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 惊喜 (第2/2页)
…… 看着一名名粮商站起来表态,李景隆气得一口好牙差点儿咬碎。 “好,你们做得很好!” 说着,李景隆气得抓起公案上的砚池向地上狠狠一摔! 啪的一声。 那砚池砸落在地,墨汁四溅,几个粮商被溅得满脸满身。 “你们给咱等着!” 李景隆撂下一句狠话后,便转身带着铁铉和夏原吉愤愤而去。 众粮商面面相觑,脸上有墨的、无墨的都一齐将目光投向最开始站出来说话的贾政。 贾政的大哥正是山东青州知府贾绍祖。 而他本人也是山东河南这一带最大的粮商。 贾政嘴角微微勾起:“嘿!咱好心好意捐粮食,还上脸了?不让咱卖粮食是不?那咱就不卖!怕什么?看到后面到底是谁求谁!” 一名粮商谄媚的凑上前,道:“想要平价从我们手中把粮食拿走?没门!” 又一名粮商道:“是呀,没有钱,咱们拿什么上交齐王爷呢……” 贾政立即低声喝止:“住口!” 粮商惊觉,连忙住口。 贾政扫了一眼众粮商,道:“咱们难得一聚,今晚老地方,我摆酒替诸位压压惊。” 众人会意,不住点头…… …… 应天府,紫禁城,奉天殿。 啪! 朱元璋一把将奏折扔在了地上。 “怎么了,皇上?” 刚刚汇报完镜子售卖情况的傅友德,小心翼翼的问道。 “哼!” 朱元璋鼻腔中发出一声冷哼:“你自个看!” 傅友德这才小心的捡起地上的奏折,徐辉祖也是凑了过来,打开一看,竟是这一次被派去赈灾的曹国公李景隆的奏折。 奏折中,李景隆先是说明山东河南二省赈灾正有序进行中,已渐有起色,灾民都有粥喝了,除病死外,没在饿死人,朝廷赈灾的七十万两银子已经收到。 然,受灾二省,以及周边省份的粮价节节攀升,已升至六两银子一石米,臣连夜召集众粮商…… 看罢,傅友德也是气得直喘粗气,骂道: “大胆,好大的狗胆!竟然敢哄抬粮价,发国难财!” “哼!” 朱元璋又是冷哼了一声:“该杀!这帮子蝇营狗苟的jianian商,统统该杀!” 看朱元璋脸上杀气凛冽,傅友德和徐辉祖也不敢多言,只能在一旁恭敬的站着。 好一会,朱元璋脸上的杀气才消散一些,问向傅友德和徐辉祖: “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傅友德沉吟片刻,回道:“皇上,臣以为,现如今……杀不得!” “哄抬粮价的jianian商,确实该杀,但曹国公已经在折子里说明了,在他发出警告之后,粮商如今连米都不卖了,可见他们是勾结在一起的,而且背后一定有着支持他们的势力,若是杀了,恐怕情况更甚!” 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 他又如何不知道杀不得,因为山东河南以及周边各省的粮商大大小小不在少数,总不能全杀了吧,真要都杀了,就更没有人可以让粮食流通了。 以后,也都没有人愿意去做粮商了。 因为一旦遭遇灾荒,朝廷就会杀了他们,抢夺他们的粮食,这与强盗何异? 劫富济贫,从来都不是治国之道。 朱元璋示意傅友德继续说下去,傅友德继续道: “臣一时之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臣以为,可否从京师这边采购粮食,尔后支援灾区那边?” 朱元璋闻言,沉思了一会,道:“是个法子,可是咱担心,如此一来,会不会连京师的粮价都给抬高了?要知道这些jianian商可是无孔不入!” 朱元璋说到jianian商这个词,不由得加重了语气,可见他对jianian商之痛恨。 傅友德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 皇上的担心不无道理,若是因为灾区那边的情况,牵连到了京师,那就得不偿失了。 “安和,招诸大臣上殿!” 朱元璋说了一声,大步往奉天殿主殿而去…… 奉天殿中,朱元璋的怒火持续了很久。 一众王公大臣战战兢兢。 更让朱元璋愤怒的是,商议了半天,竟然商议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杀人最简单。 朱元璋只要一道旨意下去,一队锦衣卫就能杀得人头滚滚。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并不是杀人就能够解决问题的,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一旦开始对粮商动刀,指不定逼得他们把粮食都烧了,后续更会引出一系列的难题。 最终商量来商量去,得到的办法是,将这些粮商的幕后势力揪出来,没有了幕后势力的支持,勾结在一块的粮商也就轻易的被瓦解。 可是这样一来,谁又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三五个月查处下来,灾区早已不知道成什么情形了…… 这一次的朝会,在朱元璋的怒骂声中和众臣的战战兢兢中结束。 而下了朝会的朱元璋,依旧是忧心忡忡。 当一个皇帝不难,但要当一个心系百姓的皇帝,难! 此刻的他,竟是无比怀念起了一个女人。 一个被他认为是天底下最贤惠,最聪明的女人,马皇后。 如果此刻她还在,应该能为自己出些主意吧,就算不能,至少也能宽慰自己,让自己舒心。 想到马皇后,朱元璋又不自觉的想到了他的大孙。 因为他的大孙朱雄英给他的感觉,就和马皇后是一样的,每一次去大孙那里,总是让急躁的他感到舒心,整个人都变得有温度起来。 而且每去一次,他都能获得不同的惊喜,让他既欣喜,又期待…… 希望这一次也不例外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苦笑摇头,自己竟然有这种想法,实在是有些可笑,举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大孙已经解决了一次,总不能这一次又指望他大孙吧? 不过不指望归不指望,朱元璋还是叫上了蒋瓛,往秦淮河畔而去,因为…… 他真的想念他大孙了!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朝政,千头万绪让他头痛不已,唯有在大孙那里能够解解乏,一如当初的马丫头…… …… 秦淮河畔的小院。 小宝就跟着黄雄英一起在这里住下了。 慢慢的,小宝恢复了她的语言功能,脸上也开始多了笑容。 而且这小家伙勤快极了,每天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自从小宝来了以后,暖壶里的热水从来都是满满当当的,垃圾从来没在屋里过过夜。 黄雄英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竟能够这般懂事。 朱元璋进屋,见到小宝的时候,不由得一怔。 一旁的黄雄英笑了笑,道:“小宝,叫太爷爷!” “太爷爷好!” 小宝乖巧的叫道。 朱元璋虎目一瞪,看向黄雄英:“臭小子,你还真会给咱惊喜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