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 课教馆的不满 (第2/2页)
毕竟慢了一步,即便是想要影视化,可能也得等到4月或者之后了。 秋原悠人对这个消息倒是不以为意,毕竟《古畑》和《侦探上村》两部作品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其他推理作品想要影视化,也得考虑到是否还能吸引到观众。 毕竟电视台也不是傻子,不会进入一个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市场。 总之,在有羚视剧这张牌后,秋原悠人认为,《东京青年》和《文学之春》已经是不足为惧! …… 在秋原悠人和大城利香通电话同时,作为《四月青年》副主编的河本俊右却在一间会议室里,代表大城利香主编汇报工作。 “由于影视化的推动,这周《四月青年》的销量将会提升百分之15%左右,伴随着后续电视剧的播放,销量还会逐步增加。” 一名带着金丝眼镜的男子打断了他,问道:“大概会达到多少的水平。” 河本俊右抬起头,用略带一丝喜意的声音回答道。 “目前还不能确定最后的成绩,但编辑部这边预计,《四月青年》可以超过《东京青年》的28万册,达到业内第二的成绩。” 顿了顿,他又强调道:“这个时间最快可能在2个月,最迟会在3个月内。” 会议室里一阵轻微地sao动,虽然部分人心里有了准备,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想到,去年年底还有些半死不活的《四月青年》,居然能达到今这个水平。 河本俊右看着众人交头接耳,心里有些不一样的情绪。 在当初,自己坚决反对大城利香给秋原悠人开那么高的条件,但没想到对方真的让《四月青年》起死回生了。 就在他“得意”的时候,有人突然提了个问题,“河本副主编,我对你们取得的成绩表示感谢,但我还是想问2个问题。” “您请,”河本俊右恭敬地回答道,他发现提问的这人是一名有着实权的中年理事。 中年理事点点头,继续了下去:“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古畑任三郎》的单行本现在还没有发行,是编辑部这边有什么考虑吗?” “第二个问题,《古畑任三郎》影视化版权交给富士电视台这件事,为什么理事会这边没有提前得到消息?” 他用手关节敲了敲桌面,然后又了一句:“好了,这就是我的问题,麻烦您讲一下。” 河本俊右吞了吞口水,发现这两个问题有点超过他的回答范围了,他本来只是代大城利香过来简单汇报销量的,没想到还要回答这些。 他犹豫了没两秒,还是出了实情。 “根据大城主编和秋原悠饶协议,《古畑任三郎》这部作品的影视化和单行本的版权都在对方的手上,所以单行本的发行以及影视化合作,都是由对方所主导的。” 听到这个回答,会议室里的众人发出了更大的sao动,不少人交头接耳了起来。在他们的谈话声中,不时可以听到“秋原悠人”四个字。 过了良久,中年理事才又问道:“河本副主编,这件事编辑部之前汇报过了?” 河本俊右想了想,然后道:“大城主编之前已经和三桥专务汇报过了。” 中年理事转过头,问起了那名三桥专务,“三桥,你讲讲?” 三桥专务站起来,下意识擦了擦冷汗。 他记得当时大城利香好像和自己了什么,但当时在忙漫画事业部的事就给忘了。 他犹豫了下,推脱道,“我这边没有收到专门的书面文件。” 中年理事盯了他一眼,立刻意识到他话语里的漏洞,没有书面文件,难道没有口头文件吗? 但他其实也对大城利香这件事非常不满,哪有出版社会把影视和单行本版权交给作家来着。 要知道比起单纯贩卖杂志的利润来,这两者才是真正的营收大头! 他想了想,觉得现在《四月青年》的销量毕竟是在稳步增长,做出什么惩罚的举动也不合适。 而且秋原悠人对于《四月青年》来讲,目前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得罪对方,显然没有多大的好处。 考虑再三后,中年理事抬起头,看向河本俊右。 “河本副主编,麻烦帮我转告一下大城主编,她的辛苦我心里有数,但课教馆有课教馆的规矩,没有为一个人破例的先例!” “最后请她谨记,,《四月青年》是课教馆的《四月青年》,不是秋原悠饶《四月青年》!” 河本俊右恭敬地鞠躬并表示自己知道了,知道这件事总算是这么过了。 不过他却在心里猜测起理事的用意,这一番转告给大城主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