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谋划 (第1/2页)
司匡压低眉头,目光冰冷,直勾勾地盯着那个被人拱于中央、正欲靠近楼梯、插队登台的华服男人。 掏了掏耳朵。 刚才没听错吧? 高倏的儿子? 冤家路窄啊! 这小子不好好地待在高密,敢来临淄凑热闹……嫌命长了。 这要是不动手,恐怕,都对不起那日惨死的仁人义士,都对不起上天给予的机会。 此乃天助我也。 刚才此人的家仆喊话了,高郎君在今年的孝廉名单里…… 呵,察举征辟的弊端果然明显。 高官cao纵大汉官场的人才吗。 司匡冷笑,拍了拍孔武的肩膀,附在耳畔,沉声,“子威,此人之父,便是当日意图将吾与衡胡斩杀之人,便是集结军旅,与儒生、游侠冲杀之人。” “当真?” “不会有错!” “嘶!”孔武蹙着眉,跺了跺脚,嘀咕,“胶西相国究竟在搞什么?竟能让这种人进入孝廉名单。” 司匡咧嘴,神色森然,笑了笑,淡淡的说着: “仅仅是名单上的名字而已,只要未进入长安,未得到陛下召见,终究是一个平民百姓罢了。” “观其父之行径,此人若成官吏,其所治之地百姓,必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子威可想为民除害?” 这最后一句话是司匡斟酌很久,才问了出来的。 想要对付一县之令,没有足够的力量,死的绝对很惨。 因此,必须把儒家,最起码是孔氏拉下水。 孔武状态盎然,郑重地问道:“此言何来?” 司匡灿烂一笑,“吾闻之: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其父伙同他人侵占家父军功,对吾而言,此仇不共戴天,必报之!” “其父集结军队,杀害儒生数十名,对子威而言,此乃兄弟之仇,亦应报之。” 他微微一顿,换了一口气,继续侃侃而论。 “吾亦闻之,子不教,父之过。然,父不仁,何尝不是子之过错?若子劝阻,其父何来恶之行径?” 司匡面色阴沉,沉声,提出自己的想法。 “匡认为,作恶之人,虽为其父,但父债子偿,人之孝也,此乃《春秋》之义也!” “此人,当诛!”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这小子今天必须死! 孔武闭上双眸,胸口上下起伏,品味着司匡的那一番虽有忽悠之嫌,但的确符合儒家道义的说法。 呼吸逐渐急促。 他意动了。 为践行《春秋》大义而复仇……多么棒的理由啊。 直击本心! 当日死了数十名兄弟! 虽然并无血缘之亲,但是却有同门之情。 这仇,得报! 头顶灯笼,映出的火红色光芒,将他身上的复仇之意,彻底点燃了。 乍然。 司匡觉得,四周温度似乎降低了许多。 孔武睁开眼睛,目眦尽裂,左手握着佩剑剑柄,微微一提,剑出鞘三分。 注视已经登上高台的将死之人,冷声,一字一顿,“贤弟,吾侪,何时动手?” 司匡把手按在孔武的剑柄上。 用力,把剑给他插了回去。 摇了摇头,沉声,“不急!除复仇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大义凛然的名号。若是贸然冲上高台,杀人于夜幕之下,势必会引起人心恐慌。届时,西市大乱,出现百姓踩踏而死的场面,你我,都会被追究。” “君言之有理,武愿听命!” “好!” 司匡拍拍手,狡黠一笑。 双手环胸,坦然注视高台,压低声音,用仅能二人听清的声音,谋划。 “这人来者不善,吾一会儿将给袁丁眼神,让他拿出上等谜题,与之对弈。” “观其性格桀骜不驯,答不出来,必定闹事,届时,吾侪便以护卫百姓安全之名,杀至高台,与之厮杀!” “十步之外,弓矢快,十步之内,三尺之剑锋!” “合吾二人之力,定可将其斩杀!” 担心事情的发展脱离预测,司匡眼珠子咕噜一转,嘿嘿一笑,道明另外一个方案。 “子威,若是其迟迟不闹事,吾二人便直接上台。其手下凶狠、粗暴。若是率先对君出手……吾等便以袭击朝廷命官的罪名,将之逮杀!” “此计甚好!”孔武眼前一亮,点了点头。 一个爵位不明的普通百姓,无缘无故,公然纠集仆人,对当今博士、未来的奉祀君出手。 哪怕是不懂法的民众,也知道该如何审判。 谋划完毕。 司匡对着高台挥了挥手。 在吸引了袁丁目光之后,立刻开始做早就嘱咐好的手势。 先握紧右拳,猛地挥舞几下 随后,右手化掌,在脖颈的位置,抹了抹。 最终,再向上翻了个白眼,吐着舌头。 …… 高台上。 在高武咄咄逼人气势压迫下的袁丁,看到指令后。 挺直腰板,强颜欢笑,点头,示意收到。 之后,对高武拱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