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六章 偏殿之议(上) (第1/2页)
,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 大朝会按照流程顺利的结束了。 周帝已经先回到了偏殿之中,按照他的旨意,周明生将被压到御前受审,由一众大臣作为旁听。 就在偏殿等候人之时,周帝回想起昨夜朱无视的话。 虽然朱无视的话有道理,但是周帝却还是相信杨清源的。 自从杨清源出翰林院以来三年,为大周立下无数功劳。 破获粮仓案,追回了大量失窃的官粮,保证了大周北境的安定。 治理平山郡,政绩杰出,将暴雪天灾的损失降到最低,还极大的发展了平山郡的经济民生。 继任的平山郡守赵建丰沿用杨清源之策,将平山郡发展成了冀州数一数二的大城。 改制漕运,使得朝廷在漕运上的税收大大增加。财政压力得到了极大地缓解。 治理京畿,扫除京畿地区大量的帮会,使得京畿地区一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凡此种种,皆是杨清源的政绩功劳。 现在看来,杨清源持心为公,几乎不谋私利,与于延益相似。 至于昨夜朱无视所说,杨清源同时针对太子和楚王,虽然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但是一开始都不是杨清源的本意。 之所以会和楚王结怨,只是因为在查粮仓案的时候,查到楚王党。 和太子对上,也是因为太子的内弟周明生做出了这样的污糟事。 若是楚王不插手漕运,太子不偏袒内弟,那么杨清源根本不会和楚王、太子有冲突。 这么一看,反倒是自己的孩子不争气。 一个枉法,一个徇私! 想到此处,周帝又回忆起了昨晚的情况。 之所以他会觉得杨清源想要当帝师,是因为朱无视的提示,无意间将自己引到了这个思路上。 那朱无视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呢?! 自己这个十四弟因为当年那个江湖女子,一直耿耿于怀,心中未必没有自己的小九九。 周帝反复分析不由头疼的揉了揉额头。 这就是一个皇帝的难处,他对于任何人都不敢全信。 高处不胜寒! 话虽如此,但昨夜太子的话确实有道理。 李守一案如今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刑案,更是大周朝廷法度昭彰的象征,对于周帝来说,此案的政治意义已经超过了案件本身。 若是十年一响的登闻鼓,反而审出一个冤案来,那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第一时间想的,绝不是朝廷知错就改,而是朝廷胡乱裁判,导致一个无辜之人冤死。 若是将此案的真实结果公开,那对于朝廷的影响太大的,特别是对太子。 他现在是周帝属意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若是案件重审,对于太子的威望也是极大的打击。 虽然在这个案件上太子有些不知分寸,但是总得来说,周帝对于太子还是比较满意的,暂时也没有换太子的想法。 况且北地的赵王虎视眈眈,太子留下如此污点,便是给赵王以借口。 闭目静思,周帝不断权衡着本案的利弊。 但周帝这个层次,有时候事情的对错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了。 数息之后,周帝睁开了双眼,已然做出了决定。 周帝随口问一旁随侍的曹正淳道,“左右大理寺或者东宫可有什么异常?” “回万岁!昨晚上东宫一切如常,但是大理寺中确实出了点小事!” “哦?!何事?!” 曹正淳一丝不苟地回答道,“昨夜慈航静斋当代传人师妃暄似乎前往了大理寺,还和大理寺的高手大大出手!” “慈航静斋?!” 这个名字周帝是有印象的,当年太祖争夺天下之时,这个门派似乎就曾出来搞风搞雨的。 当时似乎还想替天下苍生选帝,但太祖是何等人物,怎么会吃这一套?!于是就没有搭理她们。 慈航静斋当时似乎还想扶持其他诸侯,但太祖天命所归,南方各路诸侯势不可挡。 而北方的建奴和元蒙大乾更信奉密宗和长生天。 慈航静斋眼见没有了机会,不得已才销声匿迹。 “这个师妃暄来京城多久了!” “这!……”曹公公顿了一下,这件事他确实没查到,“回万岁,这个师妃暄是秘密入京的,一路乔装改扮,奴婢确实不知道她是何时入京的!” 周帝对这个回答显然是不满意的。 “朕将东厂交给你,你就给朕这样一个答案?!” “万岁恕罪,是奴婢失职,有负万岁所期,还请万岁责罚!” 曹正淳没有辩解,跟了周帝这么多年,他一眼就看出周帝不是真心想要怪罪,而是此刻烦躁,想要出个气。 周帝训斥了曹正淳一会儿后,也觉得自己过分了,一个刻意乔装改扮的元化境高手,在东厂没有特别在意的情况下,想要瞒过东厂探子的耳目,并不算太难。 “那师妃暄入京之后,做了些什么?!” 曹正淳犹豫了一下回道,“具体的,奴婢还在查,但是可以确定,师妃暄和太子有牵连。” 说完,曹正淳还小心地看了周帝一眼。 周帝冷笑一声,“太子?!怎么?这次天命归于太子了?!” 对于天子家事,曹正淳不敢多说。 “佛门的人还是不死心!听说有不少和尚在支持老四了!没想到现在还找上了朕的儿子!” “你仔细派人查查,这是师妃暄来京城的目的是什么?!查到速来回报!” “是!” 曹正淳低眉顺眼地答道。 周帝挥手道,“另外,让外面等着的人都进来吧!” 不管佛门有什么谋划,都是之后的事情,今日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将周明生一案了解了。 在曹正淳的通传之下,杨清源带着人犯、证据和一众旁听之人进入了偏殿之中。 看到人到齐之后,周帝开口道。 “众卿,今日召集诸位,其实是为了一件事情。杨卿你说说吧!” 周帝示意下方的杨清源开口。 杨清源也是对周帝一礼,然后对周围的重臣说道。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