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签到灵山开始_第七章 悟空传道五行山 唐僧懵笔收心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悟空传道五行山 唐僧懵笔收心猿 (第2/3页)

   是审美有问题,还是认知有问题?

    张笙气的直接把他提溜起来,走到僻静处让寅将军给他撒泡尿照照,看看谁才不像是好人。

    一番各种层面的羞辱之后,刘伯钦终于认清了现实。

    自己不光丑,不是好人,还智商低。

    竟然被玄奘那和尚给欺骗了。

    眼前这些形容俊逸的一家人,只能用神仙中人来形容,怎么会是穷凶极恶之徒!

    定是那和尚满口胡柴,毁坏仙人清誉。

    看着满脸血痕,诚心悔过的刘伯钦。张笙十分满意,大手一挥便放了他回家,照顾八十岁的老母,和有可能刚刚着床的孩儿。

    至于喜欢乱倒苦水的唐玄奘,没有必要去理会。

    只是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翻山越岭,转眼间出了大唐国界。

    此番算是当真进入了西牛贺州的地界。

    又走了半日路程,便已经看到如同五根巨大手指直插云霄的五行山。

    一路上,张笙给小宝儿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让宝儿对这个有着美猴王称号的妖王有了难以言喻的崇拜感觉,一如我们当年。

    但是这种崇拜也有与我们不同之处,在小宝儿心中她爹才是最伟大,最值得崇拜的。

    不过对于美猴王,小宝儿还是很喜爱的啦。

    所以刚到五指山,安顿了营寨之后,小宝儿便拉着父亲朝五行山下跑去。

    此时猴子已经被镇压了五百年,作为牢头的山神土地珈蓝揭谛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十分松懈了。

    如今眼看猴子要出山,几个如释重负的家伙便不知道跑到哪里快活去了,所以当下根本无人值守。

    于是乎,父女二人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镇压猴子的山根处。

    离得老远,小丫头便带着好似到了动物园一般的兴奋奔向了尖嘴缩腮,金睛火眼的猴子。

    张笙啧啧称奇,她竟然丝毫不怕。

    可见也是个诚然胆大的。

    小丫头凑到猴子身边,便看到他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便用软软糯糯的童音介绍自己道:“猴子叔叔,我是宝宝,那边的是我爸爸,你可别吃我!”

    张笙哑然失笑。

    他并不担心猴子会伤害宝儿,若是连哪个能伤哪个不能伤都辨别不清,还是个锤子的灵明石猴?

    见猴子没有反应,小丫头大咧咧的伸出手来,将猴子头上堆放的苔藓,耳中生出的薜萝,鬓边的青草,颌下的绿莎小心翼翼的给清理干净。

    又拿出小手帕来,将猴子脸上的尘土给擦得干干净净。

    这时,张笙才发现猴子的眼神并没有以前的那么灵动,略微有些呆滞。

    这才恍然大悟,恐怕猴子的主要精力此时已经不在此地,怪不得没有见到桃核变成的空识,怪不得猴子头上会有那么多的青青草原。

    都是很久没有打理的缘故了。

    所幸猴子在这里还留了些神识,很快就眼睛转动,喉舌声和,活了过来。

    “吓,你咋来了?”

    猴子赶紧看了看四周,并没有发现周围有和尚的踪迹。

    看表情就知道心情十分复杂,既害怕又期望。

    才发现自己旁边站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娃。

    张笙眼神阴郁地看着猴子:“我闺女,刚刚还叫你叔叔来着!”

    显然是对猴子没有重视宝宝十分的不满。

    毕竟闺女都是爹的心头rou,受不得半点委屈。

    连爹感觉闺女受了委屈的委屈都不成。

    猴子尴尬的嘿嘿笑了起来,对着小丫头露出了个自以为极其温和的笑容:“俺都几百岁了,一声叔叔可是叫年轻哩,应该叫大圣祖祖爷爷。”

    结果不笑还好,一笑露出的满嘴利齿吓了小丫头一跳,赶紧往父亲背后躲了去。

    只露出半个小脑袋警惕的看着笑容凶厉的大圣爷爷。

    张笙:……

    感觉猴子在占自己便宜,却又无从反驳。

    还是只得从吓了宝宝身上找回场子。

    “你笑的太丑,吓到你侄女了!”

    张笙脸色十分阴沉的说道。

    猴子顿时不笑了,无奈道:“那咋办,这是俺最拿得出手的笑容了。”

    “精神损失费,哄宝开心费,让宝原谅你费等一系列费用,你看着给。”

    带着宝贝来拜山头,肯定是要见面礼的。张笙决定从猴子身上敲上一笔竹杠,毕竟这家伙身上宝贝虽然不多,但是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应该有不少。

    猴子脸顿时苦了下来。

    最后挑挑拣拣了半天,才最终拿出一门法术来。

    不是筋斗云,也不是七十二般变化。

    而是选择了一门张笙想不到的神通来。

    法天象地!

    这们神通与变化之术大有不同。

    变化之术可以使人变得顶天立地,极其高大。

    但是与法天象地比起来,却是小小巫见大巫哩。

    法天象地的首要前提是法和象。

    对象是天和地。

    所以可以理解为在对天地大道理解的基础上施展出来的一门神通。

    基于每个人对天地大道理解不同的原因,法天象地施展出来的效果和威力也大有不同。

    修成之后,才真正可以有移山填海只能。

    因此,传授这一门神通的前提是,帮助理解天地大道!

    非有大神通者不能传授。

    张笙激动地搓了搓手,他也眼馋这门神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