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都是表白惹的祸  (第2/2页)
榜了。    这一次,港大和新加坡国立,都向明星抛来了橄榄枝。    这一年,有好多省的状元,都选择了港大。    不仅因为港大那会儿排名高,还因为有高额的奖学金可以拿。    明星想也没想,就把港大和新加坡国立抛过来的橄榄枝给扔了。    明爸爸知道之后,连吃了好多次的速效尽心丸。    他是真的被明星气得快要活不下去了。    第一次全省第三落榜,绝大部分肯定会说可惜,而且还是真心的。    这要再来一次全省第二落榜,99.99%的人都会觉得是看了一个笑话。    面对再次落榜的结果,明星谁也不怪。    他打小就是偏执的性格。    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都落榜两次了,明星还是觉得没有什么所谓。    究其根本,是他连着两次高考,理科和文科都没能考到第一。    明星相信,再考一次,他肯定能考上状元。    到时候,他就不信还有谁能和他抢北大法学院的那一个名额。    这一次,明爸爸是真的被气病了。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年,以及这之后的至少十年,他都一定会被当成笑话。    这对于人活一张脸的明爸爸来说,简直比满清十大酷刑还要残忍。    在先报志愿再考试的年代,高分落榜是很正常的事情。    前一次高考估分完了就报志愿,也还是会有很多估分不准的情况发生。    这一次,可是成绩排名都出来了才填报的。    为的就是志愿保护。    为的就是不发生高分落榜的冤假错案。    就这样,他那个考了全省第二的儿子,竟然还是落榜了。    在明爸爸羞愤欲绝的当口,有人和他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往年收分从来都在第一梯队的大夏。    今年的录取分数线,竟然刚刚好只是一本线。    和明爸爸透露这个消息的人问了一圈。    才知道是因为前一年,大夏在明星所在的省份收分太高,导致很多分数不是特别有把握的学生都没有报。    这样一来,所有服从专业调剂的学生全都录取完了之后,还剩下两个该省的招生名额没有用完。    如果有刚过本科线,明知上不了瞎报的,这个时候就能捡漏了。    可惜没有。    大夏招生,再怎么降分,也必须达到本一线才能提档。    招生名额自然是不能浪费的。    上报的教育部,最后的决定,是可以在上了本一线,但是没有被任何一本学校录取的省内学生里面,通过补报志愿,按照成绩的高低,择优录取。    大夏虽然不及北大,但怎么也是全国知名的985。    已经被气倒在床的明爸爸,把这两个名额,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除了大夏,因为前一年在大夏所在的身份收分比同济还高,弄得很多人分高的人不愿意报,分低的人不敢报。    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叫得上名号的大学,有补报志愿的可能。    就他儿子明星的这个成绩。    只要报了,两个名额之中,肯定有一个是他儿子的。    明爸爸也不管面子不面子了,四处托人打听。    看看能不能把明星弄到大夏法学院。    打听到最后,他托的人,让他自己过去大夏一趟。    在床上躺了两天的明爸爸,瞬间就能起床了。    大夏负责接待明爸爸的人,就是后来让韦哲礼拍招生宣传片的招生办主任郑顺利,时任校长办公室秘书。    所谓补报志愿,那肯定是要把原来报了的人,都先录取完了。    因此,大夏那一年没有录满的名额全都在当时不怎么热门的中医系。    明爸爸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偏执的,就问郑顺利,他儿子的成绩这么好,能不能给录个法学院。    北大已经没有了,法学院再不给安排,明爸爸觉得明星根本就不会上。    他儿子有多偏执,他比谁的体会都更加深刻。    高考是个非常透明的机制,法学院的招生名额已经满了。    多安排一个明星,就要把别的第一志愿的同学换下来。    这种cao作是不合规范也不现实的。    郑顺利给出的建议是先录到中医系,明星成绩这么好,过一个学期通过一个转系考试,再进法学院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道理呢,当然是这么个道理。    但明爸爸还是不放心,就想着让郑顺利给句准话。    他不要应该,他就要肯定。    郑顺利一个小小的校办秘书,当然没有这样的权利,但他是个心思活络的。    这也是他能从校长办公室基层秘书,一步步升任招生办主任的主要原因。    郑顺利利用秘书身份的便利条件,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时任校长史一从。    史一从本来就是法学院出身,即便做了校长,还坚持每学期给本科生上一门课。    基于高考公平录取的原则,直接把明星录取到法学院,即便是校长史一从,也是不行的。    但能不能转系这种事情,就只是校长一句话的事情。    史一从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来者何人之后,并没有一口就答应下来。    反而是和明爸爸做了一个交易。    大夏艺术学院的老院长已经离职了,新院长一直没有到位。    史一从上任之初,就在物色艺术学院的新院长,物色来物色去。    一直也没有找到他满意并且能达到985大学院长条件的。    史一从校长和明爸爸说:“你要不放心你们家公子,你就来我们艺术学院当院长啊。”    明爸爸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手工艺术学院做了两年的院长就不做了。    不是他做的不好,也不是不让他做了。    而是明爸爸觉得,院长事务性的事情太多,严重影响他的创作。    他那会儿也五十多岁了,觉得自己精力有限,不想再继续担任学校的职务。    史校长的这个提议,其实是有点强人所难的。    史一从自己也知道。    毕竟,他是被明确拒绝过的。    这一点都不影响史一从三顾茅庐:“你可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院长首选啊,你自己亲自来大夏看着,令郎转系这事儿,可不就板上钉钉了吗?”    史一从那会儿也是新官上任,见到个在艺术界有影响力的,就想拉来给艺术学院做院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