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无事生端风波起 (第1/3页)
说起江湖之事,虽纷纷扰扰,此起彼伏,不曾消歇。但恰逢太平盛世,近年来本无巨恶魔头出没,自然无骇人听闻之大案发生,也就无大事可表;至于一些帮派或个人之间的是非恩怨,无非打打杀杀,你死我活,大家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说来实在无味;至于少林武当及各大名门正派,瑕不掩瑜,行事光明磊落,就算是闲杂之事,也是妇孺皆知,无需多说;至于个别离奇诡怪之事,说来未免会让人觉得过于荒诞,又无真凭实据为证,恐会被误以为是无中生有、或是散播谣言等,更不敢妄说。因此,一时竟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处说起为恰,方可渐渐引人入胜! 然而,恰巧最近长安城外东面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件小事。事虽小,但到底也算是件新鲜事,更重要的是,江湖上出现了新鲜的人物!所以,就从此处说起,且当个噱头。 …… 话说,长安城往东不到二十里路,有一小镇名叫“东福镇”,镇上有一条东西走向长长的街道,虽说是郊外小镇的街道,但也是热闹非凡,一片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景象。因为长安城东来东往的车马大多会通过此镇,在此处打尖或住店,可比城里便宜得多,所以大多要往城里去的数商旅过客,若非急事,都宁愿先在此暂时驻足,也不急着往城里赶。 此镇街道中间最繁华的地段,林立着一些商号、客店、酒楼、茶馆、妓院和赌坊等,或豪华或雅致,看起来也不比城里差多少。其中有一家虽然不是最豪华的,但却是最雄伟、最气派,又最显眼的,那是一家镖局,一家叫“大兴镖局”的镖局! 大兴镖局的门楼上有三层挑檐,大门高九尺九寸九分。门两边挂着一副木刻刷漆对联,红底黄字,写道:“行万里尽播江湖道义、论交往皆守行市规矩。”横批是:“镖行天下”,联虽俗,且寓意浅显,却也贴切本行。横批再往上,有个三尺宽六尺长个大牌匾,黑漆为底,上面刻写着“大兴镖局”四个楷书大字,字体雄浑饱满有力,为金粉调漆书写,金光闪闪,熠熠生辉。门前台阶两侧,放着两尊千斤大石狮,石狮连同底座有一人多高,造型威武,张牙舞爪,霸气逼人! 门楼左侧前有一个大石盘,石盘上竖着一面大锦旗,旗杆高三丈有九,旗面上也绣着“大兴镖局”四个大字,远远可见。旗面以龙虎图案为边衬,迎风招展时,那龙虎便似活了,在不断飞腾跳跃着! 大门两边各站着一名年轻的趟子手,充当门卫。只见他们俩身着武行劲装,脚踩外八字,昂首挺胸,收腹夹股,双手交叉叠在胸前。也许是站得太久了,那两名趟子手的精神看起来有些萎顿,但那种趾高气扬的气势仍在,仿佛是从他们的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无需做作! 此时已是黄昏,镖局大院内,一些镖师及趟子手刚吃过晚饭,便随意围在一起谈天说地。而大厅内,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镖头,正独自一人靠在一张大靠背椅上,仰头眯眼,似在休息也在思忆。老镖头手里拿着一根短棍,在轻轻地盘弄着,其棍身两尺来长,通体漆黑圆润,两头箍金,刻有祥云花纹,中间镶嵌一条盘旋的金龙,龙珠用红宝石点缀,精美奢华,这根短棍似乎是他平时盘玩的把件,但对于江湖中人来说,这根短棍也可以是一件独门武器。 这位老镖头虽神态悠闲,但浑身上下却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股威严之气。虽说大厅空旷,两边有不少座椅,但外面的人显然宁愿在院中站着、蹲着,也不敢在大厅里放肆,打扰这位老镖头的清静。原来,这位老镖头便是这家镖局的主人,现江湖人称“老金杆”,若是问起此人真实姓名,倒是识者稀少,大多只知道此人姓金。 老金杆少年遇明师指点,练得一身好武艺,其中最拿手的是刀法,据说年轻时常背负着一口大刀行走江湖,行侠仗义,鲜有对手。到了中年,他也娶妻生子,为了养家糊口,安顿家中老小,便投入镖行当起了镖师。