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针锋相对 (第1/2页)
胡夏,也可以叫大夏。 其北起阴山,南至岭北,西到榆中,东邻大河,如今立国不过十年。 其建立者是一个匈奴人——赫连勃勃。 作为能在乱世中逐鹿天下之人,多少都带有些传奇色彩,赫连勃勃也不例外。 他本是匈奴左贤王之子,悠哉悠哉的在朔方的马场骑着小母马,无忧无虑的在原野上奔跑,挥洒着自己的青春。 直到后来北魏看上了这块地盘,带兵攻打这里,赫连勃勃就从王子瞬间变成了孤儿。 接下来便是小说中莫欺少年穷的老套路,赫连勃勃投靠了当时蒸蒸日上的后秦。最后带着自己父亲的族人铁弗部在朔方老家进行复国,成为胡夏国主。 在之后便是赫连勃勃打天下的日子,他尤其喜欢欺负老主子后秦(西边太穷,北面没人,东面是北魏打不过),在经过不断蚕食原本后秦北边的领土,终于将胡夏开拓成了北方仅次于北魏的第二大国。 就连刘裕当初打下关中,也是第一时间派人向赫连勃勃寻求结盟,短时间内不愿与其争锋,毕竟这样的开拓之主,怎么看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 所以此时刘义真听闻军情,第一时间就赶去驻扎在灞上的军营。 因为军情火急,刘义真比斥候来晚了一会,此时军帐内王镇恶、毛德祖等一众高级将领已经披甲坐在一起。 “桂阳公。” 见刘义真前来,有将领起身向刘义真行礼,刘义真示意免去这些,转身就向王镇恶焦急的问道:“可是胡夏赫连勃勃打来了?” 王镇恶点头。 这不难猜,关中四周外敌虽多,但此时此刻威胁最大的只有赫连勃勃。 “距斥候来报,今天早上岭北的烽燧发现了胡夏大量骑兵。在点燃烽火后胡夏骑兵就发起了攻击。” “取地图来。” 刘义真皱着眉,脑海里开始回忆赫连勃勃的用兵路线。 前文说过,此时关中北面的屏障其实是在赫连勃勃手中,所以赫连勃勃如果对关中用兵其实非常灵活。 但灵活归灵活,赫连勃勃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那就是切断关中和中原的联系,使关中成为一块飞地,让关外的晋军无法助力关中。 不然关外的大军如潮水般援助关中,堆也能把赫连勃勃堆死。 所以赫连勃勃必然会派两支偏师封锁关中的南面和西面,把关中给包成饺子。 关中南面最重要的无疑是青泥、上洛。 而西边则是潼关和崤陕。 完成这些后,赫连勃勃才会率领主力对关中晋军进行围攻。 在先知先觉的情况下,刘义真虽然完全不晓军事,此时也把赫连勃勃的行军路线给推理的七七八八。 只要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让王镇恶出兵灭掉赫连勃勃的两支偏师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桂阳公,地图。” 一个校官把地图拿给刘义真,刘义真正要帮自家将士开挂,却发现所有人都用一种诡异的目光盯着自己。 额。 刘义真这才意识到。 在座的哪位不是跟着刘裕南征北战的大佬? 自己一个小白。 说的话他们会信? 刘义真瞪了一眼给自己拿地图的校官:“我的意思是你去拿给诸位将军,号好让他们推演,你取给我做什么?会不会做事?” 校官:“……” 将地图放在王镇恶面前后,刘义真乖巧的搬了张胡凳坐在一旁,表示自己只是个背景板。 王镇恶也没有太在意,全当是给刘义真上课。 再说,刘义真才是关中最高军事长官,他哪怕在军帐内接着奏乐接着舞其他人也得忍着。 王镇恶顺势指着地图,和帐内军官商讨。 “此次敌军不是赫连勃勃主力,而是赫连勃勃之子赫连璝。” “其所率先锋军大约有三万人,已经从安定出发进入关中。” “看其路线,其很可能是要在渭阳扎营,与我军隔水相望。” 因为关中北面的军事要塞都在胡夏手中,所以渭河北岸对于胡夏军队来说完全如探囊取物一般。 不过渭水北岸还有一座重镇不是那么容易被胡夏攻破的。 那便是咸阳。 咸阳作为秦帝国的首都,是渭水水路的咽喉。 再加上其与长安临近,支援方便,互为犄角,咸阳绝对是利于防守的。 要是丢了咸阳,晋军被彻底逼回渭水南岸那就麻烦了。 “所以咸阳不容有失,我会派遣三千精兵入住咸阳。” 接下来,王镇恶老成的开始布置渭水北岸的防线,以来应对胡夏大军。 这时有将官突然问道:“王将军,为何您一直在北线做防御?若是那赫连璝领兵从西面的绕行,从陈仓攻来直取关中该怎么办?那不就是坐视长安被包围吗?” 王镇恶听了这话,有些意味深长的看着那名将官。 他是个南方将领。 同时也是沈田子一派的人。 他的话似有所指,话里话外暗示着王镇恶是不是有意给胡夏大军留个口子让他们钻进来大闹长安。 王镇恶瞅了他一眼,神情有些不屑。 “连你都能想到的,我作为三军主帅会想不到?” 此话一出,让那名将领有些羞恼。 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王镇恶率先发问:“你可记得几天前略阳太守叛乱?” “记得。” “傅弘之平叛后便给他发了军令,让他戍守略阳,防止胡夏从西入关。” “更何况……” 王镇恶显然不太想牵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