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打尽_第十六章、办案队张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办案队张华 (第2/2页)

干工作谁都想进步,谁都想受到领导重用,说完邵俊觉得不放心,又提醒道:“政治处也负责宣传,提升警察正面形象,经常发布一些好人好事在分局网站上,但看的人不多,这次不一样,是发布在民间网站上的,有一定影响力,政治处当然想在这方面做做文章,但你也别想着能凭借这件事立功授奖,分局那么多警察,哪个没成绩,单一个刑警大队来说,哪个民警没经历过危险,甚至负伤牺牲的都有,这点功劳算不上什么。”

    沈天成结结巴巴说:“我……我没想着立功授奖,我就想安安稳稳当警察。”

    说话间,就到了防疫站,邵俊抢着把车费付了。

    “对,心态要放端正,一件小事而已,完成访问回来你该干你的社区民警,还干你的社区民警。”

    嘱咐完徒弟,邵俊看了看时间,距离十点还有十几分钟,两人在防疫站门口等了一会。

    在沈天成印象中,办案队张华是个带点传奇色彩的人,参与过不少大案的侦破,今年三十四五岁,听说在分局刑警大队干了十年左右的刑警,调到派出所办案队干的也是刑警的工作,所里开例会也经常因为忙着办案缺席。

    沈天成只远远见过他两次,没有过交流,经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对张华的印象来自所里开例会的时候,从王所和贺教导嘴里听说张队又办了多少起案件,移诉了多少嫌疑人,打掉了几个团伙之类,王所最看重的就是成绩,张华在所里的地位可想而知。

    沈天成也想像张队那样和犯罪分子正面的斗智斗勇,感觉那才是真正的警察,但一想到繁杂的审批程序又感觉难度不小。

    听师傅说过,办理案件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找到线索顺藤摸瓜把嫌疑人抓起来,关进看守所或拘留所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要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牵扯多人的案子,有大量的书面材料要制作,大小手续要根据案件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上报分局科室乃至局领导审批,各种法律文书就有上百种。

    按照相关规定,一个刑事案件从受理到办结需要很多书面材料,受理案件要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办案民警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办案民警要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经分局局长批准,予以立案,填写《立案决定书》。

    立案后要调查,传唤嫌疑人要开具《传唤证》,传唤要制作《传唤笔录》,拘留要开具《呈请拘留报告书》,经上级批准后出具《拘留证》,嫌疑人被拘留期间办案民警继续侦查,现场勘查要开具《现场勘查笔录》,搜查要出具《搜查证》取得违法证据和违法事实,需要逮捕的,要开具《提请批准逮捕书》,经上级批准后出具《逮捕证》。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备、手续完善后要制作《起诉意见书》,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这些是在案件顺利的情况下,如果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还需要打回补充侦查。

    这些法律文书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比如各种证据的审核、归类,五种刑事强制措施要开具的文书不同,传唤和据传、询问和讯问等等,还有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等,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文书。

    很多案件涉及多个嫌疑人,有主犯由从犯,对每个嫌疑人采取的法律手段不同,这就需要大量的审批程序和文书制作。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独立完成,公安部门就是集群作战,各司其职,任何一个案子都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

    正胡思乱想着,所里白色的旧金杯停在路口,张华下了车,指着旁边的空位对司机说:“停车位上,别又被贴罚单。”

    “张队。”邵俊远远挥了挥手。

    张华点了点头,走了过来,目光从沈天成身上一扫而过,对邵俊说:“都没吃饭吧?等小刘停好车,咱们吃碗面再干活。”

    “行。”邵俊不爱吃甜食,晚上就喝了杯咖啡,也没跟张队客气。

    沈天成偷偷观察着他,说话简洁有力,果然够酷,身材壮硕,身上散发一股刑警特有的干练。

    不少基层民警都有“过劳肥”现象,群众看不惯,觉得警察挺着大肚腩怎么抓坏人,其实这是职业病,一线民警忙起来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甚至几顿忘了吃饭,忙完才想起饿就胡吃海塞。

    师傅不过三十岁左右都有了肚腩,而这个传说中的张队比师傅年龄大,身材却跟健美运动员似的,显得精神十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