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3章 我胆子小 (第2/2页)
不了。”宁晋川也不受马春香的威胁:“红星二厂那个厂房是我租的,但我分租给了我以前的员工,我不是那个小五金厂的老板。” “就一个个体工商户的登记,这不能证明那些全是我的吧?” “不过马厂长今天来找我,张志文应该不知道。” 宁晋川是在告诉马春香,我可以找替死鬼,你这一点招数,弄不死我。 现在还没有登记企业、工厂的渠道,很多小作坊都是没有执照的,但宁晋川怕麻烦,注册了个体工商户的执照,也就是开小店用的执照,还是让宋小罗去登记的。 宁晋川也怕宋小罗转头就说那个五金厂是他的,所以宁晋川注册执照的时候,特意只把营业范围写在了厂区办公楼的一个办公室里,并不是整个厂区的地址。 如果有人查,就用那个并不正规营业执照忽悠,说点好听的话,比如:注册的时候要具体地址,没搞清楚,就写成这样了。 大不了出点血,总能过关的。 宋小罗想抢也抢不走。 宋小罗如果真闹起来,宁晋川会吃一些亏,但不会伤元气,顶多算“无证营业”,但宋小罗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这些都是宁晋川自己默默布置下来的后手,如果没有人乱来,宁晋川也不会亏待宋小罗。 哪怕有一天他要辞工走人出去创业,宁晋川也会祝他一帆风顺、大展宏图。 马春香这次是有些惊讶了。 这些手段就算放几十年后,都不算过时,这时用出来,对人的冲击是很大的。 一些很简单的东西,别人不说破,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一些看似简单的布局,别人不失误,你费尽心力也拿他没办法。 “宁老板,那我就直接说了。”马春香说道:“我想跟你合作,做市场经济,做产品自己卖。” 宁晋川认真的看着马春香:“马厂长,向前五金厂有销售部门吗?” 以前的国营厂还真没有,因为不用管销售的问题,都是“统购统销”啊。 马春香说道:“所以我需要你帮忙,我们合伙做产品,你负责销售。” “只要我们做起来了,就算张厂长把红星二厂的订单全部抢了,你也不用担心。” “张厂长思想比较陈旧,不愿意冒险,先生产产品,再出售,在他看来,太冒险了,如果卖不出去,那就全砸手里了。” 现在很多小作坊都是先生产再销售的模式。 现在流行这种模式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很少有人大批量要货,哪里像以后,订单都比较大,加工厂也分大小,大厂做大单,小厂做小单。 比如服装生意,后来一个款几千、几万件的都很常见,最少也要大几十件,你还得加钱,才会给你做。 现在国内批发商比较少,基本都是这几年才开始做,积累的厚度不够,换句话说,批发商出货渠道不够多、不够大,不如后来那些大批发商要的商品多,一次可能就要几百件。 即便如此,一个服装厂小作坊,也没几个这样的大客户,大部分都是私人小商贩去找他们拿货,各种款式拿三五件,你不提前做出来,小商贩怎么拿货? 第二,信任问题,规则问题。 国内刚开放自由市场,后来做生意,给定金很多的规则,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古代那些经验拿来就能用的,而是一步步规范出来的。 你花几千块钱,开一个小作坊,一年赚几千块钱,忽然一个人跑来跟你说要十万块钱货,你敢做么?做出来对方不要怎么办? 你小作坊就值几千块钱,对方跟你也不熟,他敢一次给你30%的定金么?那可是三万,你跑了,他怎么办? 现在签合同也不怎么靠谱,《合同法》都没出来,把合同当废纸的大有人在。 更何况,这么大批量生意,属于批发,批发生意1983年还禁止的,1984年只是不管了而已,没有说可以做,种种原因之下,谁敢轻易冒险? 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人做。 总有一些胆子大的人做了,还做成了。 这就是常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这不是只要胆子就行,而是要你有胆子,还赌上倾家荡产的风险,才能成的。 宁晋川胆子很大,也很谨慎。 马春香说的这些,他心里信了七分,但马春香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让国营厂赚钱?国营厂赚大钱了,功劳首当其冲的是张志文,不会是马春香。 马春香冒着被张志文针对的风险,找自己谈这事,就为了让张志文得好处? 宁晋川沉吟了一会,说道:“马厂长,我考虑一下吧!” 马春香见宁晋川还犹豫,赶紧说道:“宁老板,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要怎样才答应跟我合作?” “如果你对合作还有担忧,我可以现在说清楚。” “我们合作方式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你们给向前五金厂下单,但不给任何钱,这一笔窟窿,我来想办法。” “我们把配件全部生产出来,你们拿去销售,用卖产品的钱支付向前五金厂代工的费用。” “赔了,我们承担,你损失不会很大。” “赚了,你们拿加工费,还有一成地利润,剩下的全部归我们,账目方面,我可以全部搞定。” 宁晋川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马厂长,风险太大,我胆子小。” “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