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河间郡惨状 (第1/2页)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酒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唐人唐彦谦一首乐府诗《宿田家》道出了观民之多艰,却无能为力的痛苦。 太子赐了陈牧很多东西,唯独没有升陈牧的官,哪怕是太子的属官如中庶子、舍人之类。 原本陈牧想告诉太子元城决堤的原委,但看到太子竟然连任命自己属官的权利都没有,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太子如此如履薄冰的活着,实在不宜将洪水引向这个方向。何况,这中间无法排除是否有陛下的授意。 洪灾已历时两月有余,虽说朝廷的赈灾钱粮时有遣来,但是重修堤坝的旨意从未下达。 巨浪虽过,但洪波依旧。下游百姓迄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种情况陛下不可能不知。 陈牧向太子陈述了郭大用在元城水患时的作为,并将其目前被背锅下狱的结局如实做了汇报。 太子立时就明白了陈牧的用意。虽说太子不能任命自己的属官,但在地方上要解救一个人却是易如反掌。更何况郭大用还是被姑祖母那伙人给陷害的,于情于理更要救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太子正经百八的召见了范眭,并向范详细询问了郭大用在抗灾赈民上的所做所为。 范眭作为经年老吏哪有不明白的道理,或者说他其实一直在等太子过问此事呢。 他详尽而客观的向太子奏对了郭大用的卓越功绩,并以一郡之大尹的身份奏请太子赦免郭大用无罪。 太子自是从善如流,不但免了郭大用的罪愆,还即刻任命郭大用做了魏都郡的督邮。 至于胡颖一干宵小,碍于王政君的势大,太子暂时不愿正面交锋,暂且任其逍遥。 因为陈牧原本的督邮掾一职并未裁撤,郭大用此刻又成了陈牧的上司。 这令郭大用是又惊又喜,自觉难逃一劫的他不但死里逃生,反而因祸得福做了一郡的督邮。 话说这督邮一职有代表郡守大尹督察县乡、宣达政令、核验非法的职责,自是不再怕胡颖等人的手段。 虽然如此,为避免夜长梦多,郭大用还是立刻搬离了元城县。在邺城置办了宅院,将岳丈和妻儿一并接来。 当一家安定下来的时候,郭大用备了家宴,邀请陈牧赴宴。 席上,郭大用心情大好,忍不住多喝了几盏陈牧带来的佳酿。 与范眭相比,郭大用则表现要好不少。他喝醉后只是匍匐在地,稽首不止。 但是第二天酒醒后,断不肯承认自己堂堂一郡督邮,怎会向自己的掾从行稽首礼。 陈牧也笑而不辩,二人皆有恍若隔世的错觉。 郭大用是醉酒未能醒透,陈牧则是两世为人,见郭大用此等忠勇之士安然无恙,内心欢喜无比。 魏都郡治下共有一十八县,此次洪灾受灾区域极广,除去位于元城县上游的邺城、梁期、武安、黎阳、斥丘几无损伤,临近的魏县、内黄、繁阳、阴安有所波及,最惨的便是下游平恩、馆陶、清渊等县,乃至波及到河间郡的陵清、甘陵等县域。 太子此次赈灾所携粮秣钱币并不多,盖因国库空虚,陛下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陛下受禅即位大统时,出于对刘氏的感激,并未对前朝刘氏封国进行消减,这些封国区域内的税赋并未上交朝廷。 陛下受禅后,又对族内兄弟子侄进行了分封,更是扩大了封国区域。 何况全国公爵、侯爵更是不在少数,后妃、公主的汤沐邑更是占据了多数膏腴之地。 陈牧自是知晓这些情况,西汉末年,王侯贵族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土地兼并严重。 最终造成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民穷国虚,独肥了那些王公贵族们。 此次陛下肯放太子来魏都赈灾,倒也不排除考验太子的意思在里面。 虽说范眭在推行陈牧制定的《平患三策》方面可说是不遗余力,为灾后重建奠定了基础。 但是,辨证的来看,也正是因为有了《平患三策》,让伤亡的人数大减。 活下来的人多,吃饭的嘴巴就多。 以往的大灾,紧随的瘟疫让死亡的人数成倍增加,可以说是大破;而此次灾后,防疫措施得当,瘟疫得到控制,死亡的人数有限。 大破则可大立,而不破则不立。而这才是太子面临的真正难题。 陈牧跟着太子走了好几个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