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小镇阻击 (第2/2页)
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无妨,这里也没有外人,随便聊聊而已。” 此时上官文治只能挤出一丝微笑。 他是军人,一直秉承不干政的原则。 “殿下,臣认为不妥,至少不应该如此软弱的退出,即便是帝国现在的实力无法支撑子啊帝国的领地,那也应该体面的退出,这样会给其余列强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帝国在执行撤退政策,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是啊!丧失了在天竺的领地,提过只能退到狮城,已经退无可退。” “好在殿下于西域打赢了一仗,遏制了敌人的进攻态势。”徐敬君不露痕迹的拍了一记马屁。 “只能说是暂时!而且也不是我打的,我只是去前线罢了。英法两国这几年在新洲西部的动作也很频繁啊!” 帝国虽然在新洲经营很多年,但主要在东部和北部,随后英法两国在新洲西边登陆,双方经过协商,划定了占领区域,取得了短暂的安宁,只是近些年,两国一直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域,为此搞了很多小动作。 “总是出了口恶气。” 一直没有说话的上官文治此时插嘴道。 对他来说,政治跟自己毫不相干,但是打仗就是分内之事,不论是谁,打了胜仗,都值得自己尊敬。 “只求内阁和资政院不要再退了,再退无数先烈用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就没了。” 朱孝铭有感而发。 中午时分,一队队士兵正在军官的带领下练习着队列。 练习队列是培养提高军人的服从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的重要手段。 “司令,去侦察的人回来了。” “回来了,什么情况?”徐敬君一愣,这才出去一上午,怎么就折返回来了。 “司令,杨洲市有大股叛军正在集结,很快就可能南下。” “番号查清楚没有,人数呢?” “高丽第1师,大约有七八千人。” “通知各部来开会。” “殿下,上官旅长,叛军南下了,第1师,八千人左右。现正在杨洲,离此地三十里。敌人沿着大路行军,很快就能到达这里。”徐敬君首先介绍一下当前形势。 “不少啊!这算的上比较大的了。”上官文治看了一眼地图上的杨洲。 “上官旅长,第8和第9团什么时间能来?” “都已经在集合队伍了,山路难走,估计傍晚能回来。” “那现在就靠我们自己了,徐司令,你部能不能顶住三四个小时?”朱孝铭直接问。 “没有问题。”徐敬君也不怂。 权思哲骑着马小心翼翼行走在大路上。 看着长长的队伍,心中颇为自得。 看来司令还得指望我啊!我说南下他就得南下。 全相彬思考了一个晚上,还得觉得北上已经是不可能了,唯有南下,趁天气刚刚转好,冲过汉城南下,方为上策,所以凌晨他就下令全军准备行动,趁着早上未解冻,各处道路不泥泞之际南下杨洲。 “旅长,还有十里就到道峰镇了。” “弟兄们加把劲,前面就是道峰镇,今晚就在那休息!”权思哲高喊着, 让凌晨就出发,几乎走了一天的士兵精神一振,脚下不由的快了起来。 “报告,叛军还有五里!” “告诉各部,谁也不准提前开枪,等信号!”徐敬君严令道。 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尤其是这种伏击战,最容易紧张,很多时候一点风吹草地就会开枪,以至于提前暴露、 朱孝铭几个人待在镇中最高的房子屋顶,俯瞰全局。 很快,长长的队伍便出现在望远镜中。 “敌人没有前卫部队?”上官文治询问后边的通讯兵。 “没有,估计他们认为这个天气帝国军队还全部缩在城里。” 徐敬君在估算着敌人的数量,调侃起来。 “真是自大,只不过这些人也只能放一部分进来吧,太多了吃不下。”朱孝铭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心中有些担忧。 “那是自然,放个千百儿就行,其余的只能狙击了。” 道峰镇只有一条南北长街,叛军顺着大街一路向南。 权思哲在镇子口等待司令全相彬的到来,这点规矩他还是清楚的。 “打!”随着徐敬君大喊一声,一颗信号弹直冲云霄。 镇子里想起了密集的枪声,尤其是几挺重机枪的声音尤为震慑人心。 毫无防备的叛军几乎是成片倒下。 剩余的人大部分转身向后镇子外退去,只是在毫无障碍的大街上转身不亚于是活靶子。 只有少数有经验的士兵拼死向大街两边的房子冲去。 张福庆大吼道:“给我顶住,不能让里边的人冲出去。” 他的连队负责扎口袋,所以他面临的压力也最大。 被猛烈的火力挡住的叛军只能四散奔逃,很多人绕过房子向镇子两边的田野和山上跑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