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 8月13日 (第2/2页)
“五洲仓库?” “对,五洲仓库。” 孙小美走到房间中,公共租界地图前,仔细看了看五洲仓库的位置,思量后道:“国民政府确实会选地方,这个地方离租界这么近,我们飞机大炮都不能使用,重武器用不上,靠轻武器想攻破五洲仓库的防御工事,太难了。” “是啊,五洲仓库我特意去看了一看,的确易守难攻。”丁春红叹声道。 “姐,知道哪支部队进驻五洲仓库么?” “据传来的消息,一旦战事打响,原来的保安四团将进驻情报总部,负责整个情报总部的安全防卫。 另外,上海军统站行动队,将抽调一百名精兵强将,为情报总部搜集最新情报。”丁春红道。 “上海军统站的行动队一共也就二百多名特工,这是要把精锐全派到五洲仓库啊。” “按请报上说,确实是这样。” “有上海军统站参与就好办。”孙小美眼睛一亮道。 “千惠子,你还有眼线?”丁春红问道。 “有。我在上海军统站还有两个眼线,这两个眼线只要能安排到五洲仓库,我就启动他们。”孙小美冷冷说道。 “这两人也是你的面首?”丁春红问道。 孙小美摇了摇头, “姐,不是每个男人都喜欢我这个样的。论长相我并不出众,只是长得清纯甜美,特别遭上些年岁的军官喜欢。 这两个人是我抓到过他们偷卖情报的把柄,才一步一步就范的。” “那,保靠没?”丁春红问道。 “十分保靠,我对自己的发展的人,还是有信心的。”孙小美自信道。 “那就好,这一次,我们要是能把国民军情报总部端掉,那就立大功了。千惠子,让我们一起迎接这场圣战的来临吧。”丁春红举起酒杯,与孙小美碰了又碰。 …… 八月十三日,早六点。保安四团军需仓库。 大门打开,差不多八九名士兵,推着一门巨大的火炮,从仓库门走了出来。 这是保安四团唯一一门德国最新型火炮,第一个把它推出来,就是让日本特工看到,德国火炮要投入战场了。 这门火炮推出后,里面的士兵又陆陆续续推出九门火炮。 这九门火炮与之前的火炮区别是,炮身都用防水布包裹着,不过从体型上看,与第一门火炮体型一致,应该是同一型号的火炮。 十门火炮并列在保安四团门前。 这时,一辆军车开了过来,车上下来一男一女。 潜伏在远处的日本特工用望远镜模模糊糊看到,下来的两个人应该就是保安四团团长沈千舟,和参谋于春晓。 只见沈千舟走近,与押送火炮的军官耳语几句后,十架火炮便整齐划一,集体向八字桥方向推去。 火炮启动,远处的日本特工确认无误后,拨通了移动电台。 电台对面,长友文夫和丁春红、孙小美焦急等待着。 信号终于发了过来,字很少: 确认无误,十门德国火炮已从保安四团仓库拉出,正向八字桥方向推去。 接到电文,长友文夫平了平气道:“命令天通庵炮兵与前线侦查员联络,瞄准目标,轰击火炮。” “骇!”电讯官应声道。 电讯官离开,办公室里只有长友文夫、丁春红和孙小美三人。 丁春红开口道:“老师,火炮一响,上海会战就真的打响了。” “千佳子、千惠子,我在中国呆了三十年,为了这一天等了三十年。可不知为什么,真的要打了,反而不安了。” “老师,你说对取得上海会战胜利信心不足么?”孙小美问道。 长友文夫摇了摇头道:“不是。我坚信这场会战,我们会完胜国民军。只是,即便这场会战胜了,我们彻底激起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并不是好事。” “老师,不靠武力,如何才能统治中国?”丁春红问道。 “中国这么大,靠武力就能战胜了么?即便占领了,这么大的国家,我们怎么管?最终还得靠中国人来管。”长友文夫叹了口气道。 “老师,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就像你说的,中国这么大,如果靠蚕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蚕食干净。 我们若是兵贵神速,一个月拿下上海,再用一个月拿下南京,那个时候,国民政府的投降声音就会站上风,我们占领中国的机会就来了。” “也许吧,但愿能等到那一天。”长友文夫道。 这时,远处传来了阵阵火炮声。 长友文夫、丁春红、孙小美清楚,天通庵的炮弹已经射向了八字桥的德国火炮。 他们清楚,上海会战在这隆隆炮声中,打响了。 …… 与此同时,保安四团办公室,沈千舟和于春晓也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火炮声。 这时,刘大壮急匆匆从外面赶了进来,“团长,日本人开炮了。” “我听到了。大壮,把那一门真火炮保护好,其他的让日本人炸去吧。” “是,团长。”说完,刘大壮离开了沈千舟办公室。 沈千舟沉了沉气,拨通了于保民的军线电话。 对面电话接起,传来了于保民的声音:“千舟,是你么?” “于长官,是我。日本人开火了。” “我听见,部队已经在上海集结完毕,现在就向日本发起进攻!”说完,于保民便放下了电话。 沈千舟看着站在他身旁的于春晓,激动的说道:“春晓,部队集结完毕,马上发起进攻。” “团长,马上要向日本人发起进攻了?”于春晓有些哽咽道。 “嗯。”沈千舟用力点了点头。 “太好了。”说着,于春晓扑进了沈千舟的怀里。 这一次沈千舟并没有把她推开,而是任由于春晓抱着自己。 从去年的八月来到上海,几经波折,这场对日决战,终于在上海打响了。 这一天,等的太久了。 于春晓,激动。他,同样激动。 1937年8月13日,值得全中国人铭记的一天。 淞沪会长,正式打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