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 王雪梅的大动作 (第2/2页)
姜爸就不再问这个,这个女婿一直让他觉的很神奇,事业上的事很少过问。 写兵书的,最好不要去指点人家带兵打仗的。 指点对了,在别人看来那在情理之中。 要是指点错了,脸得被打肿。 姜教授还是很有分数的,即使是女婿,也从来不胡乱指点江山。 最多和女婿讨论一些经济格局和行业发展,遇到观点相左也会主动避过。 和别人争论一下没关系。 和女婿争论就不太好了。 对错都没什么意义。 时间比较充裕,年前的一个星期,姜家和韩家的亲戚轮流请客,陈耀东一家天天不是在饭桌上就是在酒桌子上,再不就是在牌桌子麻将桌子上。 真正放松了几天。 女婿是岳父的面子。 姜爸姜妈对这个女婿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长相差了一点,不够英武和帅气。 但有事业加成,依旧是别人眼里的香馍馍。 而且娃都快三岁了,纠结这个没意义。 第一次在老丈人家过年,感觉挺没意思的。 除夕之夜,除了看春晚没有别的活动,人也不多不够热闹。 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 只有陈语汐最快乐,拿着外公外婆给的一沓压岁钱喊着买买买。 也不知道她想买啥。 晚上睡觉,小丫头不知道哪根筋错了,不和mama睡了。 非要和爸爸睡。 陈耀东就搂着她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眼圈都是黑的。 初一开始走亲戚家,去年前年都没走,今年时间充裕就走了走。 一圈下来,陈语汐是发财了,陈耀东和姜苗苗破了不少财。 一直走到七,陈耀东才去了京城。 过年完马上要开工,得去准备资金了。 还得继续辛苦一年。 年前早早给店员放了假,休息了将近二十天。 节后刚刚开门,店员们还有点不习惯,满脑子都是过年的氛围。 适应了好几天,才算回到了正轨。 期间去了两趟保府,看老婆女儿,一直干到四月底,才飞回了景安。 马上要春耕了。 今年不同以往,南山平原上百万亩地要播种,工作量之大不是三营能比的,郭老头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也得回去看看,顺便还有几件大事也要拍板。 春暖花开。 四月的景安又绿了。 陈耀东是一个人回来的,姜苗苗和陈语汐还在保府。 家里没人,也没回去的意思。 出了机场上车,连家都没回,就让司机直接去了南山平原。 引水工程已经全线贯通,去年没来得及蓄水,春节过完后五个大型水库开始蓄水,正在对灌溉管网进行最后的负载运行,施工单位忙的脚不沾地,播种前必须要全部验收完。 地全面犁完了,也耙平磨碎整好了。 就等播种。 总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围墙正在分段施工,本来老早规划的是铁丝网,结果陈耀看了高速边上的那些铁丝网,就把铁丝网围栏改成了砖砌围墙,宁可多花点钱也不天天修补。 哪天放羊的看着庄稼长的挺好,弄断几截铁丝网羊就进来了。 明天谁家想用点铁丝了,拿着钳子就能剪断。 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种事在农村太常见了。 不如直接用砖头把墙砌死来的安稳。 偌大的平原上,分布着五座超大的养殖基地,东西南北中各一座,每一座都是按照年出栏四十万头育肥猪的规模规划和建设的,还有相应的饲料储存库。 加工车间则建在中间的一号养殖基地内。 陈耀东去看了看设备,一百多万亩地光是买大型农机设备就花了好几个亿。 关键南山平原的地和三营的不一样,三营灌溉是漫灌,没有那么麻烦。 南山平原却是滴灌,一百多万亩地靠人铺设滴管那是瞎扯蛋,全都是机械,陈耀东还没见过机械怎么铺设滴管的,所以挺好奇,专门问了问。 郭老头指着一台和播种机差不多宽的机器道:“就那个东西,都是进口的,到时候装到播种机的后面,种播下去滴管就直接铺好了,现在的机器是越来越方便了。” 陈耀东拿了一截滴管看了看,问:“一个出水头能管几颗苗?” 郭老头道:“一个头管一颗苗,多了不行。” 陈耀东放下滴管道:“铺的时候有机器是方便了,收的时候就是大麻烦。” 郭老头道:“这是滴管的局限,也是最大的麻烦,这种一次性的管子在地里晒上一年就废了,手一掰就断,机器暂时没办法回收,只能靠人力回收,秋天得找不少人工。” “先种一年看看吧!” 陈耀东也没什么好建议,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去猪场看了看,还在调试设备。 去年没能干完,留下了一些尾巴活。 牛志刚升官了,现在是猪场总场厂,几个猪场都给他管,三营那边走上正轨,基本上不怎么管了,大半时间都在这边泡着,督促施工单位抓紧赶工。 陈耀东看了圈,问:“什么时候能启用?” 牛志刚道:“六月份,我给他们的时间是最迟五月底完成验收,六月份应该能启用。” 陈耀东道:“别乱拍脑袋,五月底能完工不?” 牛志刚道:“问题不太大,设备已经全到了,就剩安装调试了,再一个月够了。” 陈耀东问:“人呢,人手够不够?” 牛志刚道:“够了,一期是五十万头的规模,饲养员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现在已经招了一千人正在培训,技术员和兽医资料员等等三营的基地已经储备的足够。” “好好干,郭老不可能一直在这顶着。” 陈耀东随手给画了张饼,牛志刚就有点飘。 兴邦牧业已经独立出来,主要是两个基地,目前主要靠郭老头顶着,但谁都知道郭老头顶不了多久的,毕竟岁数在这放着呢,六十多岁了还能给陈老板卖几年老命。 过几年稳定了,肯定要给年轻人让位的。 谁能接过大棒,可就全看陈老板心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