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雷霆乍惊 (第2/2页)
“对。”侍者答道。 时至下午,阴。 熊翊简单清洗了一下,又喝了一碗粟米粥,便兴冲冲的跟着侍者去查看火药的原料。 “硝石、硫磺、木炭,哈哈,虽然少了点,但至少齐了。” 在之前的守城战中,硫磺消耗蛮大,好在它的占比较小。 硝石也并不多,木炭倒是应有尽有。这些材料肯定含有杂质,但这是可以忽略的,熊翊并没有把握第一次就造出完美的黑火药。 众所周知,现代黑火药的标准配方,是硝石:硫磺:木炭为7.5:1:1.5。这个比例能够获得最好的燃烧效率和爆炸力,历史课本上就有详写。 熊翊想到了两种制造方式:一是分别碾成粉末,按照比例混在一起;二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再加水搅成糊糊,等它自然阴干。 第二种方法应该会更具威力。 大约每四克黑火药着火燃烧时,就可以产生二百八十升气体,体积可膨胀近万倍。而且爆燃瞬间温度可达一千摄氏度以上,破坏力极强。 不过为了赶时间,熊翊把大部分的材料都按照第一种方式制作。 他指挥着一些劳役碾磨、称重、混合、搅拌,最后把成品装在竹筒里。 这么简单就完成了,熊翊都有些难以置信。 于是他拿起一个竹筒,在上面插入一根细线,便拿到外面去实验。 放下它、点燃火、人跑远。 也就在这时,阳陵君急吼吼地跑来,对熊翊说: “派出的斥候发现了大量秦军——哇,什么东西!” 砰!火药炸开。 “别急别急,来,慢慢说。” 熊翊递上一杯水。 阳陵君看向爆炸的地方,心有余悸,便问: “这是?” “一个小玩意,你觉得怎么样?” 阳陵君也明白了,这应该就是王孙索要的材料做出来的东西,于是回答道: “用处不大吧。” “……”熊翊有些失落。 其实他也觉得威力有点小,不知道是杂质太多还是工艺不行,这东西只有过年时放的炮仗的水准。 “看来只能聚集起来,寻求量大引发的质变了,密封性也得弄得更好。”熊翊心道,“时间啊,还是时间不够,来不及试错了。” 只听阳陵君说: “南边、西北,都发现了秦军的大部队,我们怎么办?” “哦,多少人。”熊翊摸着下巴道。 “皆有数万人,西北方的已经不足二十里。” “西边……羌瘣老匹夫应该兵力有限才对,怎么还在攻击?有别的部队接管了他们的防区?”考虑到秦军应该发生了调动,熊翊感觉,这么大阵仗,是冲着自己来的。 取虑城与夏丘城两天前还有联系,现在有很大可能没有被攻占。 夏丘无险可守,而取虑却背靠睢水、易守难攻。若是撤到此地,应该还能与季布取得联系,那样就可以走水路逃出包围了。 心下有了决断,熊翊当即分析道: “夏丘城小,不适合坚守。面对小股秦军还好,现在秦国大军合围,我们不能困守此地,不如北上取虑,再做打算。” “这,城内的人怎么办?” 熊翊走上前拍了拍他,语气平静道: “封君,是一方之民的守护者,我们不能拉着民众一起陪葬。” 阳陵君把头低下,沉声道: “我听王孙的。” 熊翊勉强微笑道: “楚秦两国,二十三世姻亲诅盟,百余年的仇怨争战,以楚国的灭亡而告终。但我们的失败不是因为失德,秦人只赢在了武力却没有赢在人心。” 阳陵君点点头,明悟道: “只要楚人还在,楚国就还有复兴的希望。” “正是如此。”熊翊心中一动,喃喃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终将异也。” 熊翊令将府库中的财物统统散给之前协助守城的城内青状,一点也不给秦人留下。 作为在秦都咸阳长大的人,熊翊熟知自吕不韦改革后的秦军作风。 为了准备征服六国的人心,秦军改变了原先大肆杀戮以人头来计功的方案。 虽然在吕不韦下台后政策多有反复,但大体上,秦军现在不会杀俘屠城了。 熊翊倒要看看,秦军究竟会怎样展现他们的“仁义”。 “另外,总得给秦人留点惊喜不是?”熊翊幽幽的想。 …… 几刻钟后,秦军前锋踏进了敞开大门的夏丘城。 “轰……” 巨大的声响犹如雷霆般响彻城门,火光崩裂、城门塌陷。 爆炸掀起的气浪掀翻了跟进的部队,而爆炸中心的人则已经尸骨无存。 空气中弥漫着奇特的味道。 后方,秦军都尉看着眼前的一幕,惊愕不已,许久无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