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来,咋们继续喝 (第1/2页)
“宋所正,现在咋们要怎么做?” 卢九德在宋应星面前姿态放的很低。 在来浙江的路上,卢九德偶然得知,宋应星手中那本梦溪笔谈竟然是朱辰给的。 而水泥正是这本梦溪笔谈中所刊载的配方。 这让卢九德直接就惊了。 卢九德虽然没看过梦溪笔谈,但是却清楚。如果水泥这种配方真的在北宋就已经出现,那绝对不可能如此寂寂无名。 那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卢九德知道,这又是一位自己惹不起的大神。所以放低姿态就对了。 “卢公公客气了。” 当初第一次见卢九德的时候,宋应星并不知道卢九德的真正身份,还以为卢九德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太监。 可是通过这一路的所见所闻。 尤其是在工部的时候,工部尚书吴淳夫那舔着脸的笑容,几乎卢九德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姿态。让宋应星早已知道,卢九德的身份绝对不一般。 就算不会像以前的魏忠贤那样只手遮天,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小角色。 “卢公公,这水泥虽好,但是其实也只能当做粘合剂使用。下官带人去附近的山里烧制水泥,公公就召集些民夫,多准备些沙子和碎石。” 卢九德直接拱拱手。 “没问题,水泥的事就有劳宋所正了。” 当初朱辰之所以选择先从浙江修水泥路,不单单是因为卢九德最熟悉浙江。 浙江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 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更是现在贯通南北的主要水路。 南方的物资想要北上,浙江是根本避不开的要道。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浙江河流众多。 想要获取碎石和沙子,是非常的方便。 现在所有人都还没意识到水泥的好处,自然会百般抵触。 所以朱辰打算让卢九德尽快修出一条水泥路来,这才能堵住这些人的嘴。 朱辰知道,如果单靠朝廷来修路,估计修个四五十年,也无法将全国的主干道贯通。 但是有了水泥这样的利器,到时候再以利益去诱惑。 相信整个大明朝很快会迎来自己的基建时代。 顺便也可以践行下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以此来将陷入泥沼的大明经济拖出来。 此时在御书房,朱辰将刚整理完的发展计划随手撕掉,扔进了炭盆。 “承恩,你去将工部尚书吴淳夫给朕找来。” 听到朱辰要召见自己,吴淳夫的腿顿时都软了。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朱辰每次召见自己都没什么好事。 这次也不知道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吴淳夫,朕交代给你一件事。由工部牵头,将工部所有已知的工艺配方全都整理一份出来。” 听完朱辰的话,吴淳夫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对吴淳夫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工部的很多技艺都是工匠口口相传,但是也不是全无记录。 吴淳夫自然不知道朱辰这个皇帝为什么忽然对工匠的技艺开始感兴趣,难道是要步天启帝的后尘。 不过这也不是吴淳夫需要去cao心的。 朱辰这么做,自然不是因为忽然对工匠的事产生了兴趣。 朱辰本身不是什么科学家,只是一个毕业于工科院校的普通大学生。 在科学研究上,朱辰顶多也就是帮着指指路。朱辰知道自己本身并没有那个天赋。 朱辰这么做其实是打算要开启大明的专利之路了。 要想快速进入工业社会,奖励发明,那绝对是必要也是必须得。 但是朱辰也不想当冤大头,将现在已知的专利先收集整理,也是为了避免花冤枉银子。 而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技艺整理完成,才能方便其他人学习参考。 朱辰打算在工部设立一个专利司。 然后由宋应星来主持。 当然宋应星现在的段位还不够。朱辰会让毕懋康先挂个名。而真正的主持者其实还是宋应星。 毕懋康虽然也醉心于杂学,但是说到兴趣广泛,还是差宋应星不少。 朱辰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这个职位才是最能发挥宋应星才能的地方。而且也能让宋应星快速成长。 而此时在福建的盐运使司,新任照磨史可法终于到任。 现任福建盐运使是周九龄,治所在泉州府。 周九龄淡淡的看了一眼史可法。 年轻真好。 周九龄在史可法这个年纪,连秀才都还没考中,也只是个童生。 “史照磨,以后要恪尽职守,不可辜负皇上的厚望。” 周九龄也只是说几句客气话而已。 虽然史可法还年轻,但是盐运使司可是个清水衙门。 这足以证明史可法并不受待见,也没什么后台。 史可法拱拱手。 “多谢周大人,下官一定竭尽所能。” 此时周九龄还不知道,史可法真的是会竭尽所能。 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周九龄发现史可法这个新任的照磨竟然失踪了。 这让周九龄忽然有了很不好的预感。 “有谁知道史照磨去哪了?” 周九龄直接开口问道。 边上一个小吏连忙站了出来。 “回禀大人,史照磨昨天中午就带着两个随从出去了,说是要去巡查各处的盐课司和批检所。” “啊?” 周九龄都听懵了。 盐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