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保皇党、复古派与进补党加大攻势 (第1/2页)
幽幽北风,大湖浩渺,远处水面接天一线,近处暗影浮动,只扁舟一叶,浮游于天地间,本是大好美景,奈何还要回去干仗,只能匆匆掠过。 送汤皖等三人回首都的,是两位湖兴的老船民,据说经验老道,可以直接送到通县口岸。 这一路北上怕是要数千里之久,只两位船民,汤皖担心路途遥远,来回不妥。 哪料在船尾摇浆的船民,咧着嘴,嗤笑着,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信心十足的说道: “先生,您尽管放心好了,整条京杭大运河,俺们俩都跑了不知多少趟了!” “整条?”汤皖倒是诧异了,大运河南起杭市,北到首都,而且中间弯弯曲曲,全场2000余公里,只这一条小木船,怎可走遍? 船尾的船民换了一个姿势,开始用脚摇浆,用手指向南方,如数家珍的说道: “从这里出发,到微山湖,走黄河故道经过苏北大城,过了台儿庄,就到了骆马湖。” “骆马湖!”这个汤皖倒是知道,东哥老家那一块,以前看过东哥的纪录片,里面有提到过。 船民继续往下说,心里打定了主意要让先生好好瞧瞧,莫以为船民没有好本事,接着说道: “从骆马湖再进入以前黄河水道,到高邮湖。” “高邮湖在扬州!”汤皖顺势答道。 “对对!”船民点点头,然后手指一划,开心道: “再然后就到了长江,往下走不了多远,再进大运河,往南到丹阳,先生你知道丹阳么?” 汤皖点点头,船民嘿嘿一笑,说道: “俺们闲着没事就喜欢听人说三国演义,丹阳兵老厉害了,所以俺就记住这个地方了!” 三国演义里面的丹阳兵,指的是从丹阳郡募兵,在当今应该是徽州沿江一带,包括宣城,鸠兹等,可不是苏省的丹阳市,不过汤皖也没点破。 “过了丹阳就到了苏杭的苏市,在下面就到了杭市!”这位浑身黝黑的船民很是得意自己走的路。 “从这里到杭市,你们俩要走多久?”汤皖好奇问道。 船民想了想,掰了掰手指,脚还不停的摇奖,好大一会才算出来,说道: “俺们俩轮流摇浆不停,到杭市要整整4天多!” 真是个力气活,汤皖心里感叹到,不由得瞥了一眼船舱里正在呼呼大睡的另一位船民。 小木船依旧在昭阳湖上继续往北行走,汤皖转过头来,看向了船尾的船民,又问道: “那到首都要多久呢?” “2天就够了!”船民脱口而出道,一点都没愣神,往下继续说道;: “前面就到南阳湖了,咱们就从那里走大运河,过了黄河进入南运河,到了直隶就到了平津!”大概是北方没有南方的大湖多,整个齐鲁大地就被一笔带过。 这条大运河陆陆续续修建了2000多年,从春秋战国开始,到了隋朝才南北相连,此后便一直沿用至今,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津浦线没有开通之前,这条大运河是南北经济贯穿大动脉,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甚至在高铁纵横的年代,依旧熠熠生辉,古人高瞻远瞩的智慧,历经千年不显黯淡! 汤皖等几人就站到古人千年智慧的肩膀上,心生感慨之余,随口朝三人问道: “可知这条运河,是谁修建的?” 大牛摇摇头,扣了扣脑门,表示不知,而湘虎却是应声答道: “主功隋炀帝杨广,!” “那杨广可是一个昏君呢!”船民立刻搭话说道。 “你从哪里知晓的?”汤皖好奇问道。 “隋唐演义!”船民确定答道。 “哈哈哈.....”汤皖不禁笑道,既是小说,便不再与船民争执和仔细解释,只好感叹道: “隋炀帝,雄才大略,可惜心比天高,好大喜功,这便是他错的地方!” “求归不得去,真成遭固春。” “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是隋炀帝杨广在扬州作的诗作,怕是早就已经料到了自己的结局罢。 湘虎不是很明白,因为现阶段,史学界对杨广的评价可是很不友好,就连后世也有一种论调说,杨广修建大运河乃是为了去扬州游玩。 此种论调经过后世的史学家论证后,断定纯属无稽之谈,倒是还了隋炀帝一个公道。 “好大喜功”湘虎倒是能理解,毕竟三征高句丽等等许多事都能验证,可先生却是说杨广雄才大略,这让湘虎感到非常疑惑,于是,便凑过来,请教道: “先生,杨广荒yin无道,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如何是雄才大略之主?” 汤皖随口解释道: “雄才大略说的是他的战略眼光,心比天高是因为他不顾及实际,且自身于己约束不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