可是保荐之人,吴铭轼当感恩于太子。有吴铭轼为首的魔道力量相助于太子殿下,大可不必坐等官家传位于太子殿下,直接逼宫,让官家禅让皇位……“ “住口,不得胡言乱语。”太子打断了高级幕僚的话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七十章战端初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