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谁还没个作家梦 (第1/2页)
专题部在宛都电视台的二楼,近楼梯间的两个大通间,大通间内靠两个墙面分别摆放了三张桌子,两排桌子的中间,则是一张长条形的会议桌,会议桌上,蒙上一整幅深蓝色的桌布。 这是那个时代标准的办公室样子了。 区别与后世的办公卡位,在这个时代,办公室是没有隐私空间的,即使是引领世俗文化潮流的电视台也不例外。 当然,领导除外。 专题部主任张凯在靠西北角的墙边用两张书架围出了一个小空间,里面仅仅可以放一张办公桌和三张椅子,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但那也是身份的象征。 这就约等于一个独立办公室。 此时张凯并没有坐在他那个主任间里。 他在会议桌上首,主持一个临时部门会。 “刚刚我已经向各位介绍了我们的新同事,周道。大家认识之后,以后在工作上要互相协助。周道,要不跟大家说两句?” 张凯说完话,把目光落向周道。 周道注意观察,连同张凯在内,专题部总共五个人,现在加上周道,是六个人。张凯已提前将各位同事一一给周道介绍过,大家都是客气的握一下手、点一下头,现在听张凯简单介绍完自己之后,在坐的几人表情不一。 以周道老社畜的观察,除了张凯,他周道在这里并不受欢迎。 这也难怪,八十年代,机关事业单位要进一个人,那是得上级领导批条子的,张凯轻描淡写的介绍周道,主要也是怕周道工作上受排斥,毕竟他是最了解周道根底的。 但张凯需要这个年轻人,何况这是老师乔华推荐的。 可乔华与宛都电视台却不在一个频道上,乔华虽然是省报,但宛都电视台属广电系统,工作上平行多于交叉。 你要拿乔华来抬高周道的身价,在坐的各位可能不吃这一套。 什么,报社? 我以为是省广电呢。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高远的眼光啊。 乔华要是平调到宛都,估计宣传部长的位子都会坐上了,再不济也是个副的。妥妥的管着在坐的各位,连台长都包括在内。 当然,正是因为他们境界不高,所以才会是张凯的手下。 周道见张凯把目光投射向自己,为了避免冷场,站起来道:“谢谢张主任和各位老师,本人初来乍到,各方面都不熟悉,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挺会说话的嘛。 坐在张凯下首的四十来岁的老新闻人廖中群挑了挑嘴角,“周道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读的中文还是新闻?” 廖中群故意拖长声调,听起来更像领导。 周道老实回答,“我,高中刚毕业……” 什么?高中毕业?? 这话一出,除了张凯和周道外,其余四人都哄堂大笑。 …… 高中生?你不是来搞笑的吧。我这可是电视台诶! 张主任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我们专题部出不了成绩,都面临解散的危险了,你不说给引进点业内牛人就算了,去中夏大学找两个高材生总行吧,居然给找个高中生! 即使这家伙看起来帅帅的,但咱是做专题的,不是播音员,是靠脑子不是靠颜值的…… …… 这些话虽然几个人都没说出口,但张凯能从他们的表情读得出。 文化人嘛,总得给人点颜面,最起码他们都在给张凯颜面。 而张凯却有点坐不住了,他从几张嘲讽的脸上,分明看到的是对他张凯的不信任,张凯想做解释,一时还没想到该如何说。 看看周道。 这家伙面色平静,一幅“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的表情。 坐在廖中群下首的是一位二十七八的年轻人,他穿着一套纯蓝真丝衬衫,头发梳得油光,摩丝的味道相当浓。周道离有三米远,都能闻到。 摩丝发型的小伙子习惯性的眨巴一下眼,以问询的口气盯着周道问:“我叫孙广胜,以后叫我老孙就行了。 既然周道被张主任看中,一定不会错很远。” 一定不会错很远,就是说总归是错的。 孙广胜接着说: “我是中夏大学85届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