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御驾亲征 (第2/2页)
“良娣,朕的美人,不要哭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赵祯会恢复的这么快。 第二日他就到御书房亲政了。 章得象一开口就是弹劾林近擅自更改殿试规则是为乱国。 “官家,还请明查此事。” 林近也不甘示弱,“章相年岁已高,在位八年毫无建树,如果说有那便是迁都。” 赵祯被林近说的老脸一红,“诸位爱卿不要争吵了,如今内外交困,要以大局为重。” 林近道:“河东路我军势如破竹已经拿下应州等地,下一个目标就是云州,河北路还需要官家主持大局。” 御书房里的几人一听顿时觉得这话里有话,河北路由官家主持大局? 赵祯问道:“枢密使的意思是?” “耶律宗真和李元昊都在河北路,官家不妨也御驾亲征。” 章得象喝道:“林致远!官家伤势刚刚痊愈如何能御驾亲征?” 赵祯闻言既想要御驾亲征又怕被打败了,丢掉性命不说,还留下一世骂名。 “朕也想,只是洛阳只有五万新军如何能御驾亲征?” 赵祯如今在洛阳城禁军中连个亲信都没有哪里敢真的御驾亲征。 “河北路有四十万大军不需要再增兵了。” “那朕如何出征?” 林近回道:“轻装简行一路北上,官家只需要坐镇后方便足矣鼓舞我方士气。” 朝中这些人虽然都是人精,但是林近蛊惑赵祯到底是什么意图他们真的猜不到。 林近也确实没有私心,双方八十万大军对峙,赵祯如 果御驾亲征必然会对士气起到极大的鼓舞。 赵祯倒也不是担心曹丹姝会对他不利,曹丹姝要对他不利他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他是怕失败,比如赵光义,赵恒都有对战辽国失败的经历,大宋的皇帝从心理上就已经输了。 林近就是想让赵祯打败辽国一次,只有这样后世子孙才不会畏惧契丹如虎,何况还有后来的金国和蒙古国。 林近拱手道:“臣愿意随御驾出征。” 章得象急道:“官家不可啊!” 林近道:“有何不可?官家就应该打败辽国一次,给后世留下榜样。” 赵祯问道:“我朝真的能胜吗5?” 林近回道:“官家去了就肯定能胜。” “你为何如此笃定?” “官家!我朝的兵卒早就不同于以前了,我们的骑兵毫不逊色辽国,论兵甲辽国更是不如我们,如今河北路禁军缺少的是士气。” 赵祯闻言顿时也有了自信,是啊!西夏都被灭了,如今大宋的骑兵并不比辽国少。 “你们谁愿意随朕出征?” 章得象道:“臣愿意!” 夏竦道:“臣愿意!” 韩琦道:“臣愿意!” 贾昌朝道:“臣也愿意。” 林近无奈的道:“臣作为枢密使理应随官家出征,几位宰辅不应该放下正事不管随官家出征。” 晏殊道:“臣愿意留下驻守京师。” 赵祯道:“贾参事和韩参事留下,将朕的党派建好,晏相负责辅助太子处理朝中的政事,章相、夏参事与枢密使随朕出征。” 林近道:“臣遵旨!” 经过此事赵祯反而对曹丹姝信任了许多,虽没让她参与政事,却也没动曹佾的位置,仍让他统领着那些新军,如今新军已经有六万人了。 对于林近他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态度,还如以前一样,用却又要防备着。 五日后。 大宋皇帝御驾亲征。 但是他只带了三千名皇城司护卫。 虽然是坐马车去,但是路上并不是游山玩水,他们一直在赶路。 至于赵祯为什么只带皇城司,所有人都明白,赵祯还是信不过新禁军,此番去河北路回来他肯定会带回十万八万的禁军,或者更多。 这也是他最终决定御驾亲征的部分原因。 林近只带了五名护卫,但是这五名都配备了一支左轮手枪和近百发子弹,这些人是燕七和祁青夢亲自挑选培训出来的,都知根知底完全信得过。 临行前林近再三嘱咐他们,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可以使用手枪,而且不允许他们落单行动。 林近是非常心急的,河北路两军一直对峙着,契丹人兵围幽州城,而幽州城只有五万守军,若非大宋有热气球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和供给,早已经被攻破。 幽州城守了三个月没破是因为王安石闲着没事将幽州城给扩建了,而又有热气球运输补给和兵力,导致耶律宗真和李元昊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余三十五万大军,驻扎在霸州、雄州、淤口三城,这让契丹人不敢轻易进入河北路境内,王德用、李用和、王贻永三人此时就是缺少一战的勇气。 他们也怕失败,这是大宋全部的家底了,一旦打败了,河北路很可能成了契丹人的跑马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