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挖儒家墙角 (第1/2页)
,大宋第一匠户 “林近一脚踢开他斥责道:“少来拍朕的马屁,你的事忙完了?” 郑戬爬起来弯腰拱手道:“官家如果没吩咐奴婢这就去忙了。” 林近摆摆手将他打发走了。 如今宫里除了宫女和太监就是林近的女人,其中曹丹姝、苗心禾、张良娣自然是例外的。 赵祯的女人只有两人留在了宫里。 郑戬选人还是有一手的,破了身的都被送走了,年纪超过二十五的也一样被送走了,姿色稍微差点都留不下。 留下的这两个女人,年龄不过十七八,是最近赵祯回来选进宫的,根本没来得及临幸,身段姿色相貌都是俱佳。 郑戬同样有自己的小心思,这两个女人如果得宠,必然会替他在林近面前美言几句,而郑戬要做的就是从中搭桥牵线。 送出宫的那些人都得了一大笔钱财,她们本身姿色就极好,出了宫也就断了念想,分分钟可以嫁人。 曹丹姝终于搬出了那处有密道的宫殿,林近顺理成章的搬了进去。 林沫儿跟着搬进了宫,赵徽柔在宫里就没那么寂寞了,她很快就将烦心事抛到脑后了。 林近不再专注改革朝政,大臣们也不想找他的晦气,生怕他又要再改什么。 王安石和李规经过三个多月的修改终于将宪法的修改草案递到了政事堂。 富弼和宋庠看了宪法草案就头疼了,因为这次修改的内容将皇帝、宰辅等人的权利和义务再次细分了。 并且将皇帝、臣子、平民的权利和义务来源也做了规定。 归根结底就是大宋从上到下的权利都来自于大宋宪法,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换句话说从林近将天授神权彻底否定了。 宰辅富弼和宋庠,礼部尚书司马光等人对此颇有微词。 赶巧马上就要秋收了,陕西西北等地爆发了蝗灾。 地上的庄稼被啃食一空。 朝中上下都将这件事的起因归结为林近不敬上天的惩罚。 各地报灾的奏章雪花一样送到了御书房。 林近早已通过锦衣卫知道了这次蝗灾,那些奏章他并没有看,而是将农部尚书王珪叫到了御书房。 司马光道:“西北受灾,这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臣请奏官家举行祭天大典。” 林近不置可否,司马光的思想是极为守旧的,让他担任礼部尚书,也是林近刻意安排的,只有从正面打败他们,这些人才会认可。 “这事应该问农部尚书,朕祭不祭天并不能改变什么。” 王珪闻言上前拱手道:“这次西北蝗灾虽严重,却不会有多大的影响,西北等地这几年种植的庄稼主要是土豆和地瓜,蝗灾此时才来,对百姓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司马光继续道:“即便如此蝗灾的发生仍然是上天的预警,官家不应该如此轻视。” 富弼也拱手道:“历代帝王每逢蝗灾必然要祭天祷告,官家还需因循旧例才好。” 宋庠也上前道:“官家理应如此,以安抚天下人心。” 林近闻言暗道,这些人不是为蝗灾而来,而是因为我修改的宪法否定了君权天授,这件事坚决不能退让。 林近问道:“ 此次蝗灾可曾有流民?” “没有!” “既然如此几位爱卿何故让朕劳民伤财的举行祭天?” 司马光道:“这......这是旧例。” 宋庠道:“可由司天监夜观天象进行占卜,上天必然有所警示。” 林近摇头,“司天监已经并入科技部,不再从事占卜之事。” 宋庠等人此时才明白林近将司天监并入科技部的目的。 “怎可如此!” 林近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应该遵循圣人的教诲,不应将治理国事与鬼怪联系在一起。” “上古有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之说,上古先贤更相信人的力量,而非去相信什么鬼怪,天象异象。” 诸位宰辅也很清楚,所谓祭天等说法,只不过是儒家上惑君王,下愚庶民的把戏,但这是儒家凌驾于百家学说之上的根本,是绝对不能退让的。 宋庠拱手道:“官家,还需慎重考虑才是。” 他说完就告辞离开了的御书房。 欧阳修、韩琦、吕公弼等人也有样学样的拱手告辞。 王珪叹了口气退出了御书房。 林近莞尔一笑,这是最后通牒吗? 他很清楚,这些人以蝗灾为由头逼他祭天,就是针对宪法修订做的反击。 这也是儒家为了自己一家独大做出的反抗。 最新的宪法修订案还没有在政事堂开始讨论,儒家就已经开始逼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