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 西风压倒东风 (第2/2页)
工资给到位了,好多问题其实就不再是问题。 今年,超市的工资还是千块。 卖衣服卖画妆品的不但没涨,反而收入缩水,底薪两年没涨,生意不好做了,拿的提成少了,收入自然就降了,相比之下月平均两千的工资,在景安应该算是高工资了。 只有那些工作年限比较长的铁饭碗才有这个水平,刚工作一两年的也就一千多块。 有了对比,自然就有优越感。 所以今年店员辞职的比较少。 庄寡妇也领了一个月过年钱,很是意外。 没想到临时工也给发过年钱,结果问了下其他人,才知道不是谁都有。 就她和罗美有,立马明白这是特殊关照。 开阳三队还有几个人在兴邦农业公司打临工,有的在物流队,有的在门店里,都是按天算的,干一天给一天的钱,没有提成,也不给交社保,不算兴邦农业公司的员工。 临时工拿到过年奖的,就庄寡妇和罗美两个。 亲爹没了,罗美无家可归,过年只能去庄寡妇家。 庄寡妇没在村上的小区买楼房,还住在平房。 两个儿子都比较懂事,寒假也在兴农绿色超市打临工。 晚上回家做饭,罗美一边帮忙,一边给婶婶出着主意:“婶,你干脆不要种地了,十几亩地一年辛辛苦苦,才挣一万多块,还把你苦的,小峰和小晋都大了,自己会做饭,你不如把地租掉,去耀东哥店长上班算了,比你种地强。” 庄寡妇愣了下,有点迟疑:“不种地不行吧?” 罗美说道:“现在种地划不来,队里好多人都不种了,你种地一年挣个一万多,租掉租个八九千,相差不到一万块钱,打临工一年还挣不到一万块钱……” 庄寡妇道:“今年在陈耀东店里打了两百多个工,有一万块钱啊。” 罗美道:“那也划不来,你打临工一天才四十,正式员工有提成,一个月工资都在两千以上,还给交社保,交够十五年到了55岁就可以退休拿养老金,这个才是重要的,你种地的话老了可没有养老金拿,而且正式员工加上提成一年下来都有三万块了,比你一边种地一边打临工要强,也没种地那么辛苦,我觉的还是把地租掉好。” 庄寡妇大儿子罗峰也道:“妈,姐说的对,你把地租掉吧!” “可是……” 庄寡妇挺犹豫:“陈耀东那菜店听说还在赔本,万一倒闭了咋办?” 罗美在京城上学一年半,涨了不少见识,道:“不会倒闭的,店员不是在议论吗,他们头三年就没想挣钱,主要是占市场,现在好多超市已经不卖菜了,菜市场也倒闭不少,最多明年一年,景安就没几个卖菜的了,就剩下他们一家,肯定要赚钱的。” 庄寡妇还是挺踌躇,难以下定决心。 而与她的纠结相比,高立明却相当郁闷。 天天往家跑太折腾,两口子在城里租了个房子住。 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儿子。 晚上带着袁秋和几个干装修的吃了顿饭,快十点了才回到出租房。 袁秋进了门问:“你今年挣了多少钱?” 结了婚的男人,最怕的就是被老婆问这个问题。 高立明道:“干嘛,不就挣的没你多,你还想把我休了?” 袁秋笑眯眯道:“你咋不知道害臊呢,一个大老爷们挣的还没我多。” 高立明牙很疼,却嬉皮笑脸:“我媳妇最能干,行了吧,你这么能干,要不干脆你养家得了,我也不用奋斗了,干脆在家里给你做饭伺候你,你觉的咋样?” 袁秋没好气道:“你就不能有点出息,我给你说啊,明年你给我拿来两万块,存上两年了交个首付买房子,拿不来两万你就别干装修活了,到周志虎那送菜去。” 高立明郁闷的不行,却不敢惹媳妇,只能含糊应付。 收入决定地位。 挣的钱还没媳妇多,这特娘的西风压倒东西啊! 而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不少家庭。 西风压倒东风还算好的,至少袁秋还没嫌弃高立明。 而比较严重的,则嫌男人没本事闹矛盾的。 年关到了。 陈耀东早早安排完工作,腊月二十八这天就给自己放了假。 陪姜苗苗上街采购一番,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 去年过年一家四口,今年依旧是一家四口。 只不过新人换旧人,老二翅膀硬了飞走了,姜苗苗又来了。 陈妈想小儿子,但不敢在大儿媳妇跟前表现太明显。 大西北的冬天万物凋零,水上人家也没了景致可言,草是黄的,树叶子落光了,陈爸陈妈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院子打扫干净,第一次觉的房子太大是个大麻烦。 三十上午,陈耀东帖对联。 往年干这个活,都是他负责打酱油,老二负责干活。 今年老二没来,没办法偷懒了,总不能让媳妇儿挺着大肚子干。 只能亲自上阵,姜苗苗负责给递对联撕胶带。 折腾了一上午,中午吃过午饭不久,大伯和二伯两家就全来了。 娃娃们到处跑,楼上楼下的蹿,欢乐的不行。 负一层有个麻将室,陈耀东陪着两个堂哥打麻将,三缺一拉上姜苗苗,挺着大肚子都不让她干活,奈何姜苗苗不会打麻将,输多赢少特没劲。 勉强打了一会,又去影音室开了K唱歌。 一直玩到六点吃完年夜饭,给先人烧完纸,男人们唱酒,女人们继续唱歌,从头到尾没有人提看春晚,玩到凌晨四点,实在困的不行,才回屋睡觉。 “老公,景安过年还真热闹啊!” 姜苗苗第一次在景安节年,觉的体验感很不错,以往过年都是和爸妈三人,吃个饭看个春晚,一家三口冷冷静静,过了十二点就睡觉,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陈耀东道:“也不是家家都这样过,我们陈家是外来户,到我爸他们这一代一共就弟兄三个,也没叔伯兄弟,过年凑到一起热闹一些,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姜苗苗道:“我觉的挺不错的,这样过年才有年味。” 是啊! 年味,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