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唠唠吧 (第1/1页)
发书到现在有些感想,同各位唠唠吧。 也是我选择写历史,和这样来写历史,最大的原因。 ... 开书之前了解过,要制造冲突,要吸引眼球,然后有了造反这个开头…… 原因倒是简单,因为这件事确确实实是发生过的,我想着既够刺激,也不算是编造事实。 接着就该是后续发展。 是造反到底,还是虚晃一枪? 我扫光了所有榜单的新书,发现越是刺激,越是不走寻常路,越能获得更大的关注,也越能赚到钱。 似乎摆在面前的只有造反到底一条路。 但,我自己想了很久。 如果选择这样写,对于我来讲则是三观不正,逻辑不通。 三观在于唐初是强国,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正面形象。 逻辑在于如果真要造反,要么是纯黑暗流男主,要么就得逮着李世民和唐朝的错误,弄死不放。 为了火,都不等歪果仁,就自己黑中国历史吗?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咱不一定做到以最大的努力去信任历史,但尽量还是用一颗平常心对待。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创造了贞观盛世的李世民,竟然有一天会成为争议人物。 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李世民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打开百度百科,看一看他的历代评价(杜甫、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成吉思汗、朱元璋、朱棣、太祖等等) 然后再对比对比现在,某些一天到晚拿着玄武门之变和霸占妻嫂说事的专家,美其名曰言论自由。 这就是言论自由吗?和女拳有什么区别? 从古至今都有为尊者讳,子不言父过这样的说法,所以李世民做了一辈子好事,抵不过玄武门那一日? 而且话说回来,经历过五胡乱华后,中原深受胡人习俗影响,在伦理道德方面开放了太多。 我们拿着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古人,从出发点就有问题。 国与国之间,谈感情吗? 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是我坚持的点。 二次创作,更多是给原有的历史人物赋予可爱、好玩的人设,算是给较为残酷的历史穿上新衣。 毕竟我一直认为,人要有敬畏之心,我们敬畏伟人,伟人敬畏生命。 但后来许多评论其实一直让我有些无奈。 许多言辞过于激烈的我已经删了,因为他们许多看都不看直接开喷,多是被某些为了出名的‘专家’忽悠,加上现实生活中怨天怨地,来这找存在感的。 毕竟就大多数人而言,遇见不喜欢看的书,顶多点下左上角的事。 不过呢,倒也留下了一丢丢在书友圈供大家讨论。 比如有不少书友还没看,先问是真造反还是假造反。 又比如也有书友很认真的评论,说刚到底才行,要么成王要么成寇这书就有看头了。 也有说本以为好不容易有一本推翻李二的书,结果又是跪舔的,浪费老子流量。 确实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这样写很刺激,造反到底横推一路。 看着也确实爽,但真这样写,你只会看一时,不会看长久。 大家看书是打发时间,也有排解生活中苦闷的需求。 这样的刺激只能图一时爽快,但过后的空虚会更加难受。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你不这样写我一眼都不会看,不过这倒无所谓了。 我写书,不否认有希望火的那一刻,但就目前来讲,并不是要靠着稿费才能活着。 而且我更相信的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无论每个人表现的怎么样,包括那些追求刺激的书友,内心中却都有一块善良之地。 造反到底如同跳梁小丑,能吸引一时注意,又注定无法长久。 只有满载希望的小船,才能通过美好又危险的海洋,到达彼岸。 嗯.....写不好就翻船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希望看了这本书,能让你会心一笑,理解古人喜欢这个朝代,并深以炎黄子孙,秦人汉人唐人而骄傲。 最关键的,则是内心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并不只是单纯发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苦闷压抑。 用美好的眼睛看待世界,只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轻松一点。 另外,能看到这的书友,个人认为真心不错。 偷偷告诉你们个秘密,我很多时候用PC登起点,有评论我也会点开看看,然后发现很有趣的现象...... 七斤七两.敬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