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乱起(2) (第3/5页)
钱博、钱讽父子也商量了起来。 “父亲以您之见,黄寻真欲说合我钱家与吕隆结亲之事否”? “你对黄寻如此殷勤,怎么如今反而怀疑起来了”。 “我只是觉得别人既然作为我的媒人,我自然要客气点。但是我也没有傻到偏听偏信的地步”。 “你不用担心了,我看黄寻是真要撮合你与吕隆之女结亲的事。其实我在与黄寻的辩论中,已经向黄寻释放了我的意图。不过黄寻没有接我的招,反而欲让我与吕隆联姻来邀我出兵。 虽然与我的预期不符,但若真与吕隆联姻,那我钱家便可以刺史大人姻亲的身份登上交州的官场。也好过在高凉做一辈子被人看不上眼的土帅”。 “既然父亲大人相信黄寻,那不若我们与黄寻搭上关系。黄寻是吕隆的心腹,若是以后我们与吕隆联姻,那黄寻就是自己人。我们若再与黄寻搭上关系。这交州之地,就没有我钱家手伸不到的地方了”。 钱博见到儿子突然灵光,于是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钱讽回道:“最好我们也跟黄寻成为姻亲。可惜我知道黄寻早就被吕隆看上,欲以妻妹拉拢。不然我钱家可招黄寻为婿。 既然不能结为姻亲,那便让弟弟拜黄寻为义父如何?到时黄寻与我钱家也成为亲家,如此岂不安好”。 钱博听到钱讽如此说,心中当然大怒。还以为儿子有长进,没想到还是怕自己宠爱幼子而威胁钱讽的地位。如果把幼子让给黄寻为螟蛉义子,那钱讽之位稳如泰山。 为什么钱讽对自己的弟弟如此顾忌呢? 原来钱讽之母已逝,现在的当家主母是钱博娶的继室。由于钱博通读汉家文章,故而对于钱讽也是以经义教授,让钱讽知道了嫡庶之别。 又钱讽得知了近朝袁绍儿子袁谭和袁尚争位之事,怕由后母所生的弟弟威胁自己的地位。故而先提出让弟弟为人质。钱博因钱讽已长成,而幼子尚小,没有用处,故而答应幼子为质。 没想到黄寻将幼子送回来了,钱博当然高兴。但钱讽心中不甘,又想出将弟弟送给他人为义子的办法来,总之要排除这个隐患。 钱博当然不想将幼子送出去,但想到如果钱讽真娶了吕隆之女,那钱讽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样的话,幼子在内必成为钱讽的眼中钉,势必要祸起萧墙。 钱博这么一想,再看向钱讽,发现钱讽的眼神犀利。钱博突然觉得,钱讽自得到娶吕隆之女的消息后,就不在自己面前畏首畏尾了。因为钱讽觉得自己有依靠了。 钱博知道,现在钱讽就是逼自己答应此事。不然以后钱讽必向幼子下杀手。钱博为了保护幼子,只得答应钱讽,送幼子拜黄寻为义父。 钱讽见父亲答应,当然喜笑颜开。过了两日,马文率领军队来至高凉,黄寻当然去迎接,将高凉之事告诉了马文。而钱博父子得以团聚,当然激动相拥。 晚上钱博父子设宴款待黄寻,感谢黄寻送归幼子。但是这时钱讽却说道。 “黄校尉之英武威名,我等边远之人早就知晓。故想向黄校尉攀一门亲事,不知黄校尉之意若何”。 黄寻一听,心中咯噔一下。不会是又要送女人给我吧。在骆越部落时,黄寻就被这么搞过。幸亏黄寻应变得当,让赵达代黄寻顶缸了。不然黄寻可没法。 但是如今吕隆已经替自己求娶步家结亲。有了这个底牌,黄寻当下说道。 “不瞒钱太守,我已向步家求亲。若是联姻之事,实在不好意思”。 钱讽却道:“非是此事。我之幼弟得黄校尉照顾,能从番禺安全回家。我作为其大哥,当然感激。只是高凉边荒之地,不能学有所成。我弟之才甚是聪慧,若是待在高凉,是毁了我弟这身英才。 故我惶恐谏言,欲让我弟拜黄校尉为义父,学习黄校尉之军略才学。望其日后能入朝封官,也不负了我弟这身聪慧之才也”。 黄寻听后大惊,这是直接送儿子了。我还没有娶媳妇呢?怎么儿子就先整出来了。黄寻当即回道。 “此事万万不可,我尚未娶妻而得义子,这叫别人如何看我?我娶妻之后,我夫人又将置这个孩子以何地位,此事恕我不能答应”。 钱讽见黄寻推辞,又说道。 “如今我钱家与吕隆将军将结姻亲,黄校尉乃是吕将军之心腹,我听闻吕将军特意为黄校尉求娶步家之女为妻。 若是如此,黄校尉与吕将军为连襟,而我钱家又将与吕将军结为亲家。若是黄校尉能收我弟为义子,则我钱家与吕将军、黄校尉互为亲族。三家合力讨伐士规,士规还有何能敢乱交州乎”? 黄寻听明白了钱讽的意思,心中对于钱讽的看法大为改观。当时钱讽带兵来围攻黄寻时,一副纨绔公子的做派,毫无军事能力可言。没想到玩起这些小算计来还是很有章法的嘛。 钱讽的意思就是,黄寻虽然提出要为钱家与吕隆联姻牵线,但是钱家还是觉得这个不一定能成。若是黄寻收钱博幼子为义子,那即使吕隆不同意联姻。黄寻收了钱讽之弟,那有黄寻这个亲家,钱家也有收获。 需知黄寻的英武之名,经过平定士徽之乱已经广泛流传于交州。钱家得到黄寻这个亲族,也能在交州官场占有一席之地。 自从士徽被灭之后,交州的势力出现了大片的空余。如钱博这种占据高凉一地的人,自然想乘机扩大势力范围。而士规则是利用士徽的余党再次起事,声威之盛也是让交州许多小豪族为之侧目。 如今吕岱不在交州,吴国的精锐或防御曹魏,或跟随潘濬征伐五溪蛮,也暂时抽不出兵来援助交州。只有吕隆的军队驻守在番禺,所以还在观望中的小豪族都想参与士规之军。但是毕竟有士徽之败在前面,所以这些小豪族还是慎之又慎。 黄寻想清楚了此事之后,为了自己与吕隆的平叛大业,自己也只能答应收个干儿子了。 不过一想到收义子这事,黄寻就想到了董卓收吕布、刘备收刘封之事。这两件事都是以悲剧收场的。所以黄寻心中对这个硬塞过来的干儿子是很不喜欢的,只是为了拉拢钱家而不得不答应。 黄寻决定待交州战事结束,就把这个干儿子送到张奂那里去。黄寻故意留这个干儿子在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