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主动上门 (第2/3页)
的前置条件都写的明明白白, 甚至都精细到了上下午。 可是把没见过这个的王金阳震惊到了。 “晓伟,你这样安排施工,工人能抗的住吗?” “王叔,你没注意到,我还留了一个组做预备的吗? 那几个人就是在最忙的时候插进队伍里负责上料。 肯定没有一个闲着的。而且我每天都给他们吃白面馒头。 表姐都被我叫过来给他们做饭了。” 李晓伟可算是把能收集到的资源都给利用上了。 “好,王叔是真信你能一个月干完了。让工人们注意安全,可别出了什么问题啊。” 王金阳对于李晓伟的安排算是彻底服气了。 如果李晓伟这次活干的漂亮,他这个项目负责人脸上也有光啊。 于是一脸兴奋的回去忙活其他事情了,算是把工地彻底的交给了李晓伟。 李晓伟也没辜负他的期望。没用上7天,房子的墙已经全部砌好。 就等着强度上来之后就开始上梁了。 期间,李晓伟也去了水利站跟温站长谈好了价格。 李晓伟算是包工包料,站里给他300块钱一个磨坊的总价。 他算了一下,一个小磨坊大概也就是2千块砖的样子。剩下水泥跟人工成本算50块。 真赚不了多少钱。 但是他那算把自己的固定资产变现了。于是也没还价。 但是嘴里可是把价格跟对方算的明明白白,说是为了报恩。所以直接答应了。 温站长也挺乐呵,毕竟他也找人算过,知道自己给的价格只能说不赔钱。 如果不是李晓伟自己有拖拉机。光雇车来回折腾,没准还真赚不到什么钱。 可能是感觉李晓伟说的很实在,心里残存点愧疚吧。 说以后有什么活还找他。 李晓伟得了这个承诺也算是没白忙活吧。 拿着8张介绍信,李晓伟开着拖拉机直接回到村里。 把四个哥哥叫到一起,跟他们说了自己的计划,准备让每个哥哥负责两个磨坊的建设。 毕竟当初他可是把放线什么的技法都教给他们了。 一个小房子自己没事的时候去看看出不了什么问题。 自家兄弟的活计找到他们,他们当然没意见了。 于是李晓伟拉着他们去县里买了4台自行车,算是自己运输材料期间,哥哥们往返的交通工具了。 四个哥哥也没让他失望。 没用上4天时间,他们就跟各村的村长把磨坊的位置选好。 李晓伟又抽空把家里的材料都挨个运到了地方。 就等着县里的房子完工后把工人都安排下去了。 这天,李晓伟把所有材料都送完,回到县里,想去工地去看一眼。 刚走到胡同,就看到一群人围在现场的大门口指指点点。 他以为出了什么事儿了。赶紧跑了过去。 就听到人群中一个人在说:“这活干的可真快啊。20天啊。瓦都盖完了。 你看那墙面灰缝抹缝整的。 打远一看,就是一条线。这活干的多细致, 你再看那瓦摆的。横竖都是一条线啊。县里谁家房顶给你弄这样。 县建筑队啥时候有这手艺了?” “二强那天打听了,是一帮村民干的活。不是县建筑队。” “咋地二强他对象家答应了?” 听到这里,李晓伟才反应过来,这群看热闹的是看自己的房子盖的又快又好。 提前来打听了。 于是也没那个心思听别人家的事儿了。 走上前去招呼了一声:“各位,让一让。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我要进去。” 站在门口的几人一听身后的动静都回过头看了过来。 “呦~~正主来了啊。” “几位这是有什么事儿?” 李晓伟听其中一个人喊正主来了,假装问了一句。 “哥们贵姓?” 对方听李晓伟接话,主动问了一嘴。 “我姓李,李晓伟。您怎么称呼?” “嗨~~别那么客气,我叫孙连喜。胡同最里面那家的。 我边上这几位也都是来你这里看房子的。” 对方自我介绍了一下。 “哦?孙大哥,我可先说好。这房子是我替县里建的,不是我的房子。” 他得先把话套出来。不能说自己偷听人家说话吧。 “我们知道,这是老赵家的房子,我们认识多少年了。我们是来打听你建这个房子要多少钱的。” 孙连喜解释了一句。 “哦。我们跟县里有合同的,不方便说具体价钱,但是我可以跟你说一下大概的价格组成。” “行,行,我们就是想打听打听,等自己盖房子的时候好有个数。” “兄弟也不瞒您。这个房子大概60个平方。用砖大概11000块砖,水泥用了大概2吨多。剩下瓦跟后期屋里搭炕跟门窗也都是市场价。全算下来2000块钱左右吧。沙子是在河边挖的,就是个运费。” 李晓伟故意把主要材料的用量报了出来。毕竟这个价格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