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 江州和京城 (第2/2页)
六位阁老穿过夹道,来到皇极殿前的金台上,站在了百官最前面,然后静静地等待叫进。 过了一会,皇极殿大门被缓缓推开,大汉将军、近侍们各就其位,周吉祥笑眯眯地走出来,对着沈平安五人作了一个揖。 “诸位老先生早!” “周公公早!”沈平安代表阁老回了个礼。 周吉祥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宣百官上朝!” 一番大礼后,正弘帝开门见山道:“我的皇叔,乐王终于反了,这是他的檄文。任公,你给众卿念一念。” “遵旨!” 任世恩念完后,殿上的群臣们群情激愤。 “皇上,乐王大逆不道,当除去王爵,以王师天兵讨伐,以正国法!” “皇上,附逆者皆可杀...” 等这些人七嘴八舌地说完,正弘帝下旨道:“明发天下,皇叔李洓纶,受封乐王,食邑豫章...而今谋逆行事,着革去王爵及一切诰命封赏...以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王卿为钦差,巡抚豫章,节制江汉、荆楚、豫章、江淮军务,主持平叛讨逆事宜...” “遵旨!” 众臣齐声应道。 正弘帝又说道:“汪爱卿,说说豫章战事近况。” “遵旨!”兵部尚书汪中岛应道。 “皇上,诸位同僚,逆乐王在洪州举旗谋逆后,兵锋分掠诸地,洪州、临江、端安、星安、饶安、吉春等府县或降或附逆。叛军兵分两路,水路两万,欲出星子湖,直入大江,现被富口县知县丘好问聚集三千乡兵,会同南湖口巡防营指挥使姚锦堂,将其挡在了富口县以南。” “陆路十万人马,直取江州城,现被署理江州知府岑国璋率兵挡在城下,寸步不得入。昱明公已经移钦差行辕至江夏,以圣旨和王命旗牌调荆楚、江汉兵马,驰援江州和富口县。右路水师两营,即日入援富口县,彻底封死叛军出星子湖,入长江的痴心妄想!” 正弘帝插了一句,“此前朕接到内班司密报,皇叔似有不端之举。为以防万一,我给了岑国璋一道密旨,事变时可奉诏督理江州民政军务,兼理粮饷。” 这时首辅沈平安附议道:“皇上此中旨,已获微臣和五军都督副署,并留密档在大内、东阁和西院。” 听到这里,百官们心里透亮。 难怪王昱明领旨南下后,他的那些弟子们一窝蜂地往南跑,原本以为是去给老师捧场。 还有皇上夹袋里的那些亲信们,前些日子一个二个地也南下,原本以为是去发些财。现在明白了,原来组团去薅乐王那只大肥羊。 最可恨的居然不叫上我们! 安国公、中军都督李余上前启奏:“皇上,昱明公才干超卓,德誉天下,主持讨逆平叛事宜,众望所归。只是军务不同民政教化,臣请调中军都督同知万遵祥南下,襄助昱明公,厘理军备琐务。” 安国公也是开国八大公一脉,是公侯勋贵里的翘首。但他跟信国公、晋宁侯、嘉安伯一样,安分守己,恪遵臣道,揣着与国同体的心思,在武将那边待着不动了。不像昌国公、盛国公等公侯,轻武重文,忙着转型,还跟地方世家打得火热。 “准!”正弘帝稍微想了一下,当即允准。 “皇上,...” 接着又是几位大臣上前启奏,打着各种旗号往王云钦差行辕里塞人,好一起分润军功。 正弘帝也都一一准允这些无关紧要的请求。 “皇上,平叛讨逆,江州城是重中之重,岑国璋非科举出身,又非军功保荐,一介秀才,难堪大任。臣请委一干臣能吏,坐镇江州,指挥调度。都察院兵科给事中许遇仙,清贵通明,曾奉旨巡边观阅军容,通晓军务,臣保荐其督理江州事务,奉命讨逆。” 工部左侍郎胡之荣的话说完,殿里一片寂静,杨谨的双眼都要冒出火来了。 这些混蛋,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江州城守了十来天,等你们再奉旨南下,又是十几天,叛军锐气早就被师弟带人磨得七七八八,各路援军也到齐,然后你们伸手就能捡桃子。 太不要脸。 他不动声色地看向覃北斗、洪中贯和陈可法,但得到的却是不要轻举妄动,暂观其变的暗示。 杨谨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工部左侍郎胡之荣是尚一阗的人,保荐的许遇仙,却是礼部尚书郑时新的门生。这两伙人,平日跟覃北斗、洪中贯不是很对付,现在却保持中立,等于默许支持。 这事大有玄机。 正弘帝开口了,“许遇仙可为监军,即刻前往江州城。” 杨谨心里一凉。这个监军更讨厌,有事没事可以指手画脚一番,稍微不如意就上疏弹劾,找茬还不容易。 有功了顺手就抢了,有过反手就甩了。听说这许遇仙,跟修心公子的关系非同一般。到了江州,还不得给师弟一双足金足尺的小鞋穿? 这可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