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_第二百八十二章 自适应的妙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自适应的妙用 (第1/2页)

    ,耕耘贞观

    李泰稍稍刺激了一下李承乾,便收敛了起来。

    应该怎么说呢?

    对李承乾,李泰不需要太针对他,但一定要时不时在李承乾的面前刷刷存在感?

    比如同样是一个爹生的,为什么某人被朝野传唱李世民第二,某人却被看成李建成翻版。

    比如同样是一个爹生的,为什么某人四肢健全,某人却只能拖着残躯苟延残喘。

    比如同样是一个爹生的,为什么某人做事理所当然,但某人做事却无比艰辛。

    有时候,你要打击别人实际上不需要设计什么,只要站在对方面前,然后把自己光辉一面展现给某人看,对某些人来说,这所闪耀出的光辉,比有心设计的陷害更加的刺眼。

    这就好像,你既不希望好友倒霉落魄,但也不太希望你的好友从此一飞冲天。

    最怕的就是你知道他发达了,还天天在你面前显摆,那再好友情怕也会横生出尖刺来。

    这是谁都没有办法避免的嫉妒心理。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天生道德高尚,或者有着坚韧不拔心理的人,能轻松接受这种情况。

    又或者退一万步,能真正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但很显然,至少李泰所认识的李承乾,不论是现在,还是历史中都不是这种人。

    婚宴结束,李泰回到家中,第一时间找来白鹤,李泰看着白鹤道:

    白鹤对李泰道,

    李泰对着白鹤说道,

    白鹤听到李泰的话,马上答应了下来,而李泰挥挥手,便让白鹤退去了。

    李泰看着白鹤离开,倒开始写起日记,把今天自己因为与太子闲聊,但最终却话不投机的事情写进去,然后便在最后嘱咐长乐百年好合的话语写了进来。

    写完了这些事情后,李泰倒比较的好奇,白鹤会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消息。

    别得不说,李泰自己还是非常明白,自己把这件事情交给白鹤去做,就是想知道李世民最后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消息。

    如果给的消息非常简洁,那就说明李世民不希望自己与李承乾碰撞。

    如果给得消息非常详细,最好连苏家有几条狗都知道,那李世民就是希望自己去碰碰。

    毕竟自己可以肯定,白鹤给自己的信息,绝对是经过李世民过滤的。

    至于第二点,则是自己这次到底刺激了一下李承乾。

    虽然自己打算以静制动,但这件事情的关在在于要让李世民知道。

    面对着李承乾的打压,自己只能默默忍受,突出一个弱小可怜还特能吃。

    总之就是一副人畜无害的熊猫模样。

    这时候,自己要查太子妃底细,李世民应该会把目光投射到这里来一点点。

    而只要一点点,那李承乾真直接对自己出手,就必然会被李世民给抓到。

    自己也不指望一次的错误就能让李承乾受到惩罚,但只要他不知道悔改,一次次错误积累下来,李世民到底会有忍不住的一天,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李承乾先忍不住了。

    「嘿嘿,你没想到吧,老子的魏王府漏风漏得像是茅草屋一样。

    凡魏王府发生的事,怕是第二天就被送到了阿耶的桌子上。

    所以兄长,你可一定要来得刺激些啊!」

    李泰心理不由笑了笑,倒挺期待李承乾出手的。

    不过,李承乾可是少数几个玩不起的家伙,说不定脑袋一抽,便会派遣谁来刺杀自己。

    现在自己身边头号猛男薛仁贵正在驻守边疆,却要让田长耕把自己的亲卫安排好了。

    正在青海吹着风的薛仁贵却是猛然的打了一个哈欠,略带着几分感慨道,

    王玄策看着薛仁贵。

    如果不是这家伙,硬要拉自己起来,反正自己绝对是在火炕上再躺一躺。

    「燕王说过,短则三年,长则五年,这里必然会发生一场战争。

    我们是这片区域的外来者,虽然打败了吐谷浑,但这片区域其他族群未必真正认可!」

    薛仁贵认真说道。

    王玄策听到薛仁贵的话,不由问道,

    「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燕王!

    我亲眼看着他把幽州发展了起来,我更见到他成功伏击了慕容伏允。

    我相信燕王的战略眼光,他说三到五年,那就一定是三到五年。」

    薛仁贵斩钉截铁道,

    王玄策听到薛仁贵的话,也为自己的心中的动摇感觉到几分懊恼。

    默默想到,的确如薛仁贵所说,虽然平常燕王看起来并不是很靠谱,但在大局观上却是从未有过什么错误。

    比如安排自己在西海郡发展,不但最是适合自己的舞台,而且给了自己足够殷实的底子。

    冬天将来,虽然一部分牧草并不适合在这片区域生长,生长势头没在下面时来得那般旺盛,但对自己来说,第一年自己已经适应过来,至少今年青储绝对足够。

    甚至自己能够抽出手来在青海湖开始养鹅,所以自己算是站稳脚跟,到了明年会更适应。

    李泰在回到了长安后,倒送了些禽类给在河湟谷地的杜楚客,让他负责管理。

    因为在李泰的印象中,一般在山里面的农家都会养些家禽,逢年过节,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人情往来,都会杀只鸡鸭助助兴,从而丰富当地百姓的食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李泰给当地百姓的一些福利了,毕竟当地人太少了。

    而杜如晦到底是贯彻了李泰的心思,就是在当地建立了一些禽类的场地。

    其中有一部分的场地,是李泰为了减少对当地饲料的压力,所以选择进行放养。

    基本上就是漫山遍野的放养,直接圈了一个山头,然后把一片区域直接划为了禁区,然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