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让魏忠贤来见朕 (第1/2页)
现在宁远没了,锦州完全就成了一座孤城。 也不知道王之臣还死守在锦州是想要做什么。 孙承宗虽然着急,但是却无可奈何。因为孙承宗和王之臣只能算是平级,根本没资格指挥王之臣去做什么。 此时孙承宗唯一能做的,就是上书朝廷,由朱辰亲自下旨催促王之臣回山海关。 可是这一来一回所消耗的时间。 孙承宗也不知道来的来得及。 毕竟盛京距离锦州也就不到七百里,皇太极一来一回甚至都要不了十天。 如果王之臣再被困在锦州,那才叫真的要命。 难道还能指望再来一场奇迹吗? 在将自己的奏章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的同时,孙承宗给王之臣也专门写了一封信。 虽然孙承宗自己也知道,这信其实只能是聊胜于无,王之臣十有八九根本不会听自己的。 但是孙承宗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在孙承宗派出的使者还没达到锦州之前,赵率教已经提前赶到。 “见过督师大人,末将有负所托。” 赵率教对王之臣非常了解,所以一上来就连忙请罪。 “率教啊,你竟然还活着?这实在是太好了。” 王之臣是大喜过望。 之前王之臣就得到过消息,知道鞑子大军在来锦州之前先一步去了辽东湾。 赵率教当时完全就是孤家寡人一个。虽然有水师的战船在,但是水师也就只有一百多条船,三千多士卒。又能顶什么用。 鞑子又不会傻乎乎的跑到水师战船的攻击范围去自杀。 那赵率教的出路就只有两个,一是退回海上,搭乘水师战船逃离。第二就是拼死一战,被鞑子给乱刀砍死。 只要是正常人,就会选择第一条路。 很明显赵率教选择了逃跑,做个正常人。 不过这对王之臣来说不算什么。 只要还愿意听王之臣的话,为王之臣做事。这些就算不得什么大事。 “督师,奴酋狼子野心。妄图将督师困死在锦州城。这锦州城粮食不足。还请督师尽快率军回山海关为好。” 赵率教连忙劝说王之臣。 不然的话,皇太极带鞑子大军去而复返,那可就真的万事皆休了。 而且没有了宁远作为牵绊,皇太极甚至只需要带五六万人马就可以了。 反正皇太极只是想要围城,而且又不需要像宁远那样保证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完全不需要兴师动众。 到时候被动的只会是大明军队。 “这个。。。” 王之臣此时却有些犹豫了。 经历过之前的被围困,然后皇太极的攻城战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让王之臣的畏惧之心早就消散了大半。 而且对现在的王之臣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拿到功劳。 如果此时仓皇撤离,那搞不好功劳的事情还会有变数。 在请功奏折中,王之臣可是吹嘘自己麾下的将领奋勇杀敌,杀的鞑子狼狈逃窜,一路逃回了盛京。 要是现在灰溜溜的离开。 那这谎言不是不攻自破了。王之臣可不想自打嘴巴。 如果是平时,在功劳和性命之间,王之臣肯定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性命。 可是这次辽东闹出的风波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功劳作为依托。王之臣这辽东督师的位置肯定会不保。 虽然王之臣其实并不想当这什么劳什子的辽东督师。 但是丢官弃职,可不是王之臣想要的。 王之臣还想着能凭借军功入阁呢。 如果不能在致仕前当上阁老,那王之臣可不甘心。 “此事再议吧。” 王之臣挥了挥手,打断了赵率教的劝说。 “督师。。。” 王之臣此时脸上露出了很不耐烦的神色。这让赵率教连忙选择了住嘴。 赵率教明白,如果自己再继续劝说,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在王之臣身边久了,赵率教早就将王之臣的脾气摸的很透了。 “率教啊,听说鞑子没有将咋们的粮草抢走?” 王之臣直接选择了岔开话题。 赵率教连忙抱拳:“回禀督师,末将正打算禀报。当时辽东湾大军全部离开,无法搬运粮草。听闻鞑子大军对这些粮草虎视眈眈。末将直接让水师士卒将粮草全都搬回了船上。” “好啊。” 王之臣激动的一拍大腿。 “率教啊,这次能击退鞑子,你当时首功。” 王之臣一脸的欣慰。 这让赵率教顿时也是受宠若惊。 “督师拗赞了,这都是督师指挥调度有方。” 花花轿子众人抬,王之臣和赵率教互相吹捧了几句。 不过赵率教也知道,这话当不得真。要是真以第一功臣自居,到时候被王之臣怎么坑死的都不知道。 这些个文官,做事情不怎么样。行军打仗更是一窍不通。 但是若说坑人,那绝对是一个顶一个的厉害。 “率教啊,那些粮草现在还在海上飘着,还是已经运去登莱了?” 王之臣的话让赵率教脸上一阵惶恐。 此时赵率教才猛然想起来,王之臣对东江镇可不怎么待见。 “回禀督师,当时末将刚将粮草装船。高公公刚好来了。” “高公公?哪个高公公?” 王之臣皱了皱眉头。 “是皇上身边的高起潜高公公。” “他来做什么?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 王之臣心里有些发虚。 这次闹出许多事端,尤其是从山海关仓促出兵,王之臣根本就没向朱辰禀报。 赵率教摇了摇头。 “末将不知道,不过高公公是去东江毛文龙那边。。。” “毛文龙?” 王之臣捻了捻胡须,猛然看向了赵率教。 “率教,你可别告诉我你将粮草都带到毛文龙那边去了。” 像是祖大寿,赵率教,满桂这些将领。和毛文龙不对付,大都只是因为觉得毛文龙不像是武将。 盘踞东江多年,却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反而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最重要的还一直哭穷。 每年动刀辽东的银子和粮草就那么多,毛文龙多拿点,别人就会少一些。 所以辽东将门才怎么看毛文龙怎么不顺眼。 但是王之臣却不同。作为文臣,王之臣知道,朝中那些大佬之所以厌恶痛恨毛文龙。并不是因为毛文龙不会打仗。 在这辽东,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的可不在少数,多一个毛文龙不多,少一个毛文龙不少。 最让朝中那些大佬不满的是,毛文龙竟然不将文臣放在眼中。 像是祖大寿,满桂,赵率教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