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二章 胡惟庸案拉开序幕 (第2/2页)
之所以说让自己去就藩,是为了麻痹胡惟庸,让他觉得皇帝很听他的话,对他的意见都会采纳。 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让胡惟庸一个人掌权之后,看看这朝堂上到底哪些人是跟着胡惟庸的,哪些人是保持中立,哪些人是反对胡惟庸的? 那些跟着胡惟庸的人,自然不用多说,他们的下场显而易见了。 胡惟庸一案被称为洪武四大案之一,前后历经十年之久,总共杀了三四万余人。 可想而知,因为胡惟庸而被牵扯的官员的数目该有多少? 就连洪武四大案之后的蓝玉案,也是胡惟庸这个案件后续的发展。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风平浪静的过去,只是这风平浪静之下,已经是波涛汹涌了。 锦衣卫们在不断地收集着证据,而这胡惟庸直接贪污腐败的罪证自然是没有的。 但跟随他之后的那些狐朋狗友们,想要多么干净,确是不太现实的。 这人只要有了权利,难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歹。 要不然这贪官污吏为什么像雨后春笋一样,一茬一茬的冒出来呢。 即便朱元璋把他们剥皮抽筋做成草人,挂在官府衙门,他们每天路过都能看到那些贪官的下场,但每每到了自己的时候,别人送上来银两,他们还是照收不误。 这都是人的天性,只要有100%的利润,就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去干一件事情。 更不用说贪官污吏,他们的利润何止是100%,那根本就是空手套白狼,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这胡惟庸纵然是能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而尽量洁身自好,但他想要要求底下人也这么做,那就非常的困难了。 而根据锦衣卫们多看到的,这胡惟庸虽然手上很干净,但平日里彰显自己权利的事情,可没少干,甚至触碰底线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 所说自然不是吃拿卡要或者类似贪污的事情,而是胡惟庸在皇帝不在应天府的时候,擅自使用皇帝的御书房。 又或者是在早朝的时候,走上皇帝才能够上的台阶,或者经常和那些武将们一起喝酒商谈国事,甚至还会唉声叹气,觉得皇帝给武家母的待遇太低了,等等之类的拉拢人心的手段。 这已经不是怀疑有罪了,而一个大臣这样做,那根本就是80%坐定了,想要造反的心。 胡惟庸到底有没有造反的心?历史上种种证据表明,多少是有一点点的?只是他并没有那个胆子。 拉拢武将也并非是要拉拢他们来造反,因为这胡惟庸安慰完了武将们之后,还说了一句话: “这都是刘伯温那个老贼怂恿的啊!” 这分明就是想借刀杀人啊,知道辽王殿下保着刘伯温不好动手,就让这些武将们来对刘伯温动手了。 说不得,等皇帝回来之后这些武将们要在皇帝面前闹一阵子, 可能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坐稳丞相之位,成为像商鞅,萧何,王安石那样的千古明相,流芳百世。 而胡惟庸有没有这个能力暂且不说,但他的心态和政治权谋,显然不够像商鞅,萧何或者王安石那样。 而那些锦衣卫么收集了大量的罪证之后,朱元璋也不气,也不恼,就将手上的这些罪证一一收了起来。 而到了洪武十一年年的三月,才刚刚离开应天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便已经将手头上的证据收集的差不多了。 于是在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就带着朱标和朱启,朱棣等兄弟一起返回了应天府。 而此时的胡惟庸,还在皇帝才能使用的御书房里,看着手里的奏章。 虽然穿着一身官袍,但那神态和动作显然和皇帝没什么两样。 不仅如此,他召集别的官员议事的时候,也不会在官署衙门里面直接讨论,而是让那些官员们到御书房来找自己。 胡惟庸的虚荣心可以说是牢牢地被满足了一把,不过当听到皇帝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胡惟庸也是陡然吓了一跳。 他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这么快就回来了,印象里去辽东怎么可能只要半个月的时间呢? 这胡惟庸转念一想,陡然就好像被晴天霹雳了一样,整个人都发软了下来。 皇帝如此反常的归来,难道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而这个事情,莫非是冲着自己来的。 胡惟庸第一个想到的是,会不会有官员在私下里秘密给朱元璋递了信封,又来弹劾自己了。 他倒是没有在自己这边反思过任何的问题,而朱元璋带着人走到御书房的时候。 胡惟庸此时已经站在门的边上了,朱元璋倒是没有着急进去,而是站在门外看着胡惟庸问道: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胡相真是辛苦了呀,不知道,我这御书房还是否和胡相的口味?” 胡惟庸听了这句话之后,才突然想起,这皇帝若是知道自己在御书房办过公,恐怕不会高兴的。 赶忙就开始诉起苦来,无非就是每天都要被说各地送来的奏章,而官署里面人多口杂。 所以才在这御书房,自己借用了来批阅奏章,但每每进去都是跪在地上,用一张矮桌子来办公。 如果不是朱元璋提前早就已经调查好了,而宫里面的那些眼线们,每天都在汇报胡惟庸的事情。 朱元璋还差点就信了胡惟庸的鬼话了。 胡惟庸这边一番哭诉完了之后,朱元璋也是一脸心疼的说到: “那你辛苦了呀,赶紧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 朱元璋说完,就拉着胡惟庸走进了御书房,而胡惟庸也是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 不过,随后看到朱元璋拉着自己,竟然自己在御书房的主桌旁边坐下,那真的是受宠若惊了,这一般都是皇帝坐的位置。 朱元璋一边拍着胡惟庸的肩膀,一边说道: “胡相啊,这位置做得还开心吗?” 开心?那不是肯定的吗。 只是这胡惟庸已经是如坐针毡。 “皇帝陛下,御赐的座位自然是舒服开心的。” 朱元璋冷笑一声,随后说道: “你觉得舒服开心,那这座位就给你带去锦衣卫诏狱的时候用吧!” 这番话说完,胡惟庸一愣,但身后的锦衣卫们已经走了上来。 任凭胡惟庸在那边大喊大叫的求饶喊冤,锦衣卫们动作也没有丝毫的停顿,而且为了防止朱元璋听到什么难听的话,还把胡惟庸的嘴巴给堵了起来。 继空印案后,震惊明朝官场的胡惟庸案,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