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燕鸣幽燕 (第3/4页)
帅才”的国丈,凭借拥戴之功,拜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尚书令,封魏王,成了权倾朝野的第一人,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极为不满。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老萧的权倾朝野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福气,而是杀身之祸。见不得别人好,这或许是某一类人的通病。 宋开宝三年正月,萧思温陪景宗耶律贤去东京祭祖。大女婿太平王罨撒葛派人当街给萧思温递上高勋和女里谋逆的证据,本来二人只是觉得萧思温没啥能耐却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在皇上身边耀武扬威,有点红眼病,没啥大不了的事,可是如果被查出二人谋逆,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于是狗急跳墙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萧思温。 箫海只和萧海里,这兄弟俩是萧思温的侄子。二人一直盯着萧思温,妄图成为嗣子,将来继承萧思温的位子。萧思温没有儿子,他觉得两个侄子资质平平人品也不咋地,也就没有将这兄弟俩过继过来的意思。后来在皇后萧燕燕的主持下,将萧继先、萧隗因两个萧氏族人过继到萧思温名下,成为他的嗣子。 箫海只和萧海里计划落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高勋和女里决定借刀杀人,利用箫海只和萧海里跟萧思温的小矛盾,挑起事端。 宋开宝三年五月十五日,萧思温在随景宗出猎闾山,途中遭遇强盗,这伙人的目标不是皇上耶律贤,而是国丈萧思温。结果,护卫招架不力,萧思温当场就领了盒饭,命殒盘道岭。 闻知老父遇害,皇后萧燕燕悲痛欲绝,她觉得此事并非那么简单,决定彻查此事。 九月初三,终于查出幕后真凶,竟然是后族萧海只、萧海里两兄弟。 萧海只与萧海里二人承认了杀死萧思温,理由是萧思温没有治世才干,平庸无能,借穆宗遇害投机弄权,所以决定暗杀萧思温。 《辽史》载:“九月辛丑,得国舅萧海只及海里杀萧思温状,皆伏诛,流其弟神睹于黄龙府。”将国舅萧海只和萧海里一并诛杀,同时将国舅之弟神睹流放到黄龙府。 不过,事实的真相并非这么简单。 在古代,私藏铠甲是死罪。《荀子》有云:“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说明铠甲和军队是联系起来的,甲胄在弓箭面前,更能彰显出庞大的威慑力,努尔哈赤仅凭十三副铠甲,就能重新起家,大败明军。 十年之后,女里因为私藏五百具盔甲,被查出,审问时从女里的袖子里,又搜出一封书信,竟然与刺杀萧思温的有关,结果将高勋牵扯进来。 女里、高勋被赐死,同时没收其家产,赐予萧思温家族。 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十年时间,女里竟然没有销毁最重要的证据——书信,撇清自己与萧思温案子的关系,而且,这封信还能在他的袖子里被搜出来,这也是让人脑洞大开的事情。 有一种可能就是,十年前,耶律贤和萧燕燕已经掌握了初步线索,由于景宗刚登基,皇位还不稳,加上失去了国丈萧思温,景宗势单力薄,还需要女里和高勋的支持。只能采取隐忍之策,等待合适的机会出手。 可以说,萧思温这场杀身之祸,起因就是他太红了,红得发紫,紫后凉凉。 ◆代为执政 萧燕燕被册封皇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开宝三年,生下景宗长女耶律观音女;次年,宋开宝四年,皇子耶律隆绪出生。 “母凭子贵”,生下皇子,耶律贤大为欣喜。为了安抚皇后萧燕燕及萧氏后族,景宗封萧燕燕的母亲耶律吕不谷被封为燕国大长公主,追封萧思温为楚王,追封燕燕的祖父胡母里为韩王。 之后,萧燕燕又连续为景宗生下三子两女,三子分别为耶律隆庆、耶律隆祐、耶律郑哥;两女分别为耶律长寿女、耶律延寿女。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萧燕燕的四子耶律郑哥,八个月就夭折了。如此高产,可见耶律贤对皇后萧燕燕的宠爱是不言而喻的。 宋开宝九年二月初五,耶律贤诏集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 “朕”这个字在古代,那是皇帝专用,耶律贤此举,也正式确定了皇后萧燕燕在大辽的地位,是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存在,就如同当年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一样。有这么一个是把天下都愿意拱手送给自己的丈夫,萧燕燕夫复何求! 若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萧燕燕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商大计,最后做出决定,她所做的决定,耶律贤最多只是听听汇报,不做任何干预。 宋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初一,耶律贤封皇子耶律隆绪为梁王,耶律隆庆为恒王。 宋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宋太宗亲征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立即遣使向辽景宗耶律贤求援。 萧燕燕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兵驰援太原。听闻是赵光义御驾亲征,又命左千牛卫大将军韩悖、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再率两镇雄兵南下增援。“雄州合约”被打破,辽宋关系亦宣告破裂。 三月十六日,耶律沙行进到石岭关,遭遇宋军郭进部队的阻击。耶律沙的意思是等后续部队到齐后再开战,耶律敌烈不待后军至,率部抢先渡河进攻宋军,郭进乘其半渡发动突袭,斩杀耶律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 敌烈成为“烈士”后,北院大王耶律斜轸才率后军赶到,弓弩齐放,救下耶律沙,辽兵余众仓皇退走。不久,辽北路援军也被宋军击败。 很快,宋军攻取并焚毁太原,逼迫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辽国失去了一个相当难得的战略同盟。 宋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决定以新胜之师收复燕云十六州,宋辽之战爆发。 当初,萧燕燕派耶律沙救援北汉时,就已经考虑到幽州的布防。她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等,率兵同南京留守韩德让以及耶律学古一道,戍守燕地,死守南京。 宋军在开局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并没笑得太久,攻打南京城成了宋军噩梦的开始。大将耶律休哥自荐请缨,萧燕燕便以耶律休哥代替耶律奚底,统帅五院军之精锐驰赴前线。 在耶律沙和大将耶律休哥的拼死护卫下,高粱河一战,宋太宗身负箭伤,乘牛车逃走,宋军惨败而归。 自此,辽宋边境,经常冲突不断,互有胜负。 宋太平兴国四年十月,萧燕燕任命韩匡嗣为南面行军都统,与南府宰相耶律沙、大将耶律休哥南攻宋朝,以报复宋朝进攻幽燕。 宋军诈降,韩匡嗣不听耶律休哥劝阻,执意受降,结果中了宋军的埋伏大败。韩匡嗣率其残部逃至易州山,耶律休哥因早有防范,得以全师而还。 景宗大怒,欲治韩匡嗣之罪,皇后萧燕燕率众皇族为韩匡嗣求情,景宗怒气难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