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1章:我们《中山大学学报》也很好  (第2/5页)
命。”    沈明想想都心疼。    苏亦笑,“没事,这次是我加油的。”    “也对啊,我心疼啥!”    说着,他就笑起来了。    尽管如此,吴宗麟也没真打算骑摩托,毕竟苏亦他们过来中大,不是让他练习怎么骑摩托车的。    “苏亦,你是先打算先去梁教授家里,还是在中大先逛一逛,毕竟你第一次过来我们中大。”    中大有啥好逛的。    前世,不知道来了多少次。    而且他前世只是过来中大蹭课,对中大没啥归属感。    其实,他读博的时候,想要回中大的,奈何人家不要他。    谁让他当初考研的时候,没选择中大呢。等想要回头的时候,已经高攀不起了。    苏亦刚想拒绝,最终说道,“那就先逛一逛吧,随便跟我说说,你们这一学期是怎么过来的。”    前世的康乐园跟现在的康乐园肯定是不一样的,至少还没有多建筑物。    五十年代,中大迁入康乐园后,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都没有大扩大建,基本上保持原样。    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    后来,中大逐年扩招,原有的建筑已经不够用了,校园掀起了建筑热潮。    开发了校园西区及东北区作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宿舍,又在中轴线两侧新建了一批教学行政建筑。    前世,很多在使用的教学建筑都是八十年代建造的。如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地环大楼,图书馆等。    直到80年代末,岭南学院成立,又在中轴线北部建造了一批现代建筑。    到了那时,康乐园才形成了以逸仙大道及大草坪为骨架的轴线建筑带。    现在嘛,基本上都是原先岭南大学的建筑群,比燕园还保持得原汁原味。    因此,这个年代的康乐园建筑风格更加具有历史韵味,比前世还要更加纯粹。    骑着摩托车,三人开始兜风。    沿着图书馆、黑石屋、怀士堂、孙中山铜像、惺亭等开始领略康乐园的美。    折衷主义风格的,格兰堂;古典复兴注意风格的,陆佑堂、哲生堂、广寒宫。甚至还有五十年代仿造苏联风格的物理楼。    此时,陈寅恪晚年居住的寓所寒柳堂还不叫“陈寅恪故居”。    跟北大燕园建筑群采用的灰色清水砖搭配灰瓦为主的灰色调不一样,中大康乐园的建筑采用的红色硬砖配上绿瓦。    因此,以红砖绿瓦、中式屋顶和西式墙身的组合便成为康乐园建筑的风格基调。    中大校园很美,这种美跟燕园不一样,这是岭南特有的美,无论是从建筑上还是环境,都让人体会到一种古朴厚重的美。    吴宗麟是一个很好的向导。    他对中山纪念碑以及纪念堂不了解,但对中大的建筑却如数家珍,一路上指指点点,喋喋不休,热情洋溢。    苏亦忍不住说,“你以后要有时间可以写一篇关于康乐园早期建筑的文章,呼吁大家重视文物保护。”    “这玩意靠谱吗?”    苏亦笑,“先写啊,靠不靠谱另说,我们在北大就创立了古建保护协会,还动员了学生编写了《燕园文物》一本书,很快,就要被北大出版社出版了。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弄一本《康乐园文物》,甚至还可以弄一个中大古建保护协会。”    吴宗麟心动不已,随即又摇头,“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跟苏亦你这个北大小师兄你没法比。”    “咦,小师兄这个称呼,你也知道?”    吴宗麟点头,“我有同学在北大读书,知道我认识你,没少跟我讲你在北大的传奇故事。”    “既然如此,那你就更应该知道,创建一个学生社团并没有什么难事了,你从小在中大长大,方方面面的关系你都熟悉。想干,找点事情来做就行。”    沈明也忍不住了,“你个家伙,畏畏缩缩的干啥,都没有小白她们有魄力。”    说着,他又问,“小白她们呢?回学校了吗?”    吴宗麟说,“她俩都没有回去,整个寒假都在中大备考。”    “考啥?”    “考研啊!”吴宗麟诧异,“沈大哥,你不会忘了这事了吧。”    沈明尴尬,“怎么可能,只是这段时间有些忙,忽略了。”    他根本就没心思考研。    苏亦不点破,望向吴宗麟,“你呢?”    吴宗麟摇头,“我也备考,不过打算备考历史地理学,不然考古学,我根本就没有优势。”    这小子,终于熄了自己的考古梦了。    苏亦笑,“小伙子可以的啊,那准备报哪里?北大复旦还是陕西大?”    “有什么区别吗?”    苏亦笑,“国内历史地理三巨头,北大的侯仁之先生,复旦的谭其骧先生,陕师大的史念海先生。”    吴宗麟却摇头,“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我报我们中大的徐俊鸣教授,他今年也招生。”    苏亦恍然,“可以啊,也是大牛,小伙子野心不小啊。”    这家伙说他没大野心,然而,敢报徐郡鸣教授的研究生,本身就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徐俊鸣曾被人称为建国初我国历史地理六大名家之一,另外五人,是谁,苏亦不太清楚,但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佬,比如前面提及的三巨头,甚至有可能是顾颉刚先生。    但不管如何,从这个称呼就知道对方在历史地理学界的影响力。    甚至,徐先生还是历史地理学在岭南的奠基者。    吴宗麟敢报对方的研究生,可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    苏亦却担心,“听说徐俊鸣先生,身体一直不好,今年怎么还带研究生啊?”    吴宗麟说,“徐先生说,带一个研究是带,带两个研究生也是带,还不如趁着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多带一个,不然再过几年,就真的带不动了。”    然后,吴宗麟就开始分享徐先生故事。    “徐先生,今年69岁,也不算太高龄,但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开学的时候,正病重住院,休重下降到60多斤,因此,中大方面还建议考取他的研究生的同学换方向,结果徐先生不肯。因为他考虑到历史地理后继乏人,毅然决定收下对方。出院后,他马上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抱病为那位师兄讲课,得知,我要报考他的研究生的时候,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