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_第17章 给你变个魔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给你变个魔术 (第3/4页)

都是以相称,以示尊意。谷

    但偏偏荀彧就不这么干,非要管秦霄叫“大将军”,不是说他特立独行,而是在强调秦霄的“身份”。

    汉室臣子的身份。

    “这家伙,应该已经猜到我的心思了吧?”

    仅仅只从这一个称呼上,秦霄就做出了这个推测。

    秦霄在政治方面的敏感度并不高,但长期和商鞅、李儒、贾诩这些人接触,对于这些“文人”平日里常用的一些隐喻、暗示,耳濡目染之下,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只是一句开场白,秦霄就明白,荀彧已经对自己的“不臣之心”有所猜测。

    如此看来的话,荀彧进入关中,还邀请郭嘉、戏志才两人同行,目的是试探。

    一来,是试探自己的野心究竟有多大,是否有劝说的可能。

    二来,也是试探是否有机会让汉献帝重新掌权,成为一名“中兴之主”。

    “先生请坐。”

    秦霄伸手示意,邀请荀彧入座。

    借着这个机会,秦霄也在思索,面对荀彧的试探,自己要怎么做。

    是隐瞒自己的目的,和对方周旋一番,先把人留下再说?

    还是直接坦诚直言,看看是否有机会说服荀彧,让他放弃对汉室的忠诚,转而认同自己的理念?

    其实按照商鞅、贾诩等人的提议,前者更为符合秦霄的利益。

    不管怎么样,把人留下,无论他忠诚的是汉室正统,还是忠于秦霄,只要肯做官,总能发挥作用。

    哪怕不能发挥荀彧的全部实力,也总比让他投奔到别人麾下要强。

    不过,迟疑了一阵,秦霄还是没有采用这个方案。

    “你可以叫我秦侯,也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秦霄。”

    秦霄一句话带过这个话题,不给荀彧辩驳的机会,直接开口道:“素闻颍川荀文若在战略布局方面堪称天下第一,我有一问想要请教。”

    荀彧坐得端端正正,不卑不亢道:“大将军请说。”

    依旧以“大将军”相称。

    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秦霄没有在这个称呼的问题上纠缠,和荀彧这种人“谈判”,绝对不能跟着对方的节奏走,必须要掌握主动权,否则必输无疑。

    秦霄知道,自己在口才方面,肯定比不过这些专门玩嘴皮子的文人,干脆就不和对方辩论,直接借着地位上的优势来强压对方。

    “如今汉室式微,各地诸侯割据。”

    秦霄看向荀彧,问道:“你认为,哪几家诸侯,未来威胁最大?”

    见秦霄并不在称呼问题上和自己纠缠,荀彧眼中闪过意思失望之色。

    不纠缠,可以代表很多意思。

    可以理解为认输,也可以理解为不屑于争辩,甚至可以理解成恼羞成怒,准备翻脸。

    但,不论是哪一种,只要秦霄不再继续接这个话题,就意味着荀彧不能借着这个话题继续试探秦霄的心思。

    虽然来时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这个“董卓第二”会非常的难缠,但荀彧并未想到,这个对手,连言语交锋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不过,只是略微走神,荀彧就定下心神来,沉吟片刻,开口道:“若以势力而论,自董卓之后,袁绍、袁术两家,堪称威胁最大。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资源雄厚。若是起了逐鹿中原之心,其势头必难以阻挡。除此之外,公孙瓒、刘表、陶谦,均是潜力不俗。”

    “若是以野心而论……”

    荀彧拉了一个长音,足足停顿了半分钟,才继续道:“骁骑校尉曹孟德,江东猛虎孙坚,均可为一世人杰。”

    又一个漫长的停顿过后,荀彧话题一转,又说道:“然而,另有一人,大忠大jianian,实在难以辨别。若为忠,可为辅佐汉室中兴之一代贤相。若为jianian,则祸乱天下之事,必始于此人!”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荀彧目光灼灼地看着秦霄,话语中的意味不言而明。

    得到荀彧这样的评价,秦霄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不是汉室忠臣。”

    犹豫了许久,秦霄还是决定和荀彧开门见山。

    秦霄自认为自己的优点不多,但无论对待任何人,秦霄都会尽可能做到坦诚。

    在秦霄看来,无论是敌是友,尽可能坦诚一些,对彼此都有好处。

    当然,若是有必要的时候,对待敌人,或者敌友不明的人,偶尔隐瞒一些关键信息,误导对方,这种事秦霄也没少做过。

    但,对于一些自己喜欢的人才,秦霄还是会尽量将自己的立场直言相告。

    对方能认可自己,愿意一起共事,自然是好事。

    若是不愿意,也不必强求。

    一个谎言,要用一万个谎言去弥补。

    对待敌人也就罢了,对待自己人,秦霄不想活得那么累。

    一句话说完,秦霄沉默片刻,继续道:“我以‘秦’字为封号,以你的政|治敏感,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秦、晋、楚、齐,这四个封号,华夏文明的历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

    尤其是一个“秦”字,更是被赋予了无数的象征。

    荀彧沉默片刻,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之前听闻陛下封秦侯,我还以为只是一个巧合。如今看来,阁下果然有不臣之心。”

    “我本来就不是汉室忠臣。”

    秦霄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没有我的存在,汉室本该于三十年后亡于曹cao之手。不过,我既然来了,恐怕就轮不到曹魏取代刘汉了。”

    “阁下莫非能卜会算不成?”

    荀彧露出不信的表情,质疑道:“曹孟德确实乃一代枭雄,以我之见,它日,曹cao或可成为天下诸侯当中最强之一。但要说他能在三十年内统一天下,根本不可能!”

    荀彧确实不信秦霄这话。

    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试探。

    进入关中之前,荀彧就打探了许多消息,尤其是对这个横空出世,找不到半点来历的“秦侯”。

    虽然只打探到一些难辨真假的流言蜚语,但其中也有不少传言引起了荀彧的注意,或者说重视。

    其中就有一条,在关中士族之中有一个传言,秦侯能“知未来”。

    对此,荀彧当然是不信的。

    但那么多关中士族传得有鼻子有眼,荀彧难免也想要试探一二,看看秦霄是否真的有这本事。

    “我什么时候说过曹cao一统天下了?他终其一生,也只是统一了北方而已。南方另有刘备的蜀汉,孙权的吴国,三方呈鼎立之势。不过,逼迫汉帝禅让,自封为魏王的,确实是曹cao没错,时间大概就在三十年后左右。”

    秦霄解释了几句,又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荀彧,开口道:“曹cao能这么快统一北方,也少不了你的帮助。曹cao麾下文臣当中,你荀彧,可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其实后世公认的“曹魏第一文臣”是司马懿。

    不过,司马懿主要活跃的时代是曹cao死后,曹丕继位的年代。

    在曹cao还活着的时候,荀彧的功劳确实是要排在司马懿之上。

    当然,同时代里,其它出色的文臣也不少。

    比如荀彧的同族荀攸,就是一个不逊色于他的谋士。

    但抛开能力不谈,仅仅只以“功劳”而论,荀彧确实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我?为曹cao效力?”

    荀彧有些不敢相信。

    自己一个颍川世族的代表,怎么会投奔于一个宦官之后手下?

    就算那曹cao确实有几分本事,看上去也像是个汉室忠臣……

    咦?

    这么一想,好像曹cao确实是个明主啊!

    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