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兵遇秀才 (第2/2页)
更多的时候连统兵的都是夷王或其子弟。高定都没有谋士,更别说鄂焕了。 这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刘瑁选择南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武力是无法完成一个地区的大一统的,统治者必定是智慧大于武力。 “不知尊使入城,所为何事?”杨洪坐定,一直笑而不语,鄂焕可没那么好的定力,早已心急如焚。 “专为将军解惑而来!” “哈哈哈……某有何惑?某有大军两万,即便吾主已故,尚能在茫茫丛山为王。”鄂焕大笑,却笑得那么没有底气。 “那……将军为何被困会无城中半月余?为何不带大军突围而去?你若真想带兵入山,即便我主足智多谋,恐亦难强留将军。只不过……”杨洪之问字字诛心,完了还给鄂焕留下一些脑补的空间。 确实,鄂焕如果硬要择一门而突围,恐怕刘瑁还真留不住他。 但是,他能带出去多少人马呢?五百?还是三百? 然后呢? 他该何去何从? 进山为寇?还是另投他主? 他是真的没有想那么多,也许是他的智力还支撑不了他想那么多。 他很坚定地以为是自己放不手下的近两万兄弟。 亦或许他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力。 沉默过后,鄂焕的气势萎靡了许多:“先生有何高见,还请为某指定一二!” 杨洪道:“将军以为某为何入城?” 这个鄂焕倒是没有思考,回道:“君为刘都督使,定是为劝降而来。” 杨洪:“将军差矣!” 鄂焕顿时一愣,不为招降,派使入城干嘛? “吾主刘瑁乃陛下亲点庲降都督,统管南中诸夷,越嶲夷王不尊皇命,听信他人教唆,聚众造反,现已被都督正义之师就地正法。而将军本是庲降都督府下一将,只是听命于直属上级之命,并无过错。” 杨洪这些话说得义正辞严,铿锵有力,却也让鄂焕心中长舒一口气。 至少,从杨洪的言语中听不出刘瑁问责的意思。 “那……末将该当如何?” 鄂焕对杨洪的称呼,再到自称都在潜意识的改变。态度也在随之变化。 “唉!将军糊涂啊!”杨洪假意叹了口气道。 鄂焕顿时心中一紧:“还望先生解惑!” 杨洪顺势道:“半月前,将军收到高定身亡,再见到都督时,便该主动交出兵符,负荆请罪。主公惜才,不但不会降罪于你,反而会重用将军。可将军偏偏仗着兵多,便要与吾主开战。结果如何?” “都督用兵如神,某不及也!” “将军第二错,与吾主对兵相恃半月余,明知不敌,亦不主动派使求和。” “那……那该怎么是好?”鄂焕神色慌乱,明显完全被杨洪带偏了。 “所幸将军爱兵如子,亦未纵兵抢民,否则,吾亦无计可施也。”杨洪张驰有度,也不只数其不是,对鄂焕还是有一些肯定。 这让鄂焕也觉得自己还不是一无是处,完全忽略了两军交战只有胜负,哪有对错? 文化人惹不起呀! “还望先生教我,如今我该何去何从?”被带到沟里的鄂焕突然觉得杨洪就是上天派给他的救命稻草。 “吾虽无德,亦受主公看重,既然吾已入城,便有办法保汝平安!”杨洪端起案前水碗,一饮而尽。 鱼儿已经上钩! 鄂焕噌地从主位站起来,三步并成两步跑到杨洪身边,从侍从手中夺过椑榼(古时的酒壶或水壶),亲自为杨洪满上一碗水。躬身道:“还请先生救我!某愿以城中一万六千三百七十八名将士归于都督麾下。今日军中无酒,他日某定车酒拜谢!” 杨洪轻抚下鄂,稍有迟疑,道:“将军可愿信某!” 鄂焕不知所以,坚定地点头:“信!” 杨洪:“将军附耳过来!” 鄂焕低头凑到杨洪跟前。 如此这般,杨洪在鄂焕耳边嘀咕了好一阵。鄂焕频频点头称是。 没过晌午,杨洪便在十名官兵的护卫下出了会无城返回了刘军大营。吕凯则留在了城中协助鄂焕召开了将士归顺大会。 只是让鄂焕没有想到的是,大小将校头目一致同意归顺刘瑁。 看来真是鄂焕自己想太多了。 除了他自己心中还有一丝对高定父子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外,高家父子并不得民心。当兵吃饷,大多数的兵校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在饥饿面前,土气早已一泄千里。 没有士气的军队,不过是一群待宰羔羊而已。 将士没有造反,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因为鄂焕的武力更高,权力更大而害怕而已。现在由他提出来归顺刘瑁,一样有军饷可领,还可以出城吃上饭不用饿肚子。将校一级的更是摇身一变,从叛军变成官军,谁还会傻傻地去反对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