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宁为良人 (第2/2页)
两人住下,询问两人是否需要什么吃食,又吩咐小二帮两人端热水洗脸,这才从房间里退出。 看店家出了房门,韩托忙迫不及待跪地行礼,压低了声音:“殿下,属下知错,险些让殿下于险境之中。”韩托是有点楞,可是一点都不傻,这几次三番下来,城门的封闭,街道的宵禁,客栈掌柜的怀疑,无一不险些暴露身份。而宁良似乎处处可以料到先机,一一化解。反倒是自己,虽然久经战阵,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韩大哥快起,不要再叫我殿下了。”宁良扶起韩托,低声道,“哎,如果我所料不差,大周朝廷倾覆,就在这一两日了。只希望老百姓们,不要再受苦了。” 韩托不知道宁良来自未来,知道历史走向,而且实际已经三十多岁,而他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和沉着冷静,也让韩托感到诧异,“遵命,公子。我只是不明白,您是如何知道城门要提前关闭?如何知道要宵禁的?” “城门要提前关闭,我并不知道。只是今日我去你家路上,便明显察觉到路上巡逻的兵士多了,而且还多了不少禁军,我怕迟则生变,所以想要快些出城。” “而宵禁,既然城门这么早就关闭了,显然也会提前宵禁了。这汴梁城,一定是要有大事发生了!” “那掌柜的……” “你想问我为什么不让你说话,又卖惨蒙骗掌柜的对吗?” 韩托重重地点点头。 “很简单,咱们这时候投店本就可疑,街上巡逻的兵士又增加了,而当时我看到掌柜的看着你包裹里的刀,面色有变化,甚至不着痕迹地朝着店小二使眼色了。” “使眼色?我怎么没有注意到?那掌柜的,竟然是想要报官不成?” “韩大哥一天劳累,没看到也是正常。”宁良不愿意打击韩托,随便编了个借口,“开客栈的,自然都和官府有些瓜葛。每日迎来送往的,人多且杂,如果发现什么可疑人物不上报,可是要吃官司的。” “这狗店家,他敢!莫不是先稳住咱们,偷偷去报官了?!”说着,韩托便要去拿包裹中的刀,“看我不一刀劈了他!” “韩大哥且慢。那店家应该不会的,我编的借口没有什么纰漏。我相信,他信了我的话。” “为何这般笃定?” “因为直觉,因为表情,因为他也经历过生离死别,因为——同理心。” “既然公子说不会,我便相信。”韩托显然不知道“同理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脸上写满了疑惑,但是今日宁良表现出来的不同寻常的镇静和果断让他折服。 后世销售出身的宁良虽然不忍心骗人,但自然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最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也是懂的。虽然不得已骗了掌柜的,但是明显地能感受到掌柜的是个苦命的老实人。哎,战争,终是害人不浅啊!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宁良望着窗外街道旁的柳树,忍不住念起了一首流传后世的诗歌,“师父派人种下的柳树,已经发芽了……” 无暇钦佩宁良文采的韩托,听宁良提起父亲,便想起了自己那刚刚悬梁自尽的母亲,还有自己的父亲,想要以百余人力挽狂澜,显然……想到这些,韩托的眼神变得无比地没落。 “韩大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提起……” “无妨,无妨。父亲常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父亲他若是……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沉默良久,韩托似要缓和这尴尬的气氛,出生问道:“公子,不知道您为何要给自己改名宁良?” “哎!”宁良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乱世也好,盛世也罢,我并不愿做什么王侯,也不愿意承受什么江山社稷重托,更不愿意做一条丧家之犬。宁良宁良,宁为良人。只愿天下太平,我们可以不违心地活着,活的很好,就好了!” “可父亲说……” “师父说,要我举义旗,兴社稷对吗?” 韩托点头。 “大周的江山,是如何来的?” 见韩托一脸的迷惘,宁良自顾自继续说道: “大周的江山,也是太祖从汉隐帝那里夺来的;而后汉,又是从后晋那夺来的;后晋,又是从后唐那里夺来的;沙陀人的后唐,是从后梁那里夺来的;而后梁,则是黄巢手下的大叛徒朱温,从大唐那里篡的;就连传国几百年的大唐,不也是李渊从自己表弟家抢的吗?” “哼!禅让?千年来骗人的把戏罢了!江山社稷?只要百姓过的好,谁做皇帝不是做呢?” 韩托虽然知道这些政事,但是出于对皇权的畏惧,至少从来不敢也没有和人谈论过这些,更不要提如今眼前这人还是实实在在的皇子了。因此当他从一个皇子的口中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不由得有些惊诧地瞪大了双眼。这位小宁良,还真是如父亲说的那样“离经叛道”啊! “韩大哥,如果您也打算让我去恢复什么‘江山社稷’,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公子,我……” “但是韩大哥,如果您愿意带着我一起逃亡,我定然会拿您当大哥哥一样对待。”说着,宁良拿过放在桌上的包裹,取出里面的小箱子,郑重双手递到韩托手中,“韩大哥,这些金银珠宝,就交由您保管,我们逃出汴梁以后,何去何从,都听您的。” 虽然宁良对韩托已足够信任,但是必要的试探还是要有的。毕竟这么大一笔财富,多数人见了都会眼红。再有就是韩托身为武将,如果想要建功立业,自己这皇子的身份,恐怕是一杆绝对的好旗帜…… 韩托再迟钝也明白了宁良前面一番话,还有拿出箱子是什么意思了。宁良无心政治,又拿出金银以示坦诚,让韩托瞬间热泪盈眶。 “公子,我韩托只要有一口气在,定会护得公子周全!”言罢,不待宁良反应,跪倒在地,从腰间抽出短匕,割下一缕头发,“我韩托今日在此立誓,生是公子的人,死是公子的鬼。如做出对不起公子之事,天诛地灭,不得好死。”(断发立誓是古人表忠心的行为,见欧阳修《伶官传序》,并不是动不动就断指、割掌) “韩大哥何苦!”知道古人对身体发肤是如何重视的宁良不由得心头一颤。 “公子说宁为良人,属下便宁为良仆。公子如果哪天改变主意,想要重拾江山,属下也甘为马前卒。公子,韩托这条命,是您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