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碎(十四) (第1/2页)
如果是过去的陈近山,一定会选择适可而止,他本就不是一个太贪心的人。 可是十年的上位者生涯,却让他有了一点枭雄的心态。 一本万利这种好事,怎么能不搏一搏? 也许,陈近山的魔障,远比他以为的,要大得多,根本不只是对师门的畏惧! 背着那么沉重的魔障,他竟然还能走的那么远,这也确实是一个奇迹! 又或许,当他以为自己还能走回正道的时候,他其实早已经偏离它很远很远,不知不觉也偏离了原本的执我之道! 他以为自己比那两兄弟强得多,在真正的大道面前,偏差许多和偏差更多,又有多大区别呢? 大道之下,一丝错误都会被放大,一些错误,和无一是处,真的差不多了。 他一直在走着的,早就不是什么结合夙慧领悟的执我之道,而是别人安排好的人道! 这世上能让修行者偏离大道甚远,还依然进步神速的,也只有那一位。 很多事情,一旦串联起来,立刻变得清楚,普通人有了怀疑,也能猜出一些端倪。 问题是,这点怀疑的种子,如果根本没有的话,就永远不会生根发芽。 当被一片叶子遮住眼睛,就算是最顶尖的聪明人,也会做出自作聪明的蠢事。如果层次根本不同,那么聪明与否,愚蠢与否,也根本无从去判断。 这便是层次的重要性! 层次太低,任凭智谋通天,也不过是随手拿捏。 金花节,是中和盟国的国庆日,中和盟国推倒封建王朝的那一天,正好是金花开的最灿烂的日子。 这就像是一种预兆,新国定会蒸蒸日上。 于是,这一天变得更有意义,为世人所铭记。 凌歧成为国会议长之后,便建议总统,让这日变得更有实际意义,不光要普通同庆,全国一起放大假,还要招贤纳谏。 所谓招贤纳谏,就是国会多召开一次会议,同时对全国范围内世俗中表现活跃的修行者,进行一波统一的网罗和筛选。 国会开会,那就是例行公事,多一次少一次,其实也无所谓。 但修行者不是白菜,数量很少,成长周期又长,就算是普通修行者,不是入道的修士,放到整个世界来看,数量也极为稀少。 所以除了最初几次,这招确实有些收获以外,近几年,中和盟国已经很少通过这个,搜罗到什么人才,只是聊胜于无,才依旧默认这套制度的存在。 裴家兄弟所言,当然不是金花节的招贤会,那种公开的招募,除了第一次,凌歧就没真的给予太多重视。 但这次金花节上,还有另一件大事要发生,说出去绝对会震动天下,却并不为众所周知! 目前世界已知区域的修行界,百年前曾号称第一人的那一位,宣称自己已经触摸到了仙人的门槛,要在这次金花节上,代表某大国出使中和盟国,拜访凌歧,共参大道! 世俗的种种,不必拿来多说,不过是个掩护。 这种修行界的盛会,确实数百年难得一遇! 共参大道,可不是友好交流访问,那一共有两重意思,一个就是同道为友,相互印证,切磋一下,然后共举霞光。然而这古往今来,也不过一次成功的例子。再有,就是不为道友,便是道敌,说不通,那就打,只要杀了道敌,一样有一定可能飞升仙界! 古往今来,飞升的例子,本就屈指可数,自己蒙头修行飞升的,除了不入史册的,有记载的数来数去也只有三人,还算可信,但已不能辩证。 相比起来,倒是这种互为印证的情况下,有过五六次飞升的记录,虽然同样难以考证。 说实在的,这种事情,若是公开了,世俗可能还没什么,修行界是肯定要发生地震的! 这样的盛会,失败的远比成功的多,但就算失败了,对于其他观摩的修行者,也有巨大的好处。 那些能亲眼见证这些盛会的修行者,最后往往都能成为大修士! 只是那数量确实很少,大多数还是事后才知道,听说这种盛事。 这也能理解,要是事前就传的风风雨雨,到时候场面肯定乱哄哄的,修行者手段五花八门,可不是世俗军队一站就能拦住,那种场合,还印证个屁。 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就两兄弟还会没心没肺的拿来和人说,陈近山闻听详细,都感觉心绪震荡,已经做出的决定,都出现了反复! 想在这种场合引起那种恐怖存在的注意,这真的不是在找死? 况且,这两兄弟莫非真的不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盛会之上,除非凌歧能爆发出前无古人的战斗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