五年后,因护镖有功,他当起了镖头。再过三年,他便又自立门户,开了这家大兴镖局,成了总镖头。 若论武功,据说老金杆早年就已经是江湖上一流的高手了,他最历害的武功当是“三十六路天罡刀法”,此刀法威猛刚烈、迅捷凌厉,当年不知有多少劫匪大盗成为他的刀下鬼! 后来,老金杆觉得此刀法杀气过重,每每出刀便难免沾上血腥,轻则使人皮开rou绽,重则致人残废,甚至夺人性命,未免有损上苍好生之德。再说行镖之人事事皆宜留有回旋的余地,若每每与人结下解不开的梁子,着实大为不妥,路会越走越窄。况且进入太平盛世后,真正穷凶极恶的劫匪大盗已渐渐绝迹,走镖路上时常要应付的大多是一些当地的地痞流氓、车匪路霸等,这类人无非是占着地头熟悉索要些好处而已,对付这类人用不着、也不适宜动刀枪,只能恩威兼施,若是得罪了这类人,下次再经过他们的地头时,就难免会生出一些纠缠不清的是非来,磕磕绊绊,让你有力无处使,得不偿失。因此,老金杆便有意另学一门必要时既能结合刀法使用、又能克敌制胜、且不伤和气的武功。 再后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中,老金杆有幸向一位高人学了“短棍狙击术”这门武功,于是他便弃刀不用,而是用手中的短棍替代,走镖时大刀就放在身侧的镖车上,以备不时之需。 短棍便于携带,随便往腰间一插即可,不过棍体短小,跟大刀比,终究威力大减。然而,久而久之,老金杆的短棍狙击术已是熟能生巧,他干脆把短棍狙击术与自己的点xue手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短棍打xue功夫,这也算是研创了一门新武功,不仅使短棍狙击术更加精妙,又可以弥补短棍威力上的不足。 又久而久之,老金杆的短棍打xue功夫已是炉火纯青,手中的短棍不知制服过多少打镖车主意的不法之徒,因此已鲜有人见识过他原先的刀法。于是,江湖上一些整天爱谈天说地的无聊之徒,见他时常棍不离手,就如同连在手上的一把杆子,因此便送了他一个无聊的名号:“鬼见愁老金杆”,简称“老金杆”。 “老金杆”这一名号算不上高雅,只是再久而久之,此名号越叫越响亮,江湖上的劫匪大盗一听“老金杆”这三个字,便不敢打镖车的主意,只能望镖兴叹,免得自讨没趣。因此,老金杆听闻别人在背后送了这样的一个名号给他,刚开始只觉得无聊,但渐渐地也乐意接受“老金杆”这一称谓了,毕竟手中的短棍已成为他武功、身份以及江湖地位的象征,有时路上遇到纠葛,只需把手中的短棍亮相一下,就可以令对方知难而退,其中省去了许多麻烦。 老金杆当年不把自家镖局开设在长安城内,而是开设在此小镇,可谓是独具慧眼。因为此地离长安城不到二十里的路程,快马一个来回不过一顿饭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此地位于长安城与中原之间来往的主干道上,是长安城往东的第一站,而且此地就他这么一家镖局,无人与之竞争。因此,经过多年的刻意经营,他的大兴镖局已可以与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大镖局比肩。 此时,老金杆半眯着双眼,往事一幕幕在脑子里闪过,回想自己当年豪情壮志,勇闯江湖,挣下了现在这份诺大的家业及江湖美名,脸上不禁流露出少许得意之色,不由一手拿着短棍,在另一只手的手心上轻轻地敲打着。 但此时庭院中的阵阵大呼小叫,还是打断了老金杆的思忆。院中的镖师、趟子手等正围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在兴高采烈地谈论些什么,只见那少年形容俊俏、气宇不凡、穿着华丽,在人堆中如鹤立鸡群,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那少年正是老金杆视若心肝宝贝的独子,街坊邻居皆称他为“金公子”。 老金杆远远地望着自己的心肝宝贝,眼中充满了无限怜爱之色,但他的爱子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懊恼:“犬儿的练武资质虽然不错,又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