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 社会调查 (第1/1页)
全能大宝鉴正文第144章社会调查杨磊想来想去,现在适合宋芳菲做的项目就一个。 服装。 做服装品牌非常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什么都不用做,注册一个服装品牌,再随便弄点款式,送到服装厂里就能贴牌生产,哪怕一个员工都没有。 重生前,直播带货的时代,一个粉丝十万加的小网红都敢注册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给自己带货,虽然销量不能和大品牌比,但收入也相当可观,光带货就年入百万的比比皆是,尤其是短视频平台上的主播们,带货能力相当强。 宋芳菲不是做网红的料,但这才06年,不影响她做服装生意,因为做这个生意真的很省心,把控好大方向就行。 注册、生产、囤货、打广告、销售。 只要在广告环节舍得投钱,投一两个亿下去,线上线下全渠道投广告,一年赚个几千万真的和玩一样,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本,剩下的就是净赚,吃品牌就能吃一辈子。 如果愿意多注册几个品牌…… 绝大部分服装品牌都是这么运营的。 当然,大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团队。 但生产基本上都是服装厂生产,服装公司自己一般不做生产,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免去了人工、场地、材料、器械等费用,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广告推广和渠道拓展这块。 换句话说,做服装生意的核心业务是营销。 把营销做好可就能赚钱。 这非常适合宋芳菲这种还要上学的大学生妹子。 如果有需要,宋芳菲这个北大高材生的身份也能成为营销的噱头。 一个漂亮的北大女学生在大一就白手起家成立自己的服装品牌…… 这样的宣传标题绝对足够吸人眼球。 如果再贴上几张宋芳菲的美照,那杀伤力更强。 反正就一个意思,这生意很适合宋芳菲。 所以,他直接道:“如果你非要做,那就做服装这块吧。” “服装?” “对,男女装这些。” 宋芳菲有点蒙:“我做服装?” “有问题?” “这生意也太……” “太低端?嫌弃没有技术含量?” 宋芳菲也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我好歹也是北大光华学院的高材生,去卖衣服不是大材小用么?” 杨磊摇摇头,“你这个心态首先就不对,做生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赚钱不赚钱的区别。” “可,可是卖衣服也太那啥了点。” “你觉得卖衣服很低端?” “对。” 杨磊笑了,“给你布置个作业,去做社会调查,调查目标就是不同等级的服装商贩,夜市摆地摊恶当、街边开小店的、做大品牌代理的、大品牌直销店、服装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等,去做吧。” 宋芳菲懵了:“我一个人?” “当然不是,全班都有,但以你为主导,而且最终的总结完善也需要你亲自完成。” “这……” “放心,我会和院长提这事儿的,让院长给你们开绿灯,咱们光华学院可不是普通院校,咱们很提倡实践的。” “那也够呛吧,你能和院长说上话?” “只要我愿意,肯定行,”杨磊信心十足,“再说了,就算院长不同意也没用,我直接在班里发任务,就说是加入我的投资公司的一个小小的考验,再发点补贴,让他们趁周末去做。” 宋芳菲想了想,真要这么干,还真能行。 因为杨磊在班里的号召力太强了。 如果杨磊愿意,甚至可以把这份号召力扩展到其他三个大一班级中。 一点也不夸张。 毕竟杨磊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在这儿摆着。 尤其是颜值。 杨磊颜值的杀伤力也丝毫不容小觑,因为北大的男女比例稍微有点失衡,女生偏多,尤其是他们光华学院的06届,女生了占三分之二。 杨磊真要在学院里振臂高呼,那真有一呼百应的效果。 所以,宋芳菲深吸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 “拍卖会结束。” “你也会一块参与调查吗?” “想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去做那么无聊的事情,”杨磊伸了个懒腰,“我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什么?” “暂时不告诉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切,”宋芳菲撇撇嘴,扭头问王乐瑶,“瑶瑶,你想做点什么不?” 王乐瑶急忙摇头,“我,我不是那个料。” 杨磊也笑着帮王乐瑶开脱,“你忙你的就行了,她可不用你cao心,人学计算机的,前途不愁。” 嗯,学计算机的确实不愁找工作。 何况还有杨磊这个大佬的支持,王乐瑶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个光明的未来,还真不用宋芳菲cao心。 这时,洗碗后从厨房出来的赵晓竹坐到杨磊身边,“聊什么呢?” 杨磊也不隐瞒,“生意上的事儿,你要不要也掺合一手?” 赵晓竹瞪大眼睛,“你先说说。” 宋芳菲嘴快,把俩人刚才聊的从头至尾讲了一遍。 赵晓竹眼睛亮了,“我也要做。” “正好,一并算入我的投资公司里,”杨磊直接定下基调,这生意就是他自个儿的,这些人都是给他打工的,免得这些人在赚钱之后因为分赃不均而闹矛盾,先小人后君子,定下规章之后再考虑赚钱的事儿,“你也可以问问你班上的同学有没有兴趣。” 赵晓竹眼神更亮,“只参与调查?还是加入你的投资公司?” “都可以,只参与社会调查也有补贴,想加入我的投资公司则需要拿到你们学院教授的推荐信。” “啊?” “别啊了,毕竟我们只是可怜的北大,而你们是世一大。” “呸,你们才世一大呢,”赵晓竹反驳一句,“我们教授怕是不会同意,这相当于让我们清华的学生给北大学生打工,哪个教授能忍得了?” “那你就太小看这些教授们的心胸了,开玩笑归开玩笑,事关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他们可不会小气。”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清北两所最顶级的大学相爱相杀那么多年,但合作也不少,若干年后更是各自拿出自家的强势课程向对方开放,北大学生可以去清华学习诸如《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工业系统概论》等热门学科,清华的也能去北大学习一些强势学科。 所以,杨磊真要对清华学生开放他的投资公司,清华的教授们绝对不会吝啬一封推荐信。 当然,杨磊也不至于多看重一封推荐信,推荐信不是重点,重点是大一学生从教授手中拿到推荐信的过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