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让刘德赶赴塔山救援 (第2/2页)
臣顿时慌了。 在赶赴锦州之前,甚至在登上辽东湾之前。王之臣都觉得自己选择从海路运兵是无比英明的决定。 可是王之臣却偏偏忘了,辽东湾到锦州有足足一百里的距离,并不是沿海城市。 大军行进,这一百里走个五六天都不稀奇。 当王之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慌乱。 虽然进入锦州的时间确实比自己预计的要长,但是皇太极带着鞑子大军还在宁远。宁远离锦州可要比辽东湾距离锦州远的多。 在王之臣这个军事小白的眼中,鞑子要赶到锦州外围,至少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王之臣根本就搞不明白骑兵和步兵的行军速度。还有携带辎重和不携带辎重对行军速度的影响。 所以在骤闻鞑子大军出现的时候,王之臣除过慌张还是慌张。 还是赵率教冷静一下。 “鞑子来了多少人” 赵率教毕竟在军中多年,虽然没什么骄人的战绩。但是基本的素养还是有的。 这个问题让两个报信的哨骑一时间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了。 他们确实是最早碰到鞑子大军的人。 但是当时就只是听到动静,随后曹变蛟就冲出为他们争取时间。 至于回到曹文诏军营之后,也是汇报完情况之后就被派到辽东湾来了。 他们哪里知道鞑子来了多少人。 赵率教皱了皱眉头。 “怎么回事你们曹将军连敌情都没搞清楚就让你们来求救了” 这个问题让两名哨骑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因为赵率教说的情况确实就是事实。 王之臣这时候才反应过来,顿时勃然大怒。 “好啊,曹文诏竟然敢谎报军情” 王之臣在边上也听明白了。 这是一发现敌情就立即跑来求救了啊。 万一只有几百个鞑子的游骑,王之臣问询之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造成的危害可就大了,曹文诏这不是在谎报军情吗? 王之臣的话让两个游骑一下子就慌了。 “不是的,督师大人,我们家少将军和我们两个所属的哨骑小队已经战死了。我们绝不敢谎报军情。” 虽然两人没亲眼看到曹变蛟和张泽等人战死。 但是他们前来报信的时候,鞑子已经到了军营前。可是曹变蛟和张泽等人还没回来,那结果其实已经不言而喻。 两人本来没打算节外生枝,可是王之臣的斥责,让两人明白。如果他们不说出点什么证据。 王之臣肯定不会再重视敌情。那他们这次过来 报信也就失去了意义。 “你们说的少将军是曹变蛟” 虽然赵率教调任山海关也就大半年的时间。但是这不妨碍赵率教听过曹变蛟。 毕竟曹变蛟说是山海关第一猛将都不为过。 一般情况下,十几个普通士卒联手都不是曹变蛟的对手。 能让这样的人战死,那就绝不可能是几百人。 “督师,此事不可小视。一旦塔山落入鞑子手中,那就麻烦了。” 王之臣捻了捻自己的胡子。 “谁现在离塔山最近” 调度军队,本来就是赵率教在负责。王之臣根本就没这本事,只能越帮越忙,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 “回禀督师,是刘德所部。” 赵率教回答的时候也有些牙疼。 山海关主要是步兵。明军本来马就少。这些年和后金还有蒙古诸部关系日渐恶化,想要维持大规模的骑兵基本就不可能。 而且因为要和后金作战的原因,骑兵基本集中在宁远和锦州。 山海关也就只有曹文诏这一支骑兵部队。其他都是步卒。 塔山距离辽东湾也就三十多里。加快脚步应该很快就能赶到。 “如果现在下令,多久能赶到” 王之臣沉声问道。 王之臣只想知道,现在派人过去还来不来得及。 如果需要一天以上,那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这样的话,王之臣都想要打道回府,回到海上去重新部署作战方案了。 王之臣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壮志,心中只有一片茫然。 “督师,不携带辎重的话,两个时辰就可以赶到。” 赵率教回答的时候犹豫了一下。 因为他忽然想到了之前看到曹文诏和刘德发生冲突的一幕。 可是这事情赵率教根本不敢提。 在大明朝虽然是文人统帅大军。但是大多数文人其实根本不会去接触具体的军务,而是指派心腹武将处理日常军务。 而王之臣就是这样的文官。 如果让王之臣知道,到了这种节骨眼上手下武将还在闹内讧,那王之臣会怎么看自己。 所以在最后时刻,王之臣选择了没提这件事。 “那就下令,让刘德迅速赶赴塔山救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