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殿下听我的 (第1/1页)
李弘焦急万分,在大殿里来回徘徊,老臣戴至德目光追随着他,又道:“太子殿下,老臣还有一事要禀明。” “你说吧!”大袖一甩,李弘连头也没回,想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好事。 “两京内米价腾跃,黍米二十五文一斗,就算是贱粮麸皮,也要五文钱一斗了!” “你说什么!” 范先一惊,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温润的李弘脸上出现如此狰狞的表情。 看来,大唐缺粮的现象甚为严重,已经呈现多点爆发的态势。 “殿下的心意,老臣完全明白,百济军团的军需供给,确实是重中之重,然而,两京百姓的生计,也不能不顾及。” “更何况,在老臣看来,长安城这边的态势更加危急,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了!” “若是再不加以处置,哄抬米价,劫夺粮食的事情都很有可能发生,如果到了那一步,事态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李弘心中掠过一丝游移,在巨大的两难困境之中,他无比希望,此刻圣人天后能够坐镇长安。 以他们的英明睿智,说不定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件事了。 然而,很遗憾的,目前这个程度的朝政,还没有通报东都的必要,按照一般的处理原则,还是监国太子李弘的处置范围。 裴范先听着听着,渐入佳境,忽然间,脑中灵光一现! 他知道百济使团为何一直没有消息了! 咸亨二年,郭务悰率使团入倭国,筹措军需,适逢倭国天智天皇驾崩,迁延数月。 倭国处理好国主的丧事,便按照使团的要求,奉上了军需物资,一样不少。 “殿下,学生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你,你有什么可说的?”李弘急糊涂了,口气不悦,面前的戴至德,直到这时才注意到,大殿里还坐着一个少年。 “殿下,学生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百济守军来说,京城的粮食,距离也太过遥远了些,就算快马加鞭,也不能改变运粮车走得慢的事实。” “京城粮仓的粮食,若想调拨到百济,至少也要一个月时间。”李弘坐了下来,居然听进去了。 “你继续说。”看到范先停顿,李弘立刻催促,他深吸了几口气,却又道:“可是,同样的粮食,对于两京的百姓就不同了,只要现在开仓放粮,米价高扬的困境立刻就可以解除,成效将会非常显著。” “一边是够不到的干涸的湖泊,一边是近在眼前的枯井,这一瓢水应该洒向何方,还请殿下三思。” 嘶…… 戴至德面色一凛,这个少年是谁? 见识不一般! 其实,这也是戴至德的意见,虽然百济守军催促粮草很急,可对于粮食捉襟见肘的大唐来说,确实应该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你是说,让我放弃百济守军,不去援助他们?”李弘虽然没有立刻同意,可是,他的语气已经平和了很多,显示他正在考虑这种可能性。 范先笑道:“殿下,学生怎么可能做这样的建议,学生只是认为,百济守军连发奏报,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收到倭国那边的消息。” “而使团在倭国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谁都不知晓,或许,使团只是因为被事情绊住了,没有来得及和百济方面联系呢?” “又或许,是倭国境内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军需还没有筹措到位?” “倭国能有什么事。”李弘讪笑道,从眼神到语气都充满了不屑,弹丸之地,除了里长扎堆打架还能有什么大事! 范先摆摆手:“殿下,倭国怎么就不可能有大事发生了?若是他们那里的国主崩殂,他们哪里还有心思为大唐筹措军需。” 李弘哭笑不得,这小子,思路真的很……清奇,为了让他救助两京百姓,居然诅咒别国国主死翘翘。 李弘并不相信,却也没有反驳裴范先。 “这只是学生的浅见,在殿下和戴侍郎面前献丑了。” 裴范先洋洋洒洒的分析了一通,说到末尾处,还适当的谦虚了一下,给足了戴至德面子。 老戴纵横官场几十年,什么阵仗没见过,你怎么可以表现的比他还要聪明机智? 戴至德是个正直的人,从来都是秉公对待人和事。听了裴范先的分析,立刻对他刮目相看,这样的人才若是能早日入朝为官,大唐朝廷的人才储备就更丰富了。 “小郎君何必如此谦虚,老臣也是这样认为,殿下,百济那边我们还可以等新的奏报,看情况再想对策,可是,都城这边的情况已然是刻不容缓。” “还请殿下早做决断。”有了戴至德助威,李弘的心意更加坚定。 现在能够调拨粮食的粮仓,就只有太原仓一个,客观实际是,太原距离两京近,距离百济太遥远。李弘在别无选择之下,只能听从他们的意见。 “那就立刻开仓放粮,并且告知两市平准局,注意平抑物价,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 戴至德领旨,转身退出去办事,要想放粮,需要做的事情也多得很,必须要快。 短暂的插曲过后,这顿饭也吃不下去了,李弘面对着残羹冷炙,唉唉叹气,蔡吉祥眼疾手快,立刻叫人送来了可口的小点心。 这饭菜重新摆上一桌也是不妥,民间缺粮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以李弘宽厚的性格来说,这样浪费,他肯定看不过去。 范先搓搓手,正在想借口,药也送到了,该给的提示也给了,也到了该撤的时候。 李弘吃了口点心,便赞赏道:“没想到,你竟有这样的见解。” 裴范先老脸一红,太子夸人还挺直接,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你尚年轻,又如此有头脑,难道就没有想过出仕吗?” 出仕? 那种好事谁不想! 可他裴范先,幼时父母俱亡,自己也是天生的病体,绝情绝义的裴家人都已经把他赶到西市了。 就是有蒙祖荫的机会也不会轮到他这病秧子的头上。 “太子殿下,学生的情况你大致也知晓,最近身子也才刚刚恢复,所以,我想出仕的事情先不必着急。” 李弘频频颔首,笑道:“倒也是,你再养养身体,等到时机成熟,我自会擢升你到东宫任职。” 范先眼前一亮,李弘这小子很懂嘛,大饼画的还挺长远的。 自从来到大唐,做官这件事,裴范先已经想过无数次。能够抱上太子的大腿,做官当然不是难事。 可他却不想马上当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在几天以前,他裴范先还是人憎鬼嫌的病秧子。没人把他放在眼里,都恨不得他赶紧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也好给长安城百姓节省粮食。 如果现在迅速入仕,肯定会给自己招惹无数是非,树立数不清的敌人,当官确实是他的奋斗方向,不过什么时候提上议事日程,还要看李弘的康复情况,和他对大唐朝廷的熟悉程度而定。 他,穿越大军的一员,人中龙凤,万物灵长之中的俊杰,裴氏范先,想当官那是手到擒来的事。 文官武将,三公之位,还不是由着他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