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真的不想造反_第一章 人在古代,刚刚当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人在古代,刚刚当王 (第1/2页)

    秋高气爽,天青云淡,草木葱茏。

    山海关外面的官道上,一条长长的队伍正在缓缓向北前行。

    这支队伍前后都是披坚执锐的士兵,里面是红色战袍,外面则是黑色罩甲,装备精良,看起来颇为精锐。

    数十面高高的旌旗在秋老虎的肆虐下旗面下垂卷起,只是偶尔一阵风吹过的时候,才能荡起一瞬露出旗面上的大字。

    “宁“字和“周”字。

    宁是宁王,周则是大周。

    表示这是大周王朝宁王殿下的銮驾以及随从人马。

    车队中间护卫着几十辆样式各异的大车,既有运送粮食辎重的板车,也有用来载人的马车。

    而队伍最中央,则是一辆最为华贵和宽大的由四匹马牵引的马车。

    马车前面插着一面宽大的王旗,上面绣着大大的“宁”字。

    显然,这就是宁王殿下的王车了。

    只是此时,这辆王车周围却簇拥着数十名精锐骑兵,看似是在护卫宁王殿下,但是更像是在押解。

    宽大的车厢里面,一名身穿红色宫裙的年轻侍女神色疲倦,发髻微微凌乱,脸色也有些许苍白,秀眉微蹙,看着眼前躺在锦褥上一动不动的俊秀少年那张消瘦且带着不正常的潮红色的脸,一双杏眼之中写满关切和担忧。

    若非少年鼻端还有着轻微的呼吸声,跟死人也没多少区别了。

    一个身着将领甲胄的骑兵策马靠近王车,用手中的马鞭很随意的掀开帘子往里瞅了一眼,看见依然躺在马车里一动不动的少年,鼻子里轻哼一声,然后策马向队伍后面驰去。

    来到一辆外表不起眼的马车旁边,那骑兵凑近禀告道:“指挥使大人,一切正常,宁王还在昏迷。”

    里面传来一个男人轻佻的声音:“看来不用咱们动手,这小子自己就得交代了。这样也好,他自己交代了,咱们既能给皇上交差,又能免了许多腥臊。”

    说完,马车里面很快就传出了女子压抑的痛呼声以及男人猥琐的笑声。

    骑兵将领识趣的策马离开,一边走一边嘴里低声自语道:“妈的,这些宫女迟早要被这王八蛋祸害完。”

    ……

    此时已经是九月的天气了,可是马车里却很有些闷热。

    一缕青丝粘在了柳青竹圆润白皙的额头上,一滴汗珠从小巧挺直的鼻梁上缓缓滑落,她却无暇顾及。

    纤白的右手中抓着一条打湿的帕子,在依然昏睡不醒的少年额头上轻轻擦拭着,不放过任何一寸肌肤。

    擦完一遍又在旁边的陶罐里涮洗一下,继续擦拭。

    擦着擦着,一滴清泪从她眼角滑落,顺着脸颊轻轻的滴落在少年的脸上,她也没有丝毫察觉。

    “世子,你一定要好好活下来,一定要早点醒过来。这世间有许多人都不想让你活下去,但是你一定要活下来。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她对着少年喃喃低语,也不管他能不能听到自己的话。

    片刻后,青竹放下手中的帕子,稍微舒展了一下腰身,又虔诚的对着南方跪拜祈祷起来:“诸天神佛,菩萨在上,信女柳青竹诚心求告,若能让我家世子醒过来,我甘愿减寿二十年,哪怕三十年也成!”

    一边说着一边不断叩首,神态无比虔诚。

    “这是什么?有点咸啊……”

    李言咂咂嘴,感受着嘴里的奇怪味道,然后缓缓睁开了眼睛。

    失焦的目光先是盯着车顶瞅了一会,然后慢慢有了焦点,轻轻转过头,就看见一个身着红衣,背对着自己的美好身影正在对着虚空叩首祷告。

    “嗯?”

    “你是东方教主还是青霞jiejie,或者是红衣女鬼?”

    看着这个美好的让人生出无限遐想的背影,李言嘴巴一秃噜,下意识的问道。

    听见李言的声音,那个美好的背影忽然僵住了,身子慢慢的直起来,然后一点点的转了过来,一张美丽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惊愕。

    看到一直昏迷不醒的少年此时却用漆黑如墨的眼睛带着一丝微笑好奇的望着自己,柳青竹的表情一下子由惊愕变成了惊喜,嘴巴猛然张大,失声叫了起来:

    “世子……”

    只是声音刚出口,就立刻意识到了不妥,急忙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又迅速的转头看了一眼窗外,等到重新回过头来的时候眼泪已经簌簌落下。

    ……

    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被刚刚即位的大周皇帝李哲钦封的宁王李言。

    李言的父亲吴王李珂和新帝李哲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是当朝太后,也就是先帝隆安皇帝的皇后所生的嫡子。

    李珂为嫡长子,李哲为嫡次子。

    隆安皇帝还有另外十几位皇子,只是他在位的二十几年间因为各种原因夭折的只剩下了二皇子李珂,四皇子李哲,以及三皇子,五皇子和九皇子。

    隆安皇帝身体一直很好,在位二十五年却一直没有立太子。

    虽然对于每个加冠的皇子都封了亲王,但是对于储君的归属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隆安皇帝本意是不想因为立太子太早而引发夺嫡之争,但是储君之位久久悬而不决引发的祸患更大。

    几位皇子使出浑身解数,发展各自势力,明争暗斗,互相攻讦,引发暗流风波无数。

    但是谁也不愿意轻易退出。

    其实大家都明白,在夺嫡一事上如果不争就是死。

    争了兴许还有一条活路,不争的话必死无疑。

    天家没有亲情可言,胜利者只能有一个。

    本来最有希望的是三皇子李泰。

    李泰文武双全,为人风雅,在朝中颇有贤王之称,手下拉拢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甚至大周宗室的许多人都看好他。

    其次则是五皇子李宣,他算是大周军中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在军中很有威望。

    而九皇子李璟虽然年纪小,但是其外公却是当朝首辅,在朝中颇有一大批拥趸,所以也相当有竞争力。

    嫡长子李珂性子恬淡,对权力没有多大欲望。

    虽然也有许多人支持他,但是他却对皇位表现的很不热衷,让下面的人很是失望。

    而最不被人看好的就是嫡次子李哲,平日里敦厚温和,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研究烹饪,每天研究一些新鲜的吃食送进宫给皇帝皇后。

    对于那些主动投效的人,他都是委婉的拒绝,表明自己只想当一个闲散王爷。

    虽然有人觉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