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节 悄然完成阶级分化 (第1/1页)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面还是滑得很,远处的山、地里的庄稼,给雨水冲刷得青山绿水、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别墅里,一大一小兄妹俩坐正在吃早餐。 走廊上六条边牧团聚,正在吃着美味的狗粮,两条边魏玛也是。 穿山甲小二早不是当初只有小七巴掌的婴儿,现在和他mama一样,长大了,且年少力强。 枫树上白头鹰小九咕咕叫着,好似在述说什么。 “哥哥,我昨天晚上睡的好香。”小七嘴里嚼着青豆,一边说话。 张一微笑,她从前天半夜到昨晚八点前,一直在外面流浪,本又饥又累。 加上自愈术修复带来的效果,两两相加,她自然会睡的很熟、很香。 “我也是,一般下雨天,晚上会睡的好一点。”张一应着她话。 餐后小七和宠物们玩耍。 张一到书房在网上亚马逊网上定了一套中文小学一年级教材。 和天朝不同,米国中小学教育以误乐教育为主。 学生三点放学后,大部分孩子直接回家,特别是黑人孩子,放学能玩疯。 按政府制定的学习计划,‘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 中小学生确实可以得到快乐童年时光。 然尔有部分白人孩子、华人孩子却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参加户外活动。 实际上想要跻进社会精英阶层,需要更多的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否则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菲丽丝奶奶在小七择校时,跟张一说过,‘美加两国看似公平的环境下,实际藏着大不公平。’ 而那些从小自律自强的中小学生,大学时期最终会进入真正的名校,在那里是另外一种现象。 张一曾看过一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世界名校’。 在哈佛大学,半夜2点整个校园仍灯光通明,餐厅里、图书馆、教室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 食堂的长椅上随处可见睡觉的学生、边看书边啃面包的学生,他们争分夺秒在学习,压力很大。 就这样的学习态度,哈佛每年仍有30%的人毕业不了。 还有几所顶尖收费私立大学,毕业率更是只有30%。 和雪莉的情况类似,学业压力大的喘不过气。 西方教育实际通过宽松的过程,悄悄完成了社会分层。 张一认为制定这种规则的人其心可诛,坏到生儿子没**。 然而还是他们,最顶尖这一小撮人,制定的这种规则却深受人们欢迎,即得到大家的认可,又巩固了家族的传承和地位。 所以,即使小七回来,张一也不会放过她。 家教、辅导班、户外活动这些,一样不会少。 经过思考张一放弃网上买书,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他决定外聘老师。 于是离开书房,在停车场停边的办公房里找到安琪。 “安琪,帮我在网上招聘两名住家家教,一个乐器老师、一个文化课老师。”张一道。 “....”安琪眨眨眼看着张一,“boss你不知道吗?” “我应该知道什么?”这妮子越来越跳,张一气笑了, “丽姐就是最好乐器老师。”安琪回答。 张一一头黑人问号? “之前你出远门,贝内特原农场主留下来的钢琴坏了,陈叔要把它扔掉,丽姐要了回去,还将它修好。当时丽姐弹凑了一首‘卡农’,虽然我只有三级入门,也能听出她的音乐天赋很高。” 安琪解道道。 “哇!”张一吃了一惊,这是一个大惊喜。 “这事我去和崔丽商量,你在网上另外在招聘一名文化课老师。”张一对她说。 “没问题boss,薪资定多少?”安琪问。 “十万美元一年,我要最好的。”张一咬牙切齿道。 米国工资月薪3000-4500美元,属于技术性白领或者有一定学历的职员。 月薪上5000美元阶层是属于收进比较高的阶层,属于接近金领阶层,比如:大学教授,医生等。 十万美元一年,等于月薪八千美元每月。 这样的月薪,农场虽然偏了点,张一不相信招不到好的家教老师。 离开办公房,张一找到崔丽,每天早上、中午、傍晚她准点会在畜棚里。 “早上好boss。” “早上好,有件事情得麻烦你。”张一对她说。 崔丽放下料桶,狭长的双眸迸放着坚定目光,直视着张一,道:“请吩咐。” 张一摆摆手,示意她不需要紧张,道:“我想请你担任小七的音乐启蒙老师,可以吗?” 崔丽愣了一下,完全没想到是这件事情,爽快道:“当然,我愿意。” “畜棚里的工作交给我吧,不久会畜棚会实现自动化喂食、喂水、清洁。”张一对她说。 崔丽点点头应了下来。 离开畜棚张一驾车来镇上小学外,‘达百罗小学’。 学校门关着,里面传来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你好张先生,好久不见。” 就在张一打算上前叫门时,罗宾森太太出现在身后。 这里遇到她并不奇怪,因为罗宾森太太是这里的老师。 张一和韩大远曾去过她家,为她和她的女儿捡到的小羊治疗。 “你好罗宾森太太。”张一回应着她的问好。 “你有什么事跟吗?”罗宾森太太问。 “是的,我想让我的meimei在这里上小学,正打算进去找校长。”张一回答。 “呵呵..”罗宾太太呵呵笑了起来,“张先生,达百罗小学没有设校长这个职务,因为它太小了,每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只有七八个孩子。” 这是张一没想到的,摊了摊手问,“那我应该找谁呢?” 罗宾森太太用手指了指自己,“我是授课老师,同时兼职着登记新生。” 张一笑了起来,开心道:“这是个好消息,看来我不用找其他人了。” 罗宾森太太笑着点头。“是的,她可以随时来上学,没有其它复杂的事情,身份资料带过来就可以。” “那真是太感谢了!”张一向罗宾森太太表达道谢,并把提前准备好的小七身份资料递给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