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B27,暗战之洛伦兹、减速、螺壳线与一起死 (第2/3页)
好围绕地球转3圈!” “转三圈就会勒死我们?!” 苗诺仿佛看弱智一样质问邹林堂。 “我怀疑是的...” 这次轮到苗诺对他翻白眼...... 巴菱羽伸手抽出一张纸,“我记得是3圈半吧?” 她在图上画个点,然后延伸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圈了一个球。“以前我们研究离心机游戏之作,发现一件好玩的事:匀速旋转的光滑杆上串着一个小球,如果滑杆一秒旋转一圈,那么距离中心1cm的小球会在三圈半后超过光速。” “什么?”苗诺没有听清楚。 菱羽再次重复了一遍,“滑杆上小球会在三圈半后超过光速。假如没有物理性质边界限制,小球3圈半后超光速,计算过程对于你来说比较复杂就不写了,总之,这个小球在转3周半后,必定超光速。” “其实这是错的。”邹林堂在旁补充。 苗诺嘘口气,“错的你说个锤子啊?!” 邹林堂补充道,“我们计算结果是,转3.6002圈后超光速。” 苗诺指着窗外那道光柱,“你们早就做到超光速了!” “没错,这点我也不明白。林堂你解释一下?” 林堂再次沉默几秒,组织一下语言: “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在研究暗物质,他认为暗物质就是被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决掉的’以太’。” 对面两个人反应完全不同,苗诺维持一脸懵,菱羽眼睛却亮起来。 “没错,洛伦兹老先生的以太观,也许是正确的。” “洛伦兹又是谁?”苗诺一脸迷糊问。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公式,洛伦兹变换,经典电子论创立者,1902年第二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没错,就是那个洛伦兹!” 苗诺眼神随着解释一步步明了,“他呀,他又弄了什么以太观?” “洛伦兹变换!简单说,当年科学家们把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组用伽利略变换从一个参考系变换到另一个参考系时,发现真空中的光速必将改变,于是对于不同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麦克斯韦方程及各种电磁效应可能是不同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洛伦兹提出了另一种变换公式,即洛伦兹变换。爱因斯坦把洛伦兹变换用于力学关系式,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你这是简单说?!苗诺似乎想打人。 菱羽笑着按住苗诺,“还是我来说吧,当时很大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光是波,既然是波肯定有传播介质,例如水波是在水里传播一样,那么光波应该也在一种介质中传播,这种物质被命名为:以太。可是这种定义造成更多与实验结论不符合的困扰,因此洛伦兹提出一种观点,以太是一种不会运动的物质,它是完全静止的,不会因为天体运动而带动它运动,没有任何力学性质,还跟其它有质量物质不一样,洛伦兹的“以太“不会像其他物质一样对世界产生影响。” “这个观点与我们今天对暗物质了解几乎一样,我们认为暗物质不会与电磁力,强力,弱力发生作用,仅仅可能与引力发生作用。 而这种与引力发生的作用在地球上,甚至太阳系内,根本测不到,我们完全可以忽视暗物质对我们世界的影响,目前仅在遥远太空,超远距离的光线透镜效应,超级巨大尺寸上,例如星系离心力,宇宙膨胀系数上,可以观察到似有似无的现象。 这个暗物质性质就是洛伦兹定义的“以太“啊!” “然后呢?这个与AC代理人要杀我们有什么关系?!” 邹林堂扯过列表,指着第2条, “熊粟告诉考古,暗物质不与强力,弱力,电磁力发生作用,仅与引力发生作用,是因为精细结构常数与可见物质不一样;” “精细结构常数是原子内电子速度与光速比值,如果暗物质与我们常见物质不一样,意味着要么暗物质原子内电子速度与我们不一样,要么它所在的空间光速与我们不一样,或者,” 他伸出双手,划了一个大圈,“全部不一样。” “自从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宇宙中最快速度是光速,人类就一直幻想突破它。我们幻想办法都是不断加速加速再加速,就连各种科幻作品,表现都是加速,猛的一冲,啪!跳跃进多维空间!但是相对论告诉我们,不可能,那个耗费能量永无上限,增加速度造成的引力塌陷,比宇宙中最强黑洞还大,做不到! 从来没有人想过,如果减速呢?” 减速?菱羽脑海里仿佛划过一道强烈闪电,眼前一片耀光,轰鸣声塞满耳朵,以至于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 狠狠摇摇头,把思绪拉回现实,“你说什么,再说一次?” 邹林堂点点第2条,“减速!减速!减速! 你看这里,如果我们同时对光与电子减速,减速后仍然维持1:137比值,那么所有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不变下,就可以与暗物质同步,跳到暗物质空间! 暗物质空间与可观测物质空间的参考系不一样。 既然参考系不一样,两者就互不作用,要超越可观测物质空间光速是非常容易一件事,既不需要大量能量输出,也不会造成异常引力陷阱。” 菱羽还在反对,“不对,1号冲击点没有出现超光速现象。你的猜测不对。” “你忘了吗?第一次同步是2维传送,我在会议上解释:第一次冲击之所以没有出现切连科夫效应,是因为传送目的地,是二维空间,就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