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出宫【推荐/收藏】 (第1/2页)
紫禁城咸熙殿: 张太后坐在贵妃榻上,在她下首,朱瞻基,正低声与她说着什么。 “汉王最近有什么动静吗?”张太后问道。 “自上次父皇大行时,汉王在京师的谋划失败,回到乐安后,便加紧联络以前靖难时的袍泽。” “从锦衣卫刺探的情报来看,山东,北直隶,山西等地卫所皆有人附和汉王。”朱瞻基神色严肃说道。 “这不奇怪。”张太后沉吟片刻说道“汉王这人虽然野心勃勃,嚣张跋扈,但是也极善军务,军中有很多人都是服他的。” “这个我是知道的。”朱瞻基点了下头。 “除了汉王能得军心外,其实军中有些人对你父皇是有不满的。”张太后神色复杂道。 “因为父皇重用文官。”朱瞻基失笑说道。 “嗯!” 张太后颔首说道“你父皇刚一登基便重新设置三公、三孤官,给予那些心腹文臣尊荣。” “其中少师蹇义、少傅杨士奇、少保夏元吉,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少保吴中等人皆身居高位。” “那些武将见了,自然是有意见的。”张太后继续说道“你皇爷爷在时,喜开拓,数次北征,他们那些武将才能立下功勋,得高爵显贵。” “可你父皇那人,他不喜战争。”张太后失笑道“所以从感情上那些人偏向汉王,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我明白。”朱瞻基颔首应道。 “你准备如何应对呢?”张太后继续问道。 “如今也只能在乐安附近提前布局,尽可能将汉王围困在山东一地,然后以不变应万变了。”朱瞻基沉吟说道。 “的确,目前也只能如此了。”张太后徐徐说道“汉王不公然举旗造反,我们便不好动他,如今国家经不起第二次靖难之役了。” “咯咯......” 朱瞻基听了正准备回答,便听见不远处,传来小女孩银铃般的笑声。 朱瞻基与张太后,两人先后看了过去。 便见胡皇后抱着年仅5岁的顺德公主(朱瞻基与胡善祥的长女)正与嘉兴公主朱茵在说笑。 朱茵一向俏皮,不知她做了什么,逗得5岁的顺德公主嘻嘻哈哈,欢快不已。 朱瞻基见女儿玩的高兴,心情不由轻松了几分,收回目光,低声问道: “皇妹想通了吗?”朱瞻基徐徐说道“她愿意嫁给张忠了吗?” 张太后听了神情一窒,感慨道“能想明白最好,若是想不明白,难道便不嫁了吗?” 朱瞻基讪笑一声,说道“我只是心疼皇妹,她以前总是梦想能找个如意郎君。” “哎!” “她是我女儿,我何曾不希望她事事如意。”张太后叹了口气,说道“但是,之后我们应对汉王时,需要英国公的支持。” “茵儿嫁入英国公府,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张太后说道。 “母后说的是。”朱瞻基附和道。 “那个张忠你见过了,觉得其人如何?”张天后认真问道“配的上我的茵儿吗?” “张忠其人还是不错的。”朱瞻基笑道“人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而且也颇有能力。” “那便好。”张太后轻轻吁了口气,说道“我这个为娘的还是希望你们这些孩子们都幸福的。” “难为母后了。”朱瞻基感激说道。 “哎!” 张太后摆了摆手,神情复杂的对朱瞻基说道“自我嫁入皇家,便知道此生便身不由己,你这个做了皇帝的人想来体会的更深。” “是呀!”朱瞻基说道“儿子,每每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殿下满堂公卿,时而豪情顿起,时而胆战心惊,谨小慎微,生怕踏错一步。” “为君之难,便在于此呀!”张太后感慨说道。 朱茵逗弄了一番自己的小侄女,看见自己母后与皇帝哥哥停止了谈话,连忙走了过去。 挽着朱瞻基的手臂,撒娇道“皇帝哥哥,你帮我劝劝母后,她非要让我嫁给那个张忠,我又没见过他,我不想嫁。” 朱瞻基看着眼前娇俏的皇妹,满脸无奈的看向张太后,但见张太后神色严厉,不由叹了口气,说道: “皇妹,母后与我都不会害你。”朱瞻基望着朱茵说道“那个张忠的确不错,你会喜欢他的。” “哼......” “我原以为只有母后狠心。”朱茵听后不由松开了拉着朱瞻基的手,伤心说道“原来皇兄也不疼我这个meimei了。” 朱茵说完,便从袖子中掏出丝帕搵了搵眼角的泪花,匆匆离开了咸熙殿。 胡皇后原先还在照顾女儿顺德公主,眼见朱茵哭着跑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