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日新月异_第七章 夜幕降临 第3节 紧倒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夜幕降临 第3节 紧倒腾 (第1/3页)

    夜幕降临·紧倒腾

    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天津

    天津市舶司一开张,连续的公文一发,大家伙也自然是看明白了朱由梼的套路了。这般的cao作完全就是重新打鼓另开张,掌握了天津水师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展开缉私巡航,反而搞了一个到七月末的缓冲期,摆明了就是要放大家一马,同时定下今后的规矩,那就颇有对之前的事既往不咎,却也下不为例的味道了。

    虽然从今往后再办海贸就得交税了,可相较于光明正大的行海贸事而言,这些都不叫事,海贸的利润当真是太巨大了,刨除这点税金照样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再说了,之前在天津地头跑海的,给朝廷里牵线的,给地方卫所的,还有给水师的,好处、常例、分润、打点,零零种种加一块难道就少吗?那可真不见得,后台扛硬的不说了,那些没有过硬靠山的交上五成的都不在少数。

    而且朱由梼根据程力、崔卫城的调查,还让虎威堂给在朝廷中有关系、或者是与东方公司有牵扯的那些参与走私的人都传了信,让他们尽快去天津办理船照,这就让原本一众牵涉在天津之事其中的走私势力都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淮安王这条活路留的还真够意思啊!由梼……,嗯,淮安王这人,咱们算是交下了。

    朱由梼这么搞也是有自己的盘算的,在离京前虽然没有和万历皇帝明说,但也是深入的探讨过,而在自己老哥朱由校那里,他可是踏踏实实的交了实底的,此番赴津必然是要彻底整顿一番的。

    海贸一事,盘子太大了,单靠皇室和那些允许从事海贸的人家根本就是吃不下的。与其这样遮遮掩掩的看着有些人走私牟利,还不如逐步有序的放开。与其让那些地方上的官佐将校收保护费,还不如由皇室朝廷来收。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共识,朱由梼才敢在天津如此的放肆的。

    皇室这边谈妥了,就剩下朝廷这头了。朱由梼如此这般的动作在朝廷那头无论如何也是过不去的,根由还是利益的问题。

    现如今的其他市舶司,其实就是朝廷和皇室就海贸一事争抢无果的一种妥协,目前泉州、广州、宁波三个市舶司虽然也有皇室、内廷参与其中,但根子上都是由朝廷实际控制的。

    天津这边,朝廷也是想有效控制,才有了设县的动议。可问题是像朱由梼这般南辕北辙的搞,那天津之事,朝廷别说是控制了,连说话的机会都不见得有。

    而且朱由梼这般做法实际上算是变相开放海贸,这可是动了朝廷某些势力的根本利益,朝廷那边没意见那才是见了鬼了!这也是朱由梼要趁着辽东乱起才着手的根由。

    同时,朱由梼之所以在八月前无限制的给办理船照,就是想尽快聚拢起一股新的势力以对抗朝廷或者说朝廷中某些势力的反扑。另一头之所以让各省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牵扯其中,就是为了让他们也能捞到好处,真等到朝廷发难的时候也有些应援。

    朱由梼心里也清楚,海贸的事根不在什么许可证,关键还是在船,关中士绅集团即便是想搞海贸,可是他们也没船不是。所以短时间内,至少是在东方公司的船厂没有形成规模前,一些把持着海船建造的垄断集团即便是看着皇室的面子,也不会太过于为难他。

    而朱由梼就是要的这个要撕破脸却还未撕破脸的缓冲时间。

    别看朱由梼行事总是大大咧咧、无所顾忌,可实际上每次动作都是要思前想后、缜密计划才动手的。之前什么京师治安事、什么东方银行的钱票,即便是收拾漕运,那都是小打小闹而已,在实际上都是没有触碰到某些利益集团的根本,人家才不在乎你如何作死呢!

    可海贸不一样,这可是改革的深水区,朱由梼的雷霆手段、以快打快都是为了掐辽东事变的时机,包括八月才开始稽查走私也是在卡时间点。

    闰四月初二,朝廷中枢已经廷议出了结果,由杨镐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但短时间内注意力还是会放在辽东上的,筹措粮秣、调兵遣将、整肃军伍、统一指挥都是需要时间的,怎么着也得帮衬着杨镐把辽东防务在重新搞起来才好。

    这也是朱由梼为啥着急忙慌的要赶在五月份成立市舶司的原由,到了六月中,朝廷将辽东那边的事张罗的差不多,他淮安王可就不一定有机会再搞这样的大动作了。再要任由他折腾,那就得过了七月等清河失陷的消息传回来以后了。

    架子搭了起来,该交通的也都是把话说到了,人事就算是尽了,剩下的也就只能是听天命了。朱由梼坚信,以利益为诱饵,那些人指定会前仆后继的咬钩。

    海关署这头他安排韩刀主持,缉私局这边他让李昆也就是侯五六兄弟中那个李棍盯着。天津三卫的整训在侯武的cao持下,现如今也是有了模样,至少一方强军的架势是有了。

    天津民政衙门筹建这头,王坪方、廖章文就和李衡春搞的不太愉快了。这个情况朱由梼早有预料,王坪方虽然跟着朱由梼混的久了,但就他那嘴炮且一心为民请命的属性自然就是心向东林。廖章文虽然在钦差行辕内存在感不强,可是被朱由梼委派协助筹建天津民政衙门后,却也一下子就积极活跃起来,原因无他,他的座师是齐党的骨干。而李衡春这样的平庸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