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遗址太多了  (第2/2页)
    在安特生的时代,整个中国广袤大地,都是考古人没涉及的处女地。    因为,这个年代,中国压根就没有考古人。    他就像气运之子一样,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宝贝。    在路上,随便踢一个石头都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在一个山沟沟上捡到一个碎陶片都有可能是彩陶文化的出土物。    于是,安特生的甘青之行成果斐然。    不止上面说过的这些,还有下面这些即将要说的东西。    “以上的那些发现,让安特生回到兰州,一面筹划资金,一面调查史前陶器的出没情况。”    “安特生为什么要筹划资金?那是因为田野考察是要花钱的,而且开销还不小。”    整个冬天和1924年早春,安特生及其中国助手在兰州收购了数以百计的陶器,他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精美的彩陶便是这一时期收购的。    对于这种收购,苏亦深恶痛绝,“这种收购,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    “这不是好事吗?怎么是一个非常坏的头呢?”    “对啊,合理购买,不偷也不抢,挺好的啊?”    “因为这种收购,客观上在甘青地区引起村民的疯狂盗掘,虽然他的本意只是想从村民口中了解到陶器的出产地,但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晚晴开始,咱们国内出现大量的盗墓贼,就是因为文物贩子的存在,他们花大价钱去收购文物,他们啥也不需要干,只要放出风声,自然会有盗墓贼去帮他们偷过来,对于文化遗址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从晚近开始,中国文物百年流散史,大部分都是因为这种情况。    外国收藏家对中国哪种文物感兴趣,就通过文物贩子散播出去,就有利益熏心的家伙铤而走险去偷盗各种墓葬。    比如著名的昭陵六骏,比如,现在大英博物馆展馆大厅内放着的隋代大佛,都属于这种情况。    说到这里,苏亦忍不住跟大家一下卢芹斋的故事。    卢芹斋啥人?    南浔张家的仆人。    哪个张家?    国民党四大元老张静江的张家。    卢芹斋可以说中国晚近以来,最大的文物贩子。    大量的中国文物经过他的手中贩卖到全球各地。而,他采用的方式就是跟安特生一样花钱收购。    “甚至,这个家伙还扬言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去盗取任何一个国内文物。”    说到这里,苏亦都义愤难平。    然而,卢芹斋这个人的经历也充满传奇性,一个仆人摇身一变成为国内最大的文物贩子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苏亦对于他的故事,也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深入,主要是为给同学们解惑。    然而,他就好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台下的学生对于卢芹斋这个陌生的人物,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师兄,要不继续跟我们讲一讲卢芹斋呗。”    苏亦拒绝,“别闹,安特生与仰韶文化还没讲完呢。”    大家没有继续闹。    苏亦继续讲。    “继朱家寨遗迹之后,接下来,安特生又有了大量的发现。”    “都有哪些发现呢?”    苏亦自问自答。    还别说,发现挺多的。    “1924年4月23日,安特生及其助手离开兰州顺洮河南行,在洮河阶地上发现了临洮县的灰嘴遗址和辛店遗址。”    灰嘴遗址可能没有那么出名,但辛店遗址就没法忽略了。    跟之前一样,苏亦又跟大家见到介绍一下两个遗址的情况,其中着重解释辛店遗址。    “因为这次发掘主要是袁复礼测量了准确的地形图,然后安特生等人进行了发掘。”    说到这里,苏亦又忍不住提问。    “袁复礼先生,大家知道吧?”    不用想,众人的反应跟之前一样,都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才正常。    要知道,苏亦还讲啥啊。    “他是咱们国内有名的地质学家,跟安特生是同行,是中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当时恰好就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职,他不仅跟安特生一起发掘研究仰韶文化,后来还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大名鼎鼎的西北科考团,大家总该听说过吧。”    这个时候,众人有人点头了。    其中一个老大哥,就说,“以前在旧书摊上淘书的时候,看过相关的介绍。”    不管是从哪里获取的知识,知道就行。    也免得苏亦继续跑题,花费大量的口舌去介绍了。    如果一个故事里面,总是大家不熟知的人物,那么这个故事讲述下去就不容易了。    “安特生他们,除了灰嘴遗址以及辛店遗址意外,后又在洮河西岸的今广河发现并发掘了齐家遗址。”    不出意外,苏亦又需要解释齐家文化。    这种解释,并没有结束。    因为安特生接下来,发现的遗址还挺多的。    “不久,安特生的助手们又发现和发掘了马家窑遗址。”    又是一个苏亦熟悉而同学们陌生的遗址。    没法子,只好又他继续介绍。    “1924年6月26日安特生由助手庄某作向导,发现了洮河西岸今广河县的半山遗存。”    “此后,他们在边家沟发现没经今人盗掘的半山期墓葬一座,并进行了发掘。”    “也是在夏天,他们又发现了寺洼文化的遗存。”    听到这里,这些学生都扛不住了。    “怎么那么多啊?咱们国内甘青地区的遗址,是不是都被安特生一行扫光了啊?”    苏亦笑,“这还没完呢,不仅安特生发现不少遗址,就连安特生的助手白万玉白老都在甘南的礼县天水县境内也采集到一些彩陶片和玉器,安氏认为属于仰韶文化的一部分。”    “白万玉,白老,大家总该认识了吧?”    “认识!”    “太认识了!”    “不可能不认识啊!”    如果是沈明或者白槿他们在的家,对于白老就很熟悉了。    说不定,还嚷嚷着让苏亦继续跟他们讲定陵发掘的故事了。    他刚介绍完齐家文化,台下就学生笑了,“安特生发掘那么多遗址,小师兄你咋就记得那么清楚啊?”    苏亦忍不住翻白眼,“因为书本上都有啊!”    噗嗤!    课堂一阵哄笑。    问话的家伙也不脸红,“笑啥笑,书本上那么多东西,要是给你们看,你们记得住吗?”    不管是朱家寨遗址、辛店遗址还是齐家遗址或者是马家窑遗址,他们都是有相关联系的。    而,这种这种联系在一帮学生的确实极为陌生。    他们还不知道用思维导图去记这些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