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前世今生 第4节 今生之天赋异禀 (第1/3页)
前世今生·今生之天赋异禀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京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朱由梼降世临凡转眼十年之期已过,但这十年却也是精致、精怪、惊悚的不要不要的。着实让人又爱、又恨! 闲话少序,咱们书接上回。 朱由梼诞生之后的生活还是较为平静的,至少是在他四岁之前。也许是印证老道人那句话一般,他乃天神下凡,自然生而知之。三岁时朱由梼便可识三千字,会书写,能断句,四书五经不说通透,但至少会背。可谓是乖巧懂事,与人无争。但这也仅仅是四岁之前的旧事了。 四岁那年,他向万历皇帝陈请,说是宫里太喧嚣,影响他读书,请旨到西苑居住。然而这个动议却也因万历皇帝被他“乖巧”的伪装所迷惑,可有可无的批准了。 于是他便离开了朱由校和客氏。因为朱由校还没有断奶、且需要人照顾,而朱由梼生而知之,早已独立,客氏便留在了宫中专心照顾朱由校,每隔几天会带朱由校来到西苑来看朱由梼一次。紫电、青霜在数百名适龄的宫女中被客氏选中,成了朱由梼的贴身侍女,由一名郑贵妃派过来的老嬷嬷带着其他十余个宫人、宫女到西苑服侍朱由梼。 那年紫电、青霜姐妹七岁。转眼间便是六年了。 在姐妹二人的眼中,朱由梼是个十分规律的孩子,六年里,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总共六件事,第一件就是早起打一趟拳。 紫电、青霜姐妹二人时间拿捏的非常好,刚将洗澡水准备好,朱由梼便推门进来,在姐妹二人的服侍下,洗澡洗漱,一切收拾停当后,朱由梼开始每天必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自己的书房读书、画图。 书房就是小院坐西朝东的两间内部打通的厢房,屋内北、西、南三面墙是香樟木打制的六层书柜,书柜上满是各式各样的书籍。 最为奇特的是南墙的书柜,上面三层的书都是外邦进献的书籍,把大明最有学问的人叫来估计也都认不全。下面三层则都是朱由梼对上面三层的译本,译本数量相对于上三层的书籍不相匹配,估计是没有全部都翻译完。 西墙的书柜是一整套制作精美的《永乐大典》,看那样子应该是自宫中御书房拿出来的。北面的书柜上面三层是世面上能见到的各样的经史子集,懂行的人要是过来一看,肯定能挑出不少珍品善本。 书房里的这些书来源很是复杂,外邦的书籍多是来自理藩院和鸿胪寺。中华文运昌盛,对于这些个外邦的书籍都懒得进献内承运库,都丢在衙门内的库房里,无人问津。 那年五岁的朱由梼随着太子殿下一行到鸿胪寺视察,便和朱由校来到了某个院子里,听鸿胪寺的吏员说起里面有书,便非要看,看过之后回到宫内便向万历皇帝请旨,说他喜欢这些书,万历皇帝可有可无的准了。于是乎这些外邦的书籍连同后来进献的都送到了这个小院里。此时的大明正是鼎盛,外邦也很少进献书籍,想想也是,给文运昌盛的大明进献书籍,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所以这些书籍数量还真是不多。 至于《永乐大典》呢?准确的来讲,应该是朱由梼自万历皇帝的御书房里偷出来的。据说那年朱由梼六岁,那段时间万历皇帝总是能够看到朱由梼在御书房周边徘徊,后来有一天见到御书房管事太监在对多个御书房的小黄门用刑,眼看就要出人命了,便着人问了一问,原来是御书房内供奉的《永乐大典》和不少书籍少了很多,对于小太监来说这可是死罪啊!万历皇帝很是纳闷,大内紫禁城关防森严,这些个书也不是什么黄白之物,虽然能值些钱,但是这些个小太监偷这些有什么用,偷了也带不出宫、带出宫了也卖不掉啊!便命李恩好生查探一番。第二日便破了案了,经过查访,这些书就在朱由梼居住的小院的书房里,“人赃并获”。万历皇帝便命人将所有书籍详实的统计了一番,除了永乐大典外,就是各式各样的史书,《史记》、《资治通鉴》这些书凡是能够找到的各种版本都有。 说实话,万历皇帝当真不喜欢大儿子,连带也不喜欢大儿子的二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由梼。小兔崽子,正看你不顺眼呢,还敢偷爷爷我的书,你偷走了,爷爷我看不看了。当即便命人将朱由梼押解过来,顺便将太子朱常洛、福王朱常洵、朱由校等一干在京的子孙全都传来,当真是准备好生教训朱由梼一番了。 而当朱由梼被带到众人面前,摆明车马,准备动手的时候,朱由梼只说一句“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当时便把万历皇帝给气乐了。总所周知,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出自民间,连带着万历皇帝骨子里对市井文化的偏爱,不然也不会传出万历皇帝在宫中着宫女太监扮演市井的段子。因此,当朱由梼说出这句时,万历皇帝的气也就消了大半。 万历皇帝也是个爱书之人,见朱由梼爱书、甚至不惜偷书,便起了考校之心,当即便出了很多题让自己这一班儿孙作答,一来二去,朱由梼当真是不负“天神下凡、生而知之”的属性加成,对答如流,甚至太子和福王答不出的他也会答,使得万历皇帝第一次将朱由梼看在了眼里,而后便命人将自己御书房里供奉的《永乐大典》全套赐给了朱由梼,并当即让朱由梼在自己的御书房里随意选,看上什么拿什么。而朱由梼却也不客气,随机便翻找了一番,却只拿了两本宋版书,一本是《后汉书》、一本是《十七史百将传》。万历皇帝甚是不解,御书房内经史子集啥没有,偏偏拿了这两本,儒家经典一本没拿,在看看李恩着人统计的朱由梼书房里的书单,除了几本北宋之前的四书五经还真是没有其他了。便问道:“小崽子,你为何只拿这两本啊?” “皇爷爷,读书读史即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能知兴替就够了。” “孽子,读书怎么能不读圣人之言,你…”,太子朱常洛一听朱由梼这么说当时便是一阵心惊胆战,我的天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