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那些年_第九十四章 封禅未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封禅未遂 (第4/4页)

好,安定团结还有不少问题,不能举行封禅。”

    第一次百官上表,以失败收场,紧接着,第二波又来了。这回给出的理由依然不容反驳:“文治武功、文德化成、祥瑞频现。”

    太宗这次又拒绝了,理由是:“武功,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武将们的功劳;文德,是文武百官们的功劳;祥瑞,那是上天的垂佑,这些跟朕都没多大的关系,不能举行封禅。”

    宋琪心想,“皇上,你玩我呢?这么多人都陪着你一个人,三番五次的折腾,有意思吗?这玩意关键是耗银子啊!几个月的薪水,都花得差不多了,您老人家也该见好就收了吧。开弓没有回头箭,请愿这事,那必须死磕到底!”

    文武百官不是老百姓,他们就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有的是时间跟你死磨硬泡,第三次上表,很快就如潮水般再次涌上来。

    这次给出的理由干脆利落,简单明了,同一个字三件事:“盛德、盛世、盛瑞。”

    太宗道:“朕已经说过多次了,朕条件还不具备,这个封禅不能举办。”

    宋琪等文武百官,又傻眼了,大家直勾勾地望着太宗,一肚子的小问号。朝堂上,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的。好尴尬啊!

    太宗愣了一阵,又道:“众爱卿跟百姓们的心愿,朕是知道的,百姓们几次三番跟你们说,要举行封禅大典,如果举行这大典,果真能满足天下亿万百姓的心愿,能为天下百姓祈福,朕倒是愿意去做这件事。”太宗的意思是说,他不是为了自我表扬,而是为了给天下的百姓祈福,才答应举行封禅的。

    无论如何,经过百姓们有组织有规模的两次请愿,文武百官的三次请求,皇上总算是答应了,宋琪他们掻痒终于掻对地方了。

    太宗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群情激奋,满朝文武,山呼万岁。

    雍熙元年四月,太宗隆重宣布,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皇宫失火

    很多看官关心的问题是:太宗皇帝到底有没有资格举行封禅呢?那我们就来说说。

    统一,由于太宗的威逼利诱,占据泉州、漳州的陈洪进和占据两浙的吴越王钱俶,主动把自己所辖的州县送给大宋,太宗基本实现了南方统一。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又灭了北汉,除了幽云十六州,算是基本统一了。

    兴盛,虽然很难说得清,最起码,人家叫了八年的太平兴国。

    祥瑞,这也好办,为了筹办封禅大典,这两年报上来的祥瑞多如牛毛。

    如果仅仅根据统一、兴盛、祥瑞这三项考核指标,封禅的资格,太宗算是够格了。如果说到“奉天承运”,皇位的正统问题,那就算了吧。老赵家江山的得来,还不是从老柴家孤儿寡母手里抢来的,如何是“受命于天”?再说了,你太宗即位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太祖突然暴毙,你紧跟着抢了侄子的先,自己坐到了皇帝宝座上了。还有就是逼死赵德昭,冤杀赵廷美,太祖的小儿子赵德芳也死得不明不白,你太宗皇帝全都脱不了干系。

    赵光义自己劣势太大,他还特别想要封禅,就是为了神化自己,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只要身份正统了,其他的都好办了,利用人们对天的崇拜,进行欺骗。

    然而,人可欺,天不可欺,赵光义这边刚刚宣布举行封禅大典,紧跟着就出事了,而且是出大事了。

    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天降暴雨。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之中,大宋皇宫两个最重要的大殿——乾元殿和文明殿,被雷电劈中起火。

    《宋史》载:“丁丑,乾元、文明二殿灾。是日既夕,阴云四合,风雷暴作,夜漏初上,大雨震电,火发自月华门,抱关者不之觉,延烧渐北,翌日辰巳间乃止。”

    乾元殿属于皇宫的正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文明殿是封皇后、封大臣、封王子的地方,另外,科举考试的殿试也在文明殿举行。天上暴雨如注,两个大殿烈焰熊熊,浓烟滚滚,愣是浇不灭这场大火。瓢泼大雨下了一天一夜,被劈起火的两个大殿也烧了一天一夜。

    这就尴尬了,哪里起火不好,偏偏你开封城的皇宫起火;烧哪座房子不行,偏偏烧的是皇宫两个最重要的大殿。如果说祥瑞是上天对你君王的行为和所发布政策的表彰,那么灾异就是上天对你君王的行为和执政的惩戒,说明你这个皇帝德不配位,做得还是不够格啊!

    祥瑞又称“福瑞”,是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这是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比如禾生双穗,地涌甘泉,凤凰麒麟等奇禽异兽出现,天现彩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封禅大典,需要层出不穷的祥瑞做支撑,皇宫大殿被烧,说明老天发怒了,哪里是什么祥瑞!即使车马再慢,消息传递得再滞塞,这种有目共睹的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太宗无奈,只得下旨,取消十一月份的封禅大典。

    《宋史》载,“上谓宰相曰:‘封禅之废已久,今时和年丰,行之固其宜矣。然正殿被灾,遂举大事,或未符天意。且炎暑方炽,深虑劳人,徐图之,亦未为晚。’乃詔停封禅,以冬至有事于南郊。”

    不久,太宗将乾元殿改为朝元殿,文明殿改为文德殿。八月,黄河决堤,淹没屋舍良田,接着,淄州也发大水。九月,文武百官三次上表,为太宗献上尊号——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仁明德广孝皇帝,太宗没答应,宰相宋琪率百官叩头坚决请求,太宗还是未允准。

    很多时候,我们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封禅泰山大典的搁浅,分明是天意如此。

    有内忧就有外患,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边,太宗被封禅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殊不知西北的狼烟又起。

    党项羌拓拔部族年轻的首领李继迁,占据水草丰美的地斤泽,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不断侵袭大宋的西北边境。

    雍熙元年五月,李继迁招降了河西党项咩嵬族酋领魔病人乜崖,两人合兵一处,

    袭击了夏州王庭镇,俘掳人口数以万计。夏州告急,夏州知事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请求太宗派兵支援。

    太宗此时正在忙着封禅大典的事,没工夫搭理这些奏折,或者说,为了营造太平盛世的氛围,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大宋不出兵,正中李继迁的下怀,他正好借机扩大势力。雍熙二年二月,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占据银州,攻破会州,随后放火焚城。

    告急文书再次以八百里的速度传递到京师,太宗大怒,立即调兵遣将,诏令秦州知州田仁朗、国舅爷宫苑使李继隆、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等,即刻率领五千兵马,讨伐李继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