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2章 谁还不是个海王了? (第1/1页)
,全能大宝鉴 电话里,谭贵青的态度依然诚恳,“杨总,中午一起吃个饭顺便聊聊投资的事儿吧,我很……” 杨磊直接拒绝,“我现在更忙,不好意思,等我忙完了再联系你,好吧?就先这样吧,我准备吃饭了。” 根本不给谭贵青说话的机会。 但也不会直接拒接电话。 这叫火候。 掌握好这个火候,他能把谭贵青来回拉扯一两年,直到真正的微博面世。 和海王养鱼一个道理。 碰上高端玩家,大部分所谓的精英都要栽进去,几年后国内会涌现出一批批量生产的高端海王,专钓各行各业的精英,it领域是最严重的受灾区。 而杨磊绝对是海王中的海王,他真要下决心钓住谭贵青,能在悄无声息中把谭贵青钓一辈子,当然那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金钱,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收益,不值得罢了。 如果想报复一个人,嘿嘿…… 苏洛洛一边啃排骨一边问:“磊哥,又是那个谭贵青?” “嗯。” “真不打算和他合作了呀?” “当然不是,合作还是要合作的,但合作之前得敲打敲打,不然不老实。” “就不怕他反悔?万一找到别的投资人……” “随他去呗,是他需要我,而不是我需要他。” 苏洛洛满脸问号,“不是你要找人合作的嘛?” “那不一样,我确实需要有技术的合作伙伴,但需求并不是非常急切,只要稍微放低标准,合作伙伴随便选,把这个投资计划往后推几个月一两年也不影响我继续赚钱,但他就不一样了,没有我的投资,他的创意根本没机会实现,找其他投资人也没有机会,因为那个创意虽然前景广阔但cao作难度极高,我不敢说除了我没有人能玩得转,但谭贵青能接触到的投资者中肯定没有那个级别的高人。” “懂了,磊哥你是吃定了谭贵青所能接触到的投资者中数你最有钱也最有能耐。” “真聪明,”杨磊大笑。 话糙理不糙。 就是这么个道理。 和男女相亲一样样的。 杨磊是个有钱有颜还有能力的高富帅,谭贵青手里的项目则是一个貌美如花的青春美少女。 猛地一看,双方还挺匹配的。 但实际上呢? 完全不对等。 高富帅只要不破产,财富会越来越多,一直到七老八十岁,自身的价值依然显赫。 可美少女的保质期却只有短短的十到二十年,年龄越大价值越低,而且是断崖式下跌,和高富帅之间的差距会瞬间拉大到再也无法弥补。 谭贵青的创意好不好? 好。 但保质期也短,等其他互联网巨头留意到这个项目,谭贵青的创意就将一文不值,如果谭贵青在这之前不能给宝贝女儿找个好人家,就再也嫁不出去了,只能老死家中。 互联网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能冒头的,必然会冒头。 没机会冒头的,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在种子阶段就被闷死了。 所以,最着急的必然是谭贵青,除非谭贵青能找到一个比杨磊更有钱也更有能力的投资人。 这份能力不是其他,而是商业运营这块。 谭贵青不是傻子,能明白运营的重要性,不会傻乎乎地认为只要拉到投资就能把项目做大做强。 这也是谭贵青拉下脸皮低声下气向杨磊求饶的主要原因。 确实找不到比杨磊更优质的投资人。 这就是杨磊的底气。 不然的话,他也不敢这么玩。 毕竟,谭贵青的项目确实靠谱,技术层面也没问题,甚至心智、综合能力也都不差,确实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值得投资。 吃过午饭。 杨磊和苏洛洛返回学校,继续忙活,除了元宵节活动,其他大大小小的事务也不少。 一直忙过元宵节,分别把秦洋和冯娇送上飞机,这才重新闲下来。 大四合院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直到昕小妞正式转学北影。 嗯,杨磊搞定了昕小妞的转学事宜。 他找的是赵爱清。 问赵爱清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 赵爱清也不确定,说要打听打听。 五天后,赵爱清回信,说这事儿搞定了,走流程就行。 嗯,没花钱,甚至没有请客吃饭。 但中间转了多少道关系花了多少人情,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赵爱清没说这些,意思就是一个人担下了这些东西。 杨磊要是想感谢,感谢赵爱清一个人就可以。 当然,杨磊也不愿意多打听更不愿意多掺和其中,因为这事儿毕竟不是什么值得光宗耀祖的好事儿,相反,还有点不太能见光。 所以悄悄地沾点便宜就得了,不能干那种占了便宜还卖乖的事情。 唯一让他头疼的事情是昕小妞不愿意一个人住小四合院,而是想搬进大四合院,倒也没什么坏心思,就是图个热闹,她就这么个性子,何况让昕小妞一个人住那么大一个院子,他也不放心。 大四合院当然还有空房间,但真要让昕小妞住进去,赵晓竹她们肯定会有想法。 毕竟赵晓竹宋芳菲她们都是老同学,谭佳颖也是晋省人,而且也早早地认识了杨磊,彼此之间没啥隔阂。 可要是忽然住进来一个满口“弄撒子”的昕小妞,指不定会怎么想呢。 万一闹起了小情绪,不知道多久才能哄好。 然而面对昕小妞那嘟起来的小嘴,他实在拒绝不了。 好在,钱萌萌给力,直接把昕小妞拖走了,“忘了我跟你说过的话了?来首都可以,但必须住我那儿!” 杨磊暗自庆幸地同时给钱萌萌发了条短信:“钱总威武,必有重谢,【抱拳】。” 钱萌萌则回了一句“渣男。” 嘿嘿嘿。 渣男不渣男的无所谓,解开目前的困境就好,剩下的交给时间。 然后,他被辅导员喊到了院长办公室。 院长张维英还是那么地意气风发,因为在目前的舆论阵地上,张维英占据着绝对的主流,俨然是各大经济学派中最出彩的那一个,而且随着职务的变动,给人一种被上边看重的感觉,有一种随时都有可能高升的迹象。 一个词,如日中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