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6章 能耐不够脑子凑  (第1/1页)
    跟演出相比,所有的事情都得让步。    不再琢磨其他,两点将近,唐云风回到上场口。    今天的场子有些特殊,得格外重视。    此刻的上场口,除了盯场的张纹顺,报幕的小侯爷,还站着两位新人。    “师爷辛苦,师叔辛苦!”    小侯爷咧嘴一笑,并未多言。    张纹顺看了唐云风一眼,见他有疲色。    不由打趣道:“春梦了无痕,晨起换裤衩,年轻人,可得悠着点呐。”    唐云风笑道:“师爷,我睡觉可从来不穿裤衩,哎,免洗。”    老爷子顿时嘿嘿直笑,眼里全是满意。    这孩子没白跟我喝那么久的茶,已然学到了几分精髓。    不错。    对于老爷子莫名其妙的笑容,唐云风早已经见怪不怪,为他续上一杯热茶,这才转头看向两位新人。    孟贺堂、曹贺阳。    一个模样周正,一个戴着眼镜,都算很有特点。    说是速成班,那便真的是速成。    二十郎当岁,没有童子功,前后拢共学了不到一个月,打今天开始,便要正式登台了。    能从近百位学员里率先冒了头,自然都是好苗子。    但学艺无捷径,全靠水磨功夫。    就他们现在的水平,甭说使正活,即便攒开场,唐云风心里都不落地。    但时间不等人,没得选。    新园子要开张,需要人。    他们新艺人,同样也需要舞台,这是助推器。    胆识、经验都得打上面来,迟早有这一步。    后台的规矩,上场前不许跟演员搭茬,但唐云风还是走了过去。    一个手在抖,一个腿在颤,好似他们体内都住着一个无处安放的灵魂。    就这状态上台,攒开场,还是砸开场?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唐云风没有不耐烦。    他微笑着问道:“怎么,还是紧张?”    “是,大师兄。”俩人害臊着点头。    唐云风伸手拍着他们的肩膀,凑过去,神秘兮兮道:“我有个绝招,从没教过人,想不想听?”    俩人顿时眼前一亮,点头如啄米:“请师兄指点。”    唐云风抬起自己的右手大拇指,放在唇边吐气一吹,笑道:“试试。”    孟贺堂和曹贺阳对视一眼,彼此眼里都是满是疑惑。    就这?    吹大拇指能缓解紧张?    不过,见唐云风正笑看着自己,俩人还是依样画葫芦的吹了几口。    嘿,还别说,紧张果然减轻了几分。    见到俩人脸有疑惑,唐云风并未解惑,继续再推一剂。    他悠悠道:“师父七岁登台,我八岁登台,那会儿我们连字都不识几个,你们已经好很多了,有师父在,招牌砸不了,在我在,舞台塌不了,你们放开胆上。”    说完,一人给了一个拥抱,这才回到座位。    传承啊,无时不在!    这座百年老园子,早已经不知见证过多少如此情景,也见证着传统艺术的代代相传。    来德芸社日子已然不短,无论是郭德刚,还是唐云风,各种传闻轶事都听了不少。    此刻,唐云风再一提年龄,直接让两位二十多岁的大小伙,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娘希匹,干就完了。    唐云风回到座位,对他们没再看一眼,未再发一言。    喝着茶,跟老爷子聊天,好似当他们不存在一般。    帮可以,替不行,成长的路总得他们自己去走才行。    不时,两点一到,演出正式开始。    小侯爷上台报幕。    “……下面请欣赏相声《报菜名》,表演者:孟详辉、曹洋,大家掌声欢迎。”    主持人上,演员上。    人一动,唐云风直接目光追上。    被人叫“师父”不容易,被人叫“大师兄”同样也不容易。    这些都是自己未来的师弟,他又哪能真的不管?    但见俩人橙色大褂着身,相跟着来到场中。    “德芸社学徒孟详辉。”    “德芸社学徒弟曹洋。”    “上台鞠躬!”    虽然俩人都是新人,但台下的掌声还算热烈,这就是熟场的好处。    尤其是今天被加持过的场子。    此言为何?    道理很简单。    正所谓,繁华落尽,唯留余音。    刚刚过去的相声专场,余音尽数漫延到了这边园子里。    这次的活动很成功,着实让青年队的演员名气涨了一波。    以后不论,就说现在。    仅仅只是一夜半天过去,网络视频,报纸新闻不少相关内容,都已经问世。    跟着内容一起被传播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标签。    【相声歌手】    【花式返场】    【小贯口王】    【津城相声新生代】    【……】    看到这些标签,所有演员心里都美得不行。    嗯,三哥可能得除外。    同时唐云风除了心里高兴外,还多一些暖意。    这些资讯,他不用想,都知道是谁的手笔。    于是乎,青年队所在的广德楼园子,从一大早开始便爆了。    师姑带人左归置,右安排,此刻台下坐着整整近四百观众。    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粉丝追过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上新人上台的原因。    用好场子为他们垫台阶,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头。    孟贺堂逗,曹贺阳捧。    可是等掌声稍落,俩人竟然都没有声音。    缓了几秒,孟贺堂扭头瞅了曹贺阳一眼,貌似才想起来自己是逗哏。    赶紧开口道:“今天,我们哥俩头一回上台,有点紧张,说得不好之处,请您诸位多担待,多鼓励。”    “多担待,新人嘛。”    “那我们上台来,使一段什么活呢?”    “新人见面交朋友,肯定得请客吃饭呐。”    “有道理,那我请大家吃: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rou、松花小肚儿、酱rou、香肠、什锦酥盘儿……”    这个垫话,简直了!    张纹顺直接笑得东倒西歪,而旁边的唐云风依然看得认真。    新人上场,一不留神就得出问题。    街头撂地还好,没说好大不了换地方再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打照面。    但园子里不成。    “德芸社”的招牌就挂在门口,好坏你都得认。    不时,孟贺堂念完第一段。    谁料,曹贺阳竟然接茬继续贯:“接着请您吃:卤煮寒鸦儿、熘鲜菇、熘鱼脯、熘鱼肚儿、醋溜rou片儿、烩三鲜、烩白菇、烩鸽子蛋、炒银鱼儿、烩鳗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    这可新鲜了嘿。    贯口还有俩人合起来使的?    不过,唐云风倒是挺欣赏的。    他们这次算是学员班的上台考核,所以这个活儿老先生不管,由他们自己归置。    俩人知道自己基本功不牢,竟然琢磨出一人一段这么个主意。    这就是典型的“能耐不够,脑子凑”!    也算不错。    肯花心思去琢磨,也有脑子想到主意,以后的路才能越得宽。    至少比小岳要强!    台上的哥俩,一人一段,搭着往下顺。    但台下盯活的爷俩,脸色却越来越严肃。    不时,唐云风直接起身,离开了座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