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我成了大秦的国运_第一百六十四章 谋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谋划 (第1/2页)

    夜已经很深了。

    只是这城池上的人物依旧是醒着的。

    无数拿着兵戈的人物来回走动,这些秦卒不知疲倦的在巡视着。

    蒙骜也是在墙头立着。

    虽说这夜是深了,但依旧需要警惕着,楚赵二国既然是得了造化,肯定是有过人之处。

    谁也说不准,在哪个夜晚,这二国的联军就奔袭而来,将他蒙骜与王龁闷死在这城池之内。

    这夜间也是寻常,除却有些亮堂以外,也没甚么异样。

    今儿的月格外的圆,周围伴着的繁星也是显得敞亮。

    蒙骜打了个哈欠,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那迷离的双眼看到了远处那道若有若无的光。

    不对!

    蒙骜瞬间就觉察到了不对,就算天上星辰明月再敞亮,也不可能把这深夜照成这番模样。

    不过蒙骜也没有声张,只是示意了一下,便有兵卒跳下城墙,去远处探看。

    “把武安君请过来。”蒙骜看着远处若有若无的光芒,心里也有了计较,赶忙让人去请王龁。

    虽说不知道那是赵国兵卒还是楚国兵卒,但既然来了,就证明带的人不少。

    这城池里仅仅只有五万秦卒,虽都是阴兵,但敌人也不是甚么好相与的。

    蒙骜不会拿大,也不会看清楚赵二国。

    毕竟,这二国还是有真本事的人存在的。

    李牧虽说只是略有耳闻,但春申君的名号已经响彻了一个时代了。

    战国四公子没一个省油的灯。

    平原君败王龁于邯郸,孟尝君于昭襄王时期破函谷关,直逼咸阳。

    当初若不是嬴政天威浩荡,说不准真的被信陵君偷掉了函谷,攻破了咸阳。

    而春申君与信陵君齐名,自然不会弱到哪里去。

    现在春申君还没以军功现世,但如果这方世界按照原本历史发展下去,也是个破函谷的猛人。

    ……

    春申君看着过来禀告的兵卒,问道:“可是确定北方那支是赵国的兵卒?”

    “白骨皑皑,赵骑射手。”

    兵卒毕恭毕敬的回到,纵然现在夜已经深了,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如同白日,没有多大的区别。

    “可接触吗?”

    春申君又问,看兵卒没有回话,就知道是没有接触。

    “派一队人马,拿我的印信,去拜见一下那赵国将领。”

    春申君把印信扔了过去,示意兵卒去与那赵国接触一番。

    秦国势大,远不是春申君现在的二十万兵卒可以解决的,到底还是要与赵国商议一番。

    最重要的就是,眼前的大梁还是秦兵驻守,赵楚二国同时屯兵于此。

    赵在北,楚在南。

    二者不可能齐攻,也不可能轻举妄动。赵国现在极有可能不清楚这里是楚国兵卒,就算看见,恐怕也就当是一个圈套,一个秦国设下的圈套。

    若是没有干涉,恐怕赵国会很果断的弃大梁而去,改从长平或者野王入秦。

    这是春申君不想看到的,毕竟是要合并一处,以奇兵袭击秦本土。

    先入大梁,断秦征讨粮草锱铢,再由大梁入新郑城,千里奔袭,翻山越岭,入楚城阳翟,由阳翟攻秦宜阳,直奔函谷,剑指咸阳。

    先断征讨军卒粮草锱铢,慌其军心。再入新郑,详攻巩城,实则过山入阳翟,直取宜阳,意图破函谷。

    现在秦兵卒足有数十万征讨齐国,除却各地驻守兵卒,还能有多少兵卒在关中护卫?

    二十万楚卒要想迫使秦兵回防,恐怕只能兵行险招。

    当初信陵君举兵四十万攻秦,五万被烧死在安邑,五万折损在攻城拔寨,一十五万被陨石砸了个粉碎,剩下的一十五万现在估摸着还在秦国某地当着奴隶。

    就算现在楚卒与那四十万联军不同,但秦卒也与当时大不相同。

    春申君回想着在大梁城上的那一幕,那股威势,让他只觉得心怵。

    就算知道秦国内部空虚,却依旧不敢小觑,只能拿着最高的警惕去思考,去行军。

    秦国不比其他诸国,它自秦昭襄王后,就一直是诸国心中大患,几次诸国合纵意图破函谷,都因各种原因放弃。

    但,这一次一定会成功。

    不成功便成仁。

    ……

    “你是说大梁南方有最少十万的兵卒?”

    李牧看着眼前的赵骑射手,皱了眉头,语气却不敢多蛮横,只是平常。

    “是。”

    赵骑射手话语简洁明了,犹如是骨头与空气摩擦而迸发出的声音一般,刺耳,难听。

    李牧眉头紧锁,他没法确定那最少十万的兵卒是秦兵还是其他的甚么。

    若是其他国家兵卒,那自然是好事,只要合兵一处,那接下来的路途就好走了许多。

    但如果是秦卒,那李牧便只有走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赵幽缪王举国之力才堪堪凑出十万赵骑射手,意欲就是放手一搏,不生便死的打算。

    若不是拼死一搏,他李牧又怎么可能打算兵行险招,从大梁入秦?

    赵国攻秦,要么走野王,要么走长平,哪里有攻大梁的道理?

    更别提长平五郡割给秦国才多长时候,更是赵国原本领地,还是有着熟悉感的。

    但若是要秦国退兵,那就只有攻大梁这一个路子。

    行军打仗,粮草先行。

    断其粮道,烧其锱铢,无论秦兵有多大的能为,都得被迫退下阵来。

    就算不退,军心也绝不会安稳。

    且楚国也是当初合纵联盟之中的人物,邀请楚国一起攻秦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从大梁入新郑,再过山越岭,就能入楚阳翟,只要入了阳翟,函谷便近在咫尺。

    此为险招,但也是生路,

    现在局面已经成了死局,要想破局,唯有向死而生。

    十万赵骑射手在秦卒百万面前不够看的,但在函谷不到十万守卒里,还是可以拼上一拼的。

    现在秦兵在外领军的就是白起,王龁,蒙骜。

    以这几个人的战略眼光,绝对能看到楚赵二国会有动作。

    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大梁,无论是秦粮道,还是赵楚二国的生机,全在这大梁城内。

    最起码,在李牧春申君二人的眼里是这样的。

    毕竟秦卒都是